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サイズ

  • 小
  • 中
  • 大

古書を探す

「台湾國立政治大學」の検索結果
11件

中国新聞史 

東城書店
 東京都千代田区神田神保町
3,000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新聞研究所 大学新聞学叢書、1969、1冊
平装 個人蔵書印
■【送料】ネコポス(350円)、レターパックライト(430円) 、レターパックプラス(600円) 、ヤマト運輸(関東圏2㎏以内560円~)から、安価な方法をご案内いたします。■当店は通信販売専門店です。倉庫に保管している書籍が多いため、店頭にてお受け取りをご希望の際は、必ず事前にご連絡ください。■土日祝休業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可 適格請求

中国新聞史 

3,000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新聞研究所 大学新聞学叢書 、1969 、1冊
平装 個人蔵書印

漢代文学与思想学術研討会論文集 

東城書店
 東京都千代田区神田神保町
1,000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2003
平装
■【送料】ネコポス(350円)、レターパックライト(430円) 、レターパックプラス(600円) 、ヤマト運輸(関東圏2㎏以内560円~)から、安価な方法をご案内いたします。■当店は通信販売専門店です。倉庫に保管している書籍が多いため、店頭にてお受け取りをご希望の際は、必ず事前にご連絡ください。■土日祝休業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可 適格請求

漢代文学与思想学術研討会論文集 

1,000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 、2003
平装

清季東北移民実辺政策之研究 

東城書店
 東京都千代田区神田神保町
2,500
林士鉉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2001、1冊
■【送料】ネコポス(350円)、レターパックライト(430円) 、レターパックプラス(600円) 、ヤマト運輸(関東圏2㎏以内560円~)から、安価な方法をご案内いたします。■当店は通信販売専門店です。倉庫に保管している書籍が多いため、店頭にてお受け取りをご希望の際は、必ず事前にご連絡ください。■土日祝休業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可 適格請求

清季東北移民実辺政策之研究 

2,500
林士鉉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 、2001 、1冊

中国古代的医学 医史與政治 

東城書店
 東京都千代田区神田神保町
3,000
金仕起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出版、2010、1冊
■【送料】ネコポス(350円)、レターパックライト(430円) 、レターパックプラス(600円) 、ヤマト運輸(関東圏2㎏以内560円~)から、安価な方法をご案内いたします。■当店は通信販売専門店です。倉庫に保管している書籍が多いため、店頭にてお受け取りをご希望の際は、必ず事前にご連絡ください。■土日祝休業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可 適格請求

中国古代的医学 医史與政治 

3,000
金仕起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出版 、2010 、1冊

国際中国辺彊学術会議出席代表主要著作目録 

東城書店
 東京都千代田区神田神保町
2,000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辺政研究所、1984、1冊
76頁 平装 経年しみ
■【送料】ネコポス(350円)、レターパックライト(430円) 、レターパックプラス(600円) 、ヤマト運輸(関東圏2㎏以内560円~)から、安価な方法をご案内いたします。■当店は通信販売専門店です。倉庫に保管している書籍が多いため、店頭にてお受け取りをご希望の際は、必ず事前にご連絡ください。■土日祝休業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可 適格請求

国際中国辺彊学術会議出席代表主要著作目録 

2,000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辺政研究所 、1984 、1冊
76頁 平装 経年しみ

近代中國農村體制的建立與演變,1900-1980年代:以滿鐵調查的村莊為中心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6,600
陳耀煌、台湾國立政治大學、2025年1月
近代中国农村体制的建立与演变 1900-1980年代
以满铁调查的村庄为中心 政大出版社

近代中國農村的相關研究,可謂汗牛充棟。但其中涉及農村體制者,卻是寥寥無幾。吾人常以國家的內卷化等理論或概念,輕易地否定近代中國農村體制的建設。本書不僅欲重新探究近代中國農村體制建立與演變的概況,並擬探討每個不同時期村莊領導所帶有的不同特質。

