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サイズ

  • 小
  • 中
  • 大

古書を探す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弁公室 編」の検索結果
4件

品讀中国風物与人文

燎原書店
 東京都千代田区神田神保町
4,527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辦公室 編、中華書局、2023年、301p、24cm精
新書:簡体字横組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可

品讀中国風物与人文

4,527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辦公室 編 、中華書局 、2023年 、301p 、24cm精
新書:簡体字横組

中国文化之美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3,960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辧公室編、中信出版社、2024年08月
讀懂中國文化之美,尋索華夏大地五千年美的歷程。
對美的追求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中國文化之美,流淌在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藝術表現與日常生活中。本書由美在精神、美在藝境、美與生活三部分組成,選取引人駐足的13個坐標,圖文並茂地呈現中華大地上鐫刻的文化與大美。
中國之美,美在品格:國學、禮樂、辭章是綿延千年的底蘊。國學思想博大精深;"文質彬彬”是中國人所追求的君子修為;天人合一、中道之美是禮樂文化的核心;辭章在韻律、意象和情感上都營造出獨特的審美體驗。
中國之美,美在藝境:書法、丹青、紋飾、色彩是中國審美精神的具象呈現。書法是直指人心的藝術,在濃淡疏密的線條中展現出人格襟抱;丹青水墨呈現出形神兼備、平淡天真的意境追求;從故宮紋飾中,可領略文化的延續與承襲;從敦煌壁畫中,可窺見獨特的色彩美學體系。
中國之美,美在生活:服飾、戲曲、建築、器物無不體現出生生不息的創造力。傳統服飾華美精緻;戲曲藝術源遠流長;從屹立千年的木構建築中,可體悟“宛自天開”的工匠精神;青銅器、陶器、漆器、玉器……豐富多彩的巧美器物,是中國人生活巧思和審美趣味的呈現。泱泱中華,文明何其博大。在跨越時空的古今對話中,感受弦歌不絕的傳承,尋索大美中國的精神源流和蘊藏其間的中國智慧。

目  录
代序:中国文化的美学境界
篇一:美在品格
博雅国学
中和礼仪
音乐正声
诗国情韵
各美其美
篇二:美在艺境
书法灵韵
丹青妙意
纹饰内蕴
色彩雍容
篇三:美与生活
衣冠华彩
舞台芬芳
营造神工
器物巧美
结语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3,960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辧公室編 、中信出版社 、2024年08月
讀懂中國文化之美,尋索華夏大地五千年美的歷程。 對美的追求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中國文化之美,流淌在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藝術表現與日常生活中。本書由美在精神、美在藝境、美與生活三部分組成,選取引人駐足的13個坐標,圖文並茂地呈現中華大地上鐫刻的文化與大美。 中國之美,美在品格:國學、禮樂、辭章是綿延千年的底蘊。國學思想博大精深;"文質彬彬”是中國人所追求的君子修為;天人合一、中道之美是禮樂文化的核心;辭章在韻律、意象和情感上都營造出獨特的審美體驗。 中國之美,美在藝境:書法、丹青、紋飾、色彩是中國審美精神的具象呈現。書法是直指人心的藝術,在濃淡疏密的線條中展現出人格襟抱;丹青水墨呈現出形神兼備、平淡天真的意境追求;從故宮紋飾中,可領略文化的延續與承襲;從敦煌壁畫中,可窺見獨特的色彩美學體系。 中國之美,美在生活:服飾、戲曲、建築、器物無不體現出生生不息的創造力。傳統服飾華美精緻;戲曲藝術源遠流長;從屹立千年的木構建築中,可體悟“宛自天開”的工匠精神;青銅器、陶器、漆器、玉器……豐富多彩的巧美器物,是中國人生活巧思和審美趣味的呈現。泱泱中華,文明何其博大。在跨越時空的古今對話中,感受弦歌不絕的傳承,尋索大美中國的精神源流和蘊藏其間的中國智慧。 目  录 代序:中国文化的美学境界 篇一:美在品格 博雅国学 中和礼仪 音乐正声 诗国情韵 各美其美 篇二:美在艺境 书法灵韵 丹青妙意 纹饰内蕴 色彩雍容 篇三:美与生活 衣冠华彩 舞台芬芳 营造神工 器物巧美 结语

従考古看中国(新時代哲学社会科学創新文庫)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6,820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弁公室 編、商務印書館、2023年06月
从考古看中国(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文库)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编 商务印书馆

