[元]陳澔 撰 北京大学儒蔵編纂与研究中心 編、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11月
《儒藏》精華編選刊:禮記集說
礼记集说(上下)《儒藏》精华编选刊
《礼記集説》,元陳澔撰。
陳澔,元南康路都昌県(今江西都昌)人。字可大,号雲住。東斎先生陳大猷子。生于宋景定元年(1260),卒于元至正元年(1341)。于宋季隠居不仕,不求聞達,教授郷里,有《礼記集説》行于世。世称経帰先生。
据陳澔自序,《礼記集説》完稿在元至治二年(1322)。其先,宋代衛湜曾撰《礼記集説》百余巻,遍采群言,巻帙浩繁。陳澔此書雖与之同名,然宗旨不同。其自序称:“欲以坦明之説,使初学読之,即了其義。”可見陳氏《集説》以簡明浅近為要。雖匯集前人諸説,但亦加以取舎,並按以己意。因此書坦明易懂,便于初学,故其伝播甚广。加之澔為朱熹四伝弟子,上承朱子之学,故明代科挙考試《礼記》専用澔注,以之取士。清初仍之。可見此書在《礼記》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
是書版本衆多,流伝情況較為復雑。有十六巻本、三十巻本、十巻本三个系統。其中元天歴元年(1328)鄭明徳宅刻十六巻本,系《礼記集説》的最早刻本。今国内所存者,皆為残本,未見全帙。至明代,科挙考試規定用此書,伝刻頗多。明前中期主要沿襲元十六巻本。正統十二年(1447)英宗命司礼監重刻十六巻本,頒発各地以為範本。除此而外,明代又先後出現了三十巻本和十巻本。永楽間胡广奉敕輯《礼記集説大全》,以《集説》十六巻本為基礎,補入其它四十二家注,擴充為三十巻之《大全》。成化中,婁謙等人因《大全》巻帙浩繁,不便閲読,又従中摘編陳氏集説,梓行于世,是為《礼記集説》三十巻本之始(此本現蔵日本静嘉堂文庫)。弘治間又有建陽書戸合並三十巻本為十巻本。有清一代,十巻本盛行。《四庫全書》本和武英殿刻本即為十巻本。
此次校点整理以明司礼監刻十六巻本為底本,以元天歴元年鄭明徳宅刻十六巻本、四庫本、武英殿本為校本。《礼記》経文、鄭注、孔疏,則酌情参校清阮刻《十三経注疏》本。
校点者為西南大学文献所虎維鐸。
目录
礼记集说
礼记集说序
附 明英宗圣旨
礼记集说凡例
卷一至卷十六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