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轍 撰 傅増湘 校、国家図書館出版社、2021年11月
傅增湘校本欒城集1-16 國學基本典籍叢刊 国家图书馆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傅增湘校本栾城集(全十六册)
「栾城集」は蘇轍が自ら編成した詩文別集。本書は清道光刻「三蘇全集」の傅增湘校本を影印する。同本には傅增湘が朱・藍・墨筆でもって宋本との異同を記している。三色套印。
苏辙各集文稿都是他自己在不同时期亲手编定。元祐六年(1091),他裒集旧作编成五十卷《栾城集》。崇宁四年(1105)、五年,编定《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政和元年(1111),编成《栾城第三集》十卷。今存宋本《苏文定公文集》为残卷。故此次影印所据底本为清道光刻《三苏全集》本,卷内有著名藏书家傅增湘以朱、蓝、墨笔据宋本校改,既可以全面了解苏辙的诗文内容,也可以得见宋本与此本之异同。全书三色套印,锁线平装。
蘇軾文集卷帙繁浩,俱成于後人之手。而蘇轍文集與之不同,各集文稿都是他自己在不同時期親手編定。元佑六年(一○九一),蘇轍拜尚書右丞,時年五十三,裒集舊作編成五十卷,即為《欒城集》。後不斷遭貶,從紹聖元年(一○九四)出守汝州,輾轉遷徙于筠、雷、循等南邊之地,直到元符三年(一一○○)纔獲赦北歸。崇寧四年(一一○五)、五年,蘇轍寓居潁川,將他顛沛流離十五年中的作品,第二次分類編集,成為《欒城後集》二十四卷。又過了五年,政和元年(一一一一),蘇轍再次收拾文稿,以類相從,編成《欒城第三集》十卷。詳見《欒城後集引》、《欒城第三集引》。《欒城集》在宋代黨禁開後流傳很廣。南宋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蘇轍曾孫蘇詡以朝奉大夫權知筠州(今江西高安),以家藏舊本同閩本、蜀本詳加校讎,在筠州公使庫刊刻了《欒城集》前、後並第三集共八十四卷。當時擔任校勘之役的主要有文林郎筠州軍事判官倪思、從政郎充筠州州學教授鄧光、奉議郎知筠州高安縣事閭丘泳。今書中有蘇詡刻書跋,稱“太師文定欒城公集刊行于時者,如建安本頗多缺謬,其在麻沙者尤甚,蜀本舛亦不免,是以覽者病之。今以家藏舊本《前》、《後》並《第三集》合為八十四卷,皆曾祖自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