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サイズ

  • 小
  • 中
  • 大

古書を探す

「(美)巫鴻」の検索結果
4件

重屏 中国絵画中的媒材与再現

琳琅閣書店
 東京都文京区本郷
3,850
[美]巫鴻著 文丹訳 黄小峰校、上海人民、2011(2011)、1冊
彩色図版多数 A5平変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可 適格請求

重屏 中国絵画中的媒材与再現

3,850
[美]巫鴻著 文丹訳 黄小峰校 、上海人民 、2011(2011) 、1冊
彩色図版多数 A5平変

思考尺度:巫鴻美術史文集巻7(巫鴻作品集)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9,350
[美]巫鴻著、上海人民出版、2024年04月
思考尺度 巫鸿美术史文集卷七 文景·巫鸿作品系列

“巫鴻美術史文集”是芝加哥大學巫鴻教授中國美術研究成果的全面集成,編年匯集了巫鴻幾乎所有古代中國美術史的論文和未發表講稿,串聯四十年學術歷程中散落的明珠,透視學者思維發展成熟的脈絡。
本書是巫鴻美術史文集的第七卷,收錄作者2019年至2021年的12篇論文與講稿,內容涵蓋繪畫、雕塑、墓葬美術、宗教美術、攝影等方面,從尺度、空間、媒材、作品細讀、身份認同等角度展開對雕塑、山水畫、莫高窟、肖像畫等內容的探討,見解獨到且具有研究方法上的啟發性。

巫鸿美术史文集第七卷,串联学术历程中散落的明珠,透视学者思维发展成熟的脉络。收录2019—2021年论文与讲稿,涵盖绘画、雕塑、墓葬美术、宗教美术、摄影等方面,多篇文章为中文首次发表。

目录
87 重写“女性题材绘画”的历史
88 表现与自我表现——青楼绘画中的“我”与“ 她∕他”
89 中山王厝墓九鼎考辨——对“考古材料”与“考古证据”的反思
90 思考尺度——始皇帝的雕塑大业
91 “石窟研究”美术史方法论提案——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92 重返作品——绢本《平安春信图》的创作及其他
93 研究中国古代宗教美术的一些心得
94 创造山野——自然图像的诞生
95 唐代“挂画”和画幛的考古证据——兼谈挂轴的起源
96 唐墓中的“拟山水画”——兼谈绘画史与墓葬美术的综合研究
97 作为“ 我像”(I-Portrait)的题词影楼肖像——在20世纪初的中国呈现新的自我
98 摄影研究与艺术史——《摄影与东亚艺术》导论
本卷所收论文出处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9,350
[美]巫鴻著 、上海人民出版 、2024年04月
思考尺度 巫鸿美术史文集卷七 文景·巫鸿作品系列 “巫鴻美術史文集”是芝加哥大學巫鴻教授中國美術研究成果的全面集成,編年匯集了巫鴻幾乎所有古代中國美術史的論文和未發表講稿,串聯四十年學術歷程中散落的明珠,透視學者思維發展成熟的脈絡。 本書是巫鴻美術史文集的第七卷,收錄作者2019年至2021年的12篇論文與講稿,內容涵蓋繪畫、雕塑、墓葬美術、宗教美術、攝影等方面,從尺度、空間、媒材、作品細讀、身份認同等角度展開對雕塑、山水畫、莫高窟、肖像畫等內容的探討,見解獨到且具有研究方法上的啟發性。 巫鸿美术史文集第七卷,串联学术历程中散落的明珠,透视学者思维发展成熟的脉络。收录2019—2021年论文与讲稿,涵盖绘画、雕塑、墓葬美术、宗教美术、摄影等方面,多篇文章为中文首次发表。 目录 87 重写“女性题材绘画”的历史 88 表现与自我表现——青楼绘画中的“我”与“ 她∕他” 89 中山王厝墓九鼎考辨——对“考古材料”与“考古证据”的反思 90 思考尺度——始皇帝的雕塑大业 91 “石窟研究”美术史方法论提案——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92 重返作品——绢本《平安春信图》的创作及其他 93 研究中国古代宗教美术的一些心得 94 创造山野——自然图像的诞生 95 唐代“挂画”和画幛的考古证据——兼谈挂轴的起源 96 唐墓中的“拟山水画”——兼谈绘画史与墓葬美术的综合研究 97 作为“ 我像”(I-Portrait)的题词影楼肖像——在20世纪初的中国呈现新的自我 98 摄影研究与艺术史——《摄影与东亚艺术》导论 本卷所收论文出处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中国絵画:五代至南宋(巫鴻作品集)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7,480
[美]巫鴻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06月
中國繪畫 中国绘画:五代至南宋 文景·巫鸿作品集