目次
自序
序論
【上篇 1949年以前的農村體制】
1 清末以來農村體制的建立與演變
第一節 清末民初的農村體制
第二節 國民政府時期的農村體制
第三節 日占區的農村體制
小結
2 1949年以前的村莊領導
第一節 村莊自然生成的領導
第二節 村莊自然生成領導的實例─沙井村
第三節 村長
第四節 沙井村的村長實例
第五節 甲長
第六節 村公所的差役與會議
第七節 1949年以前村莊領導的再評價
小結
3 他律的自治:1949年以前村莊的工作 ............. 183
第一節 田賦的徵收 185
第二節 村費 195
第三節 土地買賣監證制度 204
第四節 仲裁 214
第五節 村莊的治安工作 222
第六節 新民會 233
小結 245
【下篇 1949年以後中共統治下的農村體制】
4 中共建國初期的農村體制
第一節 國共內戰時期的村莊
第二節 土地改革時期的農村體制
第三節 新政權的建立
小結
5 集體化時代的農村體制
第一節 從行政到集體
第二節 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
第三節 人民公社
第四節 生產大隊與生產隊
第五節 生產隊長
第六節 報酬
小結
6 集體化時期農村基層幹部的群像
第一節 四清運動以前的村幹部
第二節 四清運動與村幹部的輪替
第三節 沙井村與寺北柴村的文化大革命
第四節 文革期間的黨支書
第五節 文革時期的其他村幹部
小結
7 改革開放後的沙井村與寺北柴村
第一節 改革開放後的農村體制與經濟概況
第二節 改革開放後的村莊幹部
小結
結論
徵引書目
索引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6,600
陳耀煌 、台湾國立政治大學 、2025年1月
近代中国农村体制的建立与演变 1900-1980年代 以满铁调查的村庄为中心 政大出版社 近代中國農村的相關研究,可謂汗牛充棟。但其中涉及農村體制者,卻是寥寥無幾。吾人常以國家的內卷化等理論或概念,輕易地否定近代中國農村體制的建設。本書不僅欲重新探究近代中國農村體制建立與演變的概況,並擬探討每個不同時期村莊領導所帶有的不同特質。 目次 自序 序論 【上篇 1949年以前的農村體制】 1 清末以來農村體制的建立與演變 第一節 清末民初的農村體制 第二節 國民政府時期的農村體制 第三節 日占區的農村體制 小結 2 1949年以前的村莊領導 第一節 村莊自然生成的領導 第二節 村莊自然生成領導的實例─沙井村 第三節 村長 第四節 沙井村的村長實例 第五節 甲長 第六節 村公所的差役與會議 第七節 1949年以前村莊領導的再評價 小結 3 他律的自治:1949年以前村莊的工作 ............. 183 第一節 田賦的徵收 185 第二節 村費 195 第三節 土地買賣監證制度 204 第四節 仲裁 214 第五節 村莊的治安工作 222 第六節 新民會 233 小結 245 【下篇 1949年以後中共統治下的農村體制】 4 中共建國初期的農村體制 第一節 國共內戰時期的村莊 第二節 土地改革時期的農村體制 第三節 新政權的建立 小結 5 集體化時代的農村體制 第一節 從行政到集體 第二節 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 第三節 人民公社 第四節 生產大隊與生產隊 第五節 生產隊長 第六節 報酬 小結 6 集體化時期農村基層幹部的群像 第一節 四清運動以前的村幹部 第二節 四清運動與村幹部的輪替 第三節 沙井村與寺北柴村的文化大革命 第四節 文革期間的黨支書 第五節 文革時期的其他村幹部 小結 7 改革開放後的沙井村與寺北柴村 第一節 改革開放後的農村體制與經濟概況 第二節 改革開放後的村莊幹部 小結 結論 徵引書目 索引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後經典時代:現代視閾中的「四大奇書」及其改寫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5,280
黃璿璋、台湾國立政治大學、2024年12月
后经典时代 现代视阈中的四大奇书及其改写 政大出版社

