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サイズ

  • 小
  • 中
  • 大

古書を探す

「余来明 著」の検索結果
3件

明代復古的衆声与別調(平装)

光和書房
 東京都千代田区神田小川町3-22-9 タイメイビル2F
9,000
余来明 著、中華書局、20-Dec
登録書籍に「書影」文字がある場合は、「書影」文字をクリックすると大きい画像で書籍を確認できます。 スマホ閲覧の場合は、PC版サイトに変更の上、「書影」文字をクリックして画像詳細をご確認ください。 厚み3cm以下の商品は送料400円~です、それ以上の商品は佐川急便、全国(離島を除く)900円~です。 海外発送も対応致します。 現品確認をご希望される場合、ご連絡を頂いた上、対応致します。 ********** ご探究の中文書などがございましたら、気軽にご連絡ください、お探し致し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可 適格請求
9,000
余来明 著 、中華書局 、20-Dec

明代道教文学史 中国宗教文学史 第6巻上冊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4,950
余来明 方憲等著、北方文芸出版社、2019年07月
明代道教文学史 中国宗教文学史
余来明 方宪 白金杰 北方文艺出版社

洪武元年(1368)から崇禎十七年(1644)までに道教実践において生まれた道教徒および非道教徒が創作した文学作品を整理し、道教文学の本体研究と影響研究を進める。

道教在经历元代的发展后,到明代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明代有大约420位文人把道教信仰作为一种个人习性,并且将道教作为一种习惯。由此可见,道教对文人生活、知识、思想影响的一般情形。本书系统梳理了洪武元年(1368)至崇祯十七年(1644)间在道教实践中产生的所有道教徒及非道教徒创作的文学作品,并对道教文学的进行本体研究与影响研究。

目录 · · · · ·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明代道教文学史书写的对象与人物
第二节 明代道教文学史研究的文献与文本
第二章 明代的道教、道士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 张三丰的道学、文学思想与创作
第四章 张字初的著述、思想与文学创作
第五章 明代前中期其他道士的创作
第六章 陆西星的思想世界与文学创作
第七章 明代后期道士及其著述
第八章 明代俗文学中的道教叙事——以“二拍”为考察对象
第九章 明代皇室的道教文学活动
附录 明代道士著述征存
参考文献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4,950
余来明 方憲等著 、北方文芸出版社 、2019年07月
明代道教文学史 中国宗教文学史 余来明 方宪 白金杰 北方文艺出版社 洪武元年(1368)から崇禎十七年(1644)までに道教実践において生まれた道教徒および非道教徒が創作した文学作品を整理し、道教文学の本体研究と影響研究を進める。 道教在经历元代的发展后,到明代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明代有大约420位文人把道教信仰作为一种个人习性,并且将道教作为一种习惯。由此可见,道教对文人生活、知识、思想影响的一般情形。本书系统梳理了洪武元年(1368)至崇祯十七年(1644)间在道教实践中产生的所有道教徒及非道教徒创作的文学作品,并对道教文学的进行本体研究与影响研究。 目录 · · · · ·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明代道教文学史书写的对象与人物 第二节 明代道教文学史研究的文献与文本 第二章 明代的道教、道士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 张三丰的道学、文学思想与创作 第四章 张字初的著述、思想与文学创作 第五章 明代前中期其他道士的创作 第六章 陆西星的思想世界与文学创作 第七章 明代后期道士及其著述 第八章 明代俗文学中的道教叙事——以“二拍”为考察对象 第九章 明代皇室的道教文学活动 附录 明代道士著述征存 参考文献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明代文学論叢 第3輯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8,690
孫学堂 馬[日斤] 主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2月
明代文學論叢3 明代文学论丛(第三辑)
孙学堂 马昕主编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本輯主要對明代文學各類典型主題展開論述,可分為“文學與文本”“代表人物及其理論”“文學群體與創作共性”“文本形態與文學生態”“文獻編纂”五部分,內容涵蓋文本、文體、詩學、群體以及文獻、創作心態、創作環境等方面的研究。既論及文體建設與文章學意義,又關注性靈派對主題質素的省思及對詩學的推進;既闡釋“七子”派創作的技法與德性的聯繫,又呈現詠物律詩模件化的創造力;既考證了明清以來唐寅文集誤收及著作權之爭,又辨析了《四六法海》編纂及學術個性。各篇論文主旨明確,結構合理,行文流暢,代表明代文學研究的最新動向,頗具參考價值。