五代から南宋(10世紀~13世紀晚期)の中国絵画の発展を観察紹介。多くが画家、巻軸画を中心とする絵画史とは異なり、論述の基点を“画家”から“作品”に移し、絵画作品を視覚的に分析。改めて“絵画”の概念を理解する。

五代至南宋這近四百年時間,是《韓熙載夜宴圖》《溪山行旅圖》《千裡江山圖》《清明上河圖》等傳世名作涌現的時期,也是中國繪畫史上一個特殊而關鍵的階段:

越來越多的畫家脫離了寺廟和宮室壁畫的集體創作,壁畫與卷軸畫形成新的互動關係;掛軸的產生以及對手卷形式的探索,催生出影響深遠的構圖樣式和觀看方式;日臻細化的繪畫分科隱含著繪畫實踐的進一步專業化;中央及各地方政權的深度參與導致繪畫創作的行政化和機構化,進而形成中國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綜合性宮廷繪畫系統;孕育中的文人繪畫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其美學觀念影響了宮廷趣味和宗教繪畫的風格,為其終成為中國繪畫主流開啟了先河。

本書是著名美術史家巫鴻的全新力作,延續《中國繪畫:遠古至唐》的寫作思路,吸納考古美術的新近研究成果,聚焦五代至南宋時期各種類型的繪畫作品及其媒材特徵,關注多元背景下的繪畫實踐與跨地域交流,力圖勾勒更加全面、立體的中國繪畫發展脈絡,多維度講述中國繪畫的新故事。

目录
总论
10世纪:巨变的百年
绘画媒材和图式的革新
画科的内部发展
北宋:宫廷与文人
宋初的国家绘画项目
“大山堂堂”图式
宫廷与皇家绘事
扩展中的士人影响
南宋:融合与流变
多维的南宋宫廷绘画
文人趣味的普及
人物画题材的扩展与风俗画
绘画媒材的小型化
跨地域和跨时间的联结
11世纪至13世纪的宗教和墓葬壁画
宗教壁画
墓葬壁画
结语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7,480
[美]巫鴻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年06月
中國繪畫 中国绘画:五代至南宋 文景·巫鸿作品集 五代から南宋(10世紀~13世紀晚期)の中国絵画の発展を観察紹介。多くが画家、巻軸画を中心とする絵画史とは異なり、論述の基点を“画家”から“作品”に移し、絵画作品を視覚的に分析。改めて“絵画”の概念を理解する。 五代至南宋這近四百年時間,是《韓熙載夜宴圖》《溪山行旅圖》《千裡江山圖》《清明上河圖》等傳世名作涌現的時期,也是中國繪畫史上一個特殊而關鍵的階段: 越來越多的畫家脫離了寺廟和宮室壁畫的集體創作,壁畫與卷軸畫形成新的互動關係;掛軸的產生以及對手卷形式的探索,催生出影響深遠的構圖樣式和觀看方式;日臻細化的繪畫分科隱含著繪畫實踐的進一步專業化;中央及各地方政權的深度參與導致繪畫創作的行政化和機構化,進而形成中國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綜合性宮廷繪畫系統;孕育中的文人繪畫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其美學觀念影響了宮廷趣味和宗教繪畫的風格,為其終成為中國繪畫主流開啟了先河。 本書是著名美術史家巫鴻的全新力作,延續《中國繪畫:遠古至唐》的寫作思路,吸納考古美術的新近研究成果,聚焦五代至南宋時期各種類型的繪畫作品及其媒材特徵,關注多元背景下的繪畫實踐與跨地域交流,力圖勾勒更加全面、立體的中國繪畫發展脈絡,多維度講述中國繪畫的新故事。 目录 总论 10世纪:巨变的百年 绘画媒材和图式的革新 画科的内部发展 北宋:宫廷与文人 宋初的国家绘画项目 “大山堂堂”图式 宫廷与皇家绘事 扩展中的士人影响 南宋:融合与流变 多维的南宋宫廷绘画 文人趣味的普及 人物画题材的扩展与风俗画 绘画媒材的小型化 跨地域和跨时间的联结 11世纪至13世纪的宗教和墓葬壁画 宗教壁画 墓葬壁画 结语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天人之際 考古美術視野中的山水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9,790
(美)巫鴻、生活・読書・新知三聯書店、2024年03月
天人之际 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書では、古代人が自然の観察や想像をどのように図像で表現していたのか、人と自然の対話が視覚的な形で表現された山水に焦点を当てています。全書は山野的呼喚、世外風景、天人之際、超級標記、図像的独立、媒材的自覚の5部分から構成され、戦国、漢代、魏晋南北朝から唐代まで、年代によって配列され、これらの時期の山水図像の重要な原始材料の発見と整理を通じて、背後の法則性と文化思想の内包を発掘し、山水芸術が無から有へ発展する過程、また、器物、墓葬と石窟装飾から独立した絵画へ至るまでの発展過程を概説しています。