《三國志通俗演義》、《忠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詞話》在中國文學史上被譽為明代最傑出的四部小說。結構、人物塑造與美學建構的優異表現皆非同時代作品可及,堪稱為「經典」之「四大奇書」。亦即,所謂「四大奇書」是小說「經典」,其實是文學史的後見之明。四部小說在文人化或經典化以前,歷「說故事」的表演、書寫、行銷、閱讀、評論等群體互動行為之生產,體現中國小說「世代累積型」的特色。現存諸多明清古典小說「續書」,更是四部小說在成為「定本」以前,讓「故事」在不斷地「言說」與「閱讀」之間,成為社群 共同參與的文化資產,並在續寫、翻案的改編行為裡,反映創作者「當下」面對的更新與社會情境,是為一場集體的、世代相傳的,編織意義的行動。在中國現代化時期,「說故事」的傳統仍持續發生。本書對照魯迅與五四文學以來「故事新編」體的小說發生學,並透過文學史料的重新探勘,觀察現代作家對於「四大奇書」的改編情形,嘗試打開過往經典文學史與文化史的多重視點。並關注晚清以後的現代作家,如何對古典小說極具代表性的「四大奇書」進行「再書寫」與「再閱讀」,於「通俗性」與「傳統性」之中言說「現代性」,並強調經典原著的符號系統,如何在全球化知識環流中被解構與重構。

目次
推薦序/高桂惠
推薦序/顏健富
推薦序/鄭文惠
第壹章
緒論 星叢蹤跡:「現代文學」的另一面
第貳章
形塑經典:近現代「四大奇書」概念的傳播
第參章
歷史與狂歡:民國初年「三國故事」改寫的遊戲形式及其大眾性
第肆章
江湖與遺民:旗族報人冷佛《續水滸傳》中「忠義兩不全」的民國世界
第伍章
神魔與啟蒙:清末民初《新西遊記》續衍中的「祛魅」與「復魅」
第陸章
淫婦與烈女:民國《金瓶梅》的接受與「潘金蓮」的形象轉型
第柒章
敘續:朝向一種「後經典敘 / 續事學」
第捌章
結論 運動中的後經典
附錄
參考書目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5,280
黃璿璋 、台湾國立政治大學 、2024年12月
后经典时代 现代视阈中的四大奇书及其改写 政大出版社 《三國志通俗演義》、《忠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詞話》在中國文學史上被譽為明代最傑出的四部小說。結構、人物塑造與美學建構的優異表現皆非同時代作品可及,堪稱為「經典」之「四大奇書」。亦即,所謂「四大奇書」是小說「經典」,其實是文學史的後見之明。四部小說在文人化或經典化以前,歷「說故事」的表演、書寫、行銷、閱讀、評論等群體互動行為之生產,體現中國小說「世代累積型」的特色。現存諸多明清古典小說「續書」,更是四部小說在成為「定本」以前,讓「故事」在不斷地「言說」與「閱讀」之間,成為社群 共同參與的文化資產,並在續寫、翻案的改編行為裡,反映創作者「當下」面對的更新與社會情境,是為一場集體的、世代相傳的,編織意義的行動。在中國現代化時期,「說故事」的傳統仍持續發生。本書對照魯迅與五四文學以來「故事新編」體的小說發生學,並透過文學史料的重新探勘,觀察現代作家對於「四大奇書」的改編情形,嘗試打開過往經典文學史與文化史的多重視點。並關注晚清以後的現代作家,如何對古典小說極具代表性的「四大奇書」進行「再書寫」與「再閱讀」,於「通俗性」與「傳統性」之中言說「現代性」,並強調經典原著的符號系統,如何在全球化知識環流中被解構與重構。 目次 推薦序/高桂惠 推薦序/顏健富 推薦序/鄭文惠 第壹章 緒論 星叢蹤跡:「現代文學」的另一面 第貳章 形塑經典:近現代「四大奇書」概念的傳播 第參章 歷史與狂歡:民國初年「三國故事」改寫的遊戲形式及其大眾性 第肆章 江湖與遺民:旗族報人冷佛《續水滸傳》中「忠義兩不全」的民國世界 第伍章 神魔與啟蒙:清末民初《新西遊記》續衍中的「祛魅」與「復魅」 第陸章 淫婦與烈女:民國《金瓶梅》的接受與「潘金蓮」的形象轉型 第柒章 敘續:朝向一種「後經典敘 / 續事學」 第捌章 結論 運動中的後經典 附錄 參考書目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島嶼離返:台灣文學的戰時記憶與敘事再現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5,060
羅詩雲、台湾國立政治大學、2025年2月
岛屿离返 台湾文学的战时记忆于叙事再现 政大出版社