目录
明代:古典文学的文本凝定及其意义 叶晔
集部视野下明代经义的文体建设及文章学意义 龚宗杰
“文学”与“‘文'学”——晚明胡应麟对金华诗文学术传统的重省 许建业
康海落职与“前七子”的初步塑造——关于弘、正复古思潮的一个原发性问题 孙学堂
在天机和无欲之间——论唐顺之的脱洒与小心 刘尊举
晚明诗学中的主体质素论述及其演生过程——从李贽的“二十分识”到公安派的尚趣重学 杨遇青
袁宏道性灵文学中的“边缘人心态”及其理论弊端 马昕
风景旧曾谙:明清《江南春》唱和主题的形成与演变 汤志波
模件化的创造力:以高启的咏物律诗为例 颜子楠
技法与德性:明代七子派“诗文如何书写”探研 魏宏远
交往的诗学——锺惺、谭元春交往书信中的《诗归》言说与竟陵诗学的登场 余来明
本质主义思维模式中的论说矛盾——王夫之诗歌批评学理疏失探析 徐楠
明清以来唐寅文集误收及著作权有争议者考论 邓晓东
打造选本——《四六法海》的编纂及学术个性辨析 李慈瑶
连文萍《明代诗话考述》佚目正补 侯荣川
《剪灯余话》之文本形态与明永宣间文学生态 陈才训
“义激猴王”的校勘、义理与小说史语境 李小龙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8,690
孫学堂 馬[日斤] 主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年12月
明代文學論叢3 明代文学论丛(第三辑) 孙学堂 马昕主编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本輯主要對明代文學各類典型主題展開論述,可分為“文學與文本”“代表人物及其理論”“文學群體與創作共性”“文本形態與文學生態”“文獻編纂”五部分,內容涵蓋文本、文體、詩學、群體以及文獻、創作心態、創作環境等方面的研究。既論及文體建設與文章學意義,又關注性靈派對主題質素的省思及對詩學的推進;既闡釋“七子”派創作的技法與德性的聯繫,又呈現詠物律詩模件化的創造力;既考證了明清以來唐寅文集誤收及著作權之爭,又辨析了《四六法海》編纂及學術個性。各篇論文主旨明確,結構合理,行文流暢,代表明代文學研究的最新動向,頗具參考價值。 目录 明代:古典文学的文本凝定及其意义 叶晔 集部视野下明代经义的文体建设及文章学意义 龚宗杰 “文学”与“‘文'学”——晚明胡应麟对金华诗文学术传统的重省 许建业 康海落职与“前七子”的初步塑造——关于弘、正复古思潮的一个原发性问题 孙学堂 在天机和无欲之间——论唐顺之的脱洒与小心 刘尊举 晚明诗学中的主体质素论述及其演生过程——从李贽的“二十分识”到公安派的尚趣重学 杨遇青 袁宏道性灵文学中的“边缘人心态”及其理论弊端 马昕 风景旧曾谙:明清《江南春》唱和主题的形成与演变 汤志波 模件化的创造力:以高启的咏物律诗为例 颜子楠 技法与德性:明代七子派“诗文如何书写”探研 魏宏远 交往的诗学——锺惺、谭元春交往书信中的《诗归》言说与竟陵诗学的登场 余来明 本质主义思维模式中的论说矛盾——王夫之诗歌批评学理疏失探析 徐楠 明清以来唐寅文集误收及著作权有争议者考论 邓晓东 打造选本——《四六法海》的编纂及学术个性辨析 李慈瑶 连文萍《明代诗话考述》佚目正补 侯荣川 《剪灯余话》之文本形态与明永宣间文学生态 陈才训 “义激猴王”的校勘、义理与小说史语境 李小龙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は見つかりましたか?

在庫検索から見つからなかった場合は、書誌(カタログ)からも検索でき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が登録されていれば、在庫が無い本や条件に合わない本についても、こちらからリクエスト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新学期、新年度 - 新入生、一年生、新社会人、新たなる門出

NTT・JT発足40年 - 電信電話、煙草、民営化

タバコ
タバコ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