“山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植根极深、范围极广、极具特色的范畴,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地理、建筑等多个领域都处于相当核心的位置。尤其宋元以来的山水画,被公认为真正的艺术典范,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理解与表达。但是,随着考古工作在中国的长足发展,更多有关早期山水艺术的实例呈现在人们面前,器物纹饰、石刻壁画图像等等,都被纳入学者的研究视野。
巫鸿教授在本书中聚焦以视觉形式表现的“山水”,以年代为序,藉由考古新发现,重新思索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勾勒“山水”作为一个艺术传统从无到有的形成过程。

目录
致 谢
前 言
第一章 山野的呼唤:神山的世界
画像器物与神山图像
线刻铜器:技术性与视觉性
山野与文明的二元世界
神山图像与《山海经》
进入山野
第二章 世外风景:仙山的诱惑
从神山到仙山
仙山的视觉语言
世俗山水图像的萌生
第三章 天人之际:山水之为媒介
山水成为介质:图像
山水成为介质:文字
“丘中有鸣琴”
人与自然的共生
第四章 超级符号:山水图像的普及
“树下人像”图像的推广
全景山水构图的出现
联屏作为山水图像的媒材
第五章 图像的独立:作品化的山水
“拟山水画”及其边框
媒材和样式
“山水之体”与“山水之变”
“笔”、敬陵山水壁画、吴道子
丧葬山水画
第六章 媒材的自觉:绘画与考古相遇
媒材的发明和图式的革新
王处直墓壁画和“平远”山水模式
山水画与性别
结语:思考“考古美术”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9,790
(美)巫鴻 、生活・読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4年03月
天人之际 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書では、古代人が自然の観察や想像をどのように図像で表現していたのか、人と自然の対話が視覚的な形で表現された山水に焦点を当てています。全書は山野的呼喚、世外風景、天人之際、超級標記、図像的独立、媒材的自覚の5部分から構成され、戦国、漢代、魏晋南北朝から唐代まで、年代によって配列され、これらの時期の山水図像の重要な原始材料の発見と整理を通じて、背後の法則性と文化思想の内包を発掘し、山水芸術が無から有へ発展する過程、また、器物、墓葬と石窟装飾から独立した絵画へ至るまでの発展過程を概説しています。 “山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植根极深、范围极广、极具特色的范畴,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地理、建筑等多个领域都处于相当核心的位置。尤其宋元以来的山水画,被公认为真正的艺术典范,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理解与表达。但是,随着考古工作在中国的长足发展,更多有关早期山水艺术的实例呈现在人们面前,器物纹饰、石刻壁画图像等等,都被纳入学者的研究视野。 巫鸿教授在本书中聚焦以视觉形式表现的“山水”,以年代为序,藉由考古新发现,重新思索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勾勒“山水”作为一个艺术传统从无到有的形成过程。 目录 致 谢 前 言 第一章 山野的呼唤:神山的世界 画像器物与神山图像 线刻铜器:技术性与视觉性 山野与文明的二元世界 神山图像与《山海经》 进入山野 第二章 世外风景:仙山的诱惑 从神山到仙山 仙山的视觉语言 世俗山水图像的萌生 第三章 天人之际:山水之为媒介 山水成为介质:图像 山水成为介质:文字 “丘中有鸣琴” 人与自然的共生 第四章 超级符号:山水图像的普及 “树下人像”图像的推广 全景山水构图的出现 联屏作为山水图像的媒材 第五章 图像的独立:作品化的山水 “拟山水画”及其边框 媒材和样式 “山水之体”与“山水之变” “笔”、敬陵山水壁画、吴道子 丧葬山水画 第六章 媒材的自觉:绘画与考古相遇 媒材的发明和图式的革新 王处直墓壁画和“平远”山水模式 山水画与性别 结语:思考“考古美术”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は見つかりましたか?

在庫検索から見つからなかった場合は、書誌(カタログ)からも検索でき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が登録されていれば、在庫が無い本や条件に合わない本についても、こちらからリクエスト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プレイステーション海外発売30年- 3D、高性能、ゲーム機の進化

読書の秋 - 秋の古本まつり全国で開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