戰爭促使近代台灣形成大規模的人群跨區移動與社會再組織化,島嶼離返成為台灣的核心文化現象,涉及因戰爭錯位或重置人群之移動、記憶與書寫等問題。本書鎖定戰時記憶敘事或受戰爭遺緒作用之文學文本,梳理島嶼台灣所產出的離返故事和文化記憶。從文學角度觀看台灣的歷史和記憶,感知戰爭時期在後方且歷經不同時代的作者,其作品的共相和殊相,為瞭解當代台灣社會提供一個有效捷徑。
戰爭是理解台灣社會的重要線索,其概念除了普遍認知的軍事衝突外,也包含資本分配、族群壓迫、文化控制等社會管理。承此,本書以大東亞戰爭及其遺緒作為思考基底,展開「日治台灣與帝國戰爭」、「復員重啟與社會內戰」、「島外台人的述史敘事」三項主題討論。發現台灣戰時記憶敘事所呈示的生命樣態、歷史記憶及敘事圖式,分別指向被損害的自我、以戰為治的生存經驗、主體修補的敘事路徑,呈示不同歷史世代書寫的自我技藝與記憶戰爭的多元軌跡。

目次
導言 島嶼上的「戰爭」
一、如何述說台灣?─以戰爭作為切口
二、戰爭世代的記憶/技藝
三、本書章節組成
【第一部 日治台灣與帝國戰爭】
第一章  戰爭與敘事調節:論戰爭期前後石川達三與楊逵的日人書寫
一、帝國治理與派遣文學
二、在筆部隊派遣之前:石川達三與楊逵的連結
三、徵用文學的辯證:以石川達三《活著的兵士》與楊逵〈增產之背後〉為論
四、結語:從左翼到派遣
第二章  青春的創傷與修復:論陳蕙貞《漂浪的小羊》與文心《泥路》的戰爭記憶與成長敘事
一、戰爭記憶所繫之處
二、戰爭與成長:殖民國與被殖民地的兒少女性
三、「家」的離返與對話:母系親族與不在場的父親
四、結語:戰時記憶的自我修復與路徑探尋
【第二部 復員重啟與社會內戰】
第三章  擬聲政治:論戰後初期《新臺灣》雜誌的女性修辭
第四章  島嶼的離返:戰後張我軍的歸返敘事與北京再現
【第三部 島外台人的述史敘事】
第五章  漂泊者的中國風景:台人音樂家柯政和戰前(1922-1945)在北京的社會觀察與書寫
第六章  歷史記憶與創傷書寫:論張光直《蕃薯人的故事》及其一九八○年代小說的再現機制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5,060
羅詩雲 、台湾國立政治大學 、2025年2月
岛屿离返 台湾文学的战时记忆于叙事再现 政大出版社 戰爭促使近代台灣形成大規模的人群跨區移動與社會再組織化,島嶼離返成為台灣的核心文化現象,涉及因戰爭錯位或重置人群之移動、記憶與書寫等問題。本書鎖定戰時記憶敘事或受戰爭遺緒作用之文學文本,梳理島嶼台灣所產出的離返故事和文化記憶。從文學角度觀看台灣的歷史和記憶,感知戰爭時期在後方且歷經不同時代的作者,其作品的共相和殊相,為瞭解當代台灣社會提供一個有效捷徑。 戰爭是理解台灣社會的重要線索,其概念除了普遍認知的軍事衝突外,也包含資本分配、族群壓迫、文化控制等社會管理。