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一百年来,几代考古学家筚路蓝缕,艰辛探索,在一系列重大课题上取得了重大成果——探索中华大地的人类起源,追溯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展现中国史前文化的辉煌),揭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这一系列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补充和丰富了中国历史的内涵与细节,增强了历史的可信度,也丰富了我们对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认识。
本书收入21篇论文(包括序),就当前广受各界关注的考古学重要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全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多元一体篇”,主题包括:史前文明的起源及其多元一体格局、史前文化的精神世界、山东及其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发展、江浙良渚文化的文明成就、商代对海洋资源的利用、三星堆与金沙考古发现所见商周地域文化及其与中原文化的关系、西汉海昏侯墓反映的西汉社会经济等;第二部分为“史料传承篇”,集中探讨考古发现的文字材料的学术价值,主题包括:120年来甲骨文考释成就、金文的私人写作属性、久已被人忽视的“巴蜀符号”的释读、清华简与睡虎地秦简的学术价值、丝绸之路上发现的汉简及其他写本文献的学术价值等。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6,820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弁公室 編 、商務印書館 、2023年06月
从考古看中国(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文库)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编 商务印书馆 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一百年来,几代考古学家筚路蓝缕,艰辛探索,在一系列重大课题上取得了重大成果——探索中华大地的人类起源,追溯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展现中国史前文化的辉煌),揭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这一系列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补充和丰富了中国历史的内涵与细节,增强了历史的可信度,也丰富了我们对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认识。 本书收入21篇论文(包括序),就当前广受各界关注的考古学重要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全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多元一体篇”,主题包括:史前文明的起源及其多元一体格局、史前文化的精神世界、山东及其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发展、江浙良渚文化的文明成就、商代对海洋资源的利用、三星堆与金沙考古发现所见商周地域文化及其与中原文化的关系、西汉海昏侯墓反映的西汉社会经济等;第二部分为“史料传承篇”,集中探讨考古发现的文字材料的学术价值,主题包括:120年来甲骨文考释成就、金文的私人写作属性、久已被人忽视的“巴蜀符号”的释读、清华简与睡虎地秦简的学术价值、丝绸之路上发现的汉简及其他写本文献的学术价值等。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品読中国 風物与人文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6,470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弁公室 編、中華書局 科学出版社、2023、301p
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生动呈现中华民族如何在锦绣大地上创造辉煌文明的普及性读物,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邀请著名文史学者、地理学家联手打造。全书由自然编、人文编、中外编三部分组成,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地讲述广袤中华大地上的自然风物和人文创造,述说大江大河所孕育的厚重文明,展示人文遗产所承载的民族精神;深入浅出地揭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和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目录
前言 何以中国 葛剑雄 i
自然编
01 孕育中华民族的自然环境 王守春 003
02 黄河与中华文明 侯甬坚 021
03 长江:稻作文明与鱼米之乡 傅才武 045
04 华夏文明中的山脉 唐晓峰 063
05 秦岭—淮河线:中国的“南与北” 王社教 079
06 “胡焕庸线”:中国的“东与西” 秦大河 093
人文编
07 天地之中: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与布局 李令福 105
08 长安叙事:大一统王朝都城的经典与荣光 康 震 125
09 体国经野:中国省制的由来 华林甫 137
10 长城: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艾 冲 147
11 大运河:纵贯南北的大动脉 刘曙光 165
12 都江堰:人类生态文明的杰出典范 彭邦本 181
13 万里通途:中国历史上的陆路交通 曹家齐 195
14 方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有声印证 游汝杰 211
15 农耕文化:乡土中国的文化本根 孙庆忠 225
16 天人合一: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理念 韩昭庆 241
中外编
17 陆上丝绸之路与中外交流 邢广程 等 261
18 郑和下西洋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 万 明 277
19 全球化与明清以来中国经济重心的东移 倪玉平 291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6,470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弁公室 編 、中華書局 科学出版社 、2023 、301p
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生动呈现中华民族如何在锦绣大地上创造辉煌文明的普及性读物,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邀请著名文史学者、地理学家联手打造。全书由自然编、人文编、中外编三部分组成,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地讲述广袤中华大地上的自然风物和人文创造,述说大江大河所孕育的厚重文明,展示人文遗产所承载的民族精神;深入浅出地揭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和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目录 前言 何以中国 葛剑雄 i 自然编 01 孕育中华民族的自然环境 王守春 003 02 黄河与中华文明 侯甬坚 021 03 长江:稻作文明与鱼米之乡 傅才武 045 04 华夏文明中的山脉 唐晓峰 063 05 秦岭—淮河线:中国的“南与北” 王社教 079 06 “胡焕庸线”:中国的“东与西” 秦大河 093 人文编 07 天地之中: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与布局 李令福 105 08 长安叙事:大一统王朝都城的经典与荣光 康 震 125 09 体国经野:中国省制的由来 华林甫 137 10 长城: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艾 冲 147 11 大运河:纵贯南北的大动脉 刘曙光 165 12 都江堰:人类生态文明的杰出典范 彭邦本 181 13 万里通途:中国历史上的陆路交通 曹家齐 195 14 方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有声印证 游汝杰 211 15 农耕文化:乡土中国的文化本根 孙庆忠 225 16 天人合一: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理念 韩昭庆 241 中外编 17 陆上丝绸之路与中外交流 邢广程 等 261 18 郑和下西洋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 万 明 277 19 全球化与明清以来中国经济重心的东移 倪玉平 291

お探しの古書は見つかりましたか?

在庫検索から見つからなかった場合は、書誌(カタログ)からも検索でき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が登録されていれば、在庫が無い本や条件に合わない本についても、こちらからリクエスト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新学期、新年度 - 新入生、一年生、新社会人、新たなる門出

NTT・JT発足40年 - 電信電話、煙草、民営化

パイプ
パイプ
¥6,600
タバコ
タバコ
¥1,500
狂歌煙草隙
狂歌煙草隙
¥2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