承此,本書以大東亞戰爭及其遺緒作為思考基底,展開「日治台灣與帝國戰爭」、「復員重啟與社會內戰」、「島外台人的述史敘事」三項主題討論。發現台灣戰時記憶敘事所呈示的生命樣態、歷史記憶及敘事圖式,分別指向被損害的自我、以戰為治的生存經驗、主體修補的敘事路徑,呈示不同歷史世代書寫的自我技藝與記憶戰爭的多元軌跡。 目次 導言 島嶼上的「戰爭」 一、如何述說台灣?─以戰爭作為切口 二、戰爭世代的記憶/技藝 三、本書章節組成 【第一部 日治台灣與帝國戰爭】 第一章  戰爭與敘事調節:論戰爭期前後石川達三與楊逵的日人書寫 一、帝國治理與派遣文學 二、在筆部隊派遣之前:石川達三與楊逵的連結 三、徵用文學的辯證:以石川達三《活著的兵士》與楊逵〈增產之背後〉為論 四、結語:從左翼到派遣 第二章  青春的創傷與修復:論陳蕙貞《漂浪的小羊》與文心《泥路》的戰爭記憶與成長敘事 一、戰爭記憶所繫之處 二、戰爭與成長:殖民國與被殖民地的兒少女性 三、「家」的離返與對話:母系親族與不在場的父親 四、結語:戰時記憶的自我修復與路徑探尋 【第二部 復員重啟與社會內戰】 第三章  擬聲政治:論戰後初期《新臺灣》雜誌的女性修辭 第四章  島嶼的離返:戰後張我軍的歸返敘事與北京再現 【第三部 島外台人的述史敘事】 第五章  漂泊者的中國風景:台人音樂家柯政和戰前(1922-1945)在北京的社會觀察與書寫 第六章  歷史記憶與創傷書寫:論張光直《蕃薯人的故事》及其一九八○年代小說的再現機制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現代湘語與六朝南北方言歷史關係述論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5,060
吳瑞文、台湾國立政治大學、2025年1月
现代湘语与六朝南北方言历史关系述论 政大出版社

本書從歷史發展的觀點探討現代湘語與六朝時期南北兩大方言──河北方言與江東方言──之間的關係。本書以十四種現代湘語為素材,利用《切韻》所呈現的中古音框架,選取三項聲母條件和五項韻母條件進行縱向的比較研究。本書也考察實詞及功能詞(否定詞與人稱代詞)的表現,以利更全面地揭露湘語與六朝南北方言的關係。本書採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結構分析、比較方法、文獻參照、詞源探究和層次分析。本書結論認為,就系譜關係而言,現代湘語的前身原始湘語,其來源是六朝時期北方的鄴下方言。另一方面,由於原始湘語位居長江以南並與江東方言毗鄰,不可避免地受到這個權威方言的橫向影響,具體展現為具備江東方言局部的音韻特徵以及使用江東方言詞彙。

目次
學問中的高度、深度和厚度 / 楊秀芳
謝啟
【導論】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方法
3. 國內外相關研究之情況及重要參考文獻之評述
4. 語料來源
【分論】
第1 章  從聲母論現代湘語與六朝南北方言的關係──以「從邪」與「匣于」為例的考察
第2 章  現代湘語精、知、章、莊系聲母的存古與創新──兼評吳湘一體說
第3 章  現代湘語中的咍泰之別及其早期形式的擬測
第4 章  現代湘語中的覃談有別及其早期形式的擬測
第5 章 現代湘語止攝開口韻的存古與創新
第6 章  現代湘語中的仙先之別及其早期形式的擬測
第7 章  現代湘語中魚虞之別的若干痕跡及相關問題
第8 章 現代湘語否定詞的來源及其層次問題
第9 章  現代湘語中的六朝江東方言詞─「渹」、「鼎」和「儂」─
【結論】
1. 現代湘語與六朝南北方言的歷史關係
2. 分群與歸群:古今漢語方言關係的建
3. 音韻與詞彙:現代漢語方言分類的思考
4. 未來研究展望
引用文獻
後記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5,060
吳瑞文 、台湾國立政治大學 、2025年1月
现代湘语与六朝南北方言历史关系述论 政大出版社 本書從歷史發展的觀點探討現代湘語與六朝時期南北兩大方言──河北方言與江東方言──之間的關係。本書以十四種現代湘語為素材,利用《切韻》所呈現的中古音框架,選取三項聲母條件和五項韻母條件進行縱向的比較研究。本書也考察實詞及功能詞(否定詞與人稱代詞)的表現,以利更全面地揭露湘語與六朝南北方言的關係。本書採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結構分析、比較方法、文獻參照、詞源探究和層次分析。本書結論認為,就系譜關係而言,現代湘語的前身原始湘語,其來源是六朝時期北方的鄴下方言。另一方面,由於原始湘語位居長江以南並與江東方言毗鄰,不可避免地受到這個權威方言的橫向影響,具體展現為具備江東方言局部的音韻特徵以及使用江東方言詞彙。 目次 學問中的高度、深度和厚度 / 楊秀芳 謝啟 【導論】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方法 3. 國內外相關研究之情況及重要參考文獻之評述 4. 語料來源 【分論】 第1 章  從聲母論現代湘語與六朝南北方言的關係──以「從邪」與「匣于」為例的考察 第2 章  現代湘語精、知、章、莊系聲母的存古與創新──兼評吳湘一體說 第3 章  現代湘語中的咍泰之別及其早期形式的擬測 第4 章  現代湘語中的覃談有別及其早期形式的擬測 第5 章 現代湘語止攝開口韻的存古與創新 第6 章  現代湘語中的仙先之別及其早期形式的擬測 第7 章  現代湘語中魚虞之別的若干痕跡及相關問題 第8 章 現代湘語否定詞的來源及其層次問題 第9 章  現代湘語中的六朝江東方言詞─「渹」、「鼎」和「儂」─ 【結論】 1. 現代湘語與六朝南北方言的歷史關係 2. 分群與歸群:古今漢語方言關係的建 3. 音韻與詞彙:現代漢語方言分類的思考 4. 未來研究展望 引用文獻 後記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破繭而出:民國女性本位的跨文化情慾論述(1912-1949)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5,940
許慧琦、台湾國立政治大學、2025年3月
破茧而出 民国女性本位的跨文化情欲论述1912-1949

本書探討中外女性本位論述如何在民國男性本位觀的轉譯中介下,跨文化發展現代情慾觀念與性道德,並挑戰性別權力結構。透過檢視俄裔美國無政府主義者高德曼(Emma Goldman)、瑞典教育家愛倫凱(Ellen Key)與俄國革命家及女權論者柯倫泰(Alexandra Kollontai)的作品進入中國前後的思想形成與翻譯傳播,本書考察女性如何在男性主導的知識場域內突圍,並在互文論述交錯中形塑自身的現代情慾倫理。書中將儒家禮教與民國新性道德比喻為男性本位的雙層思想之「繭」,並探究民國女性本位觀如何「破繭而出」。女性本位從「自述」到「敘述」再到「論述」的書寫型態演進,不僅標誌從個人經驗向公共思想的轉變,也展現出現代情慾論述在跨文化性別角力下的多重意涵。政大出版社

目次
自序
緒論
【上篇 她山之石】
前言
第一章 高德曼:自由戀愛的多方救贖
19世紀美國自由戀愛傳統
集大成的自由戀愛:高德曼無政府性激進主義的精髓
時不我與的先驅:高德曼及五四前後的自由戀愛
北伐及其後的自由戀愛轉譯:揚與棄高德曼
小結
第二章 愛倫凱:戀愛道德的崇高價值
兩性差異與婦運演進:19世紀前後歐美性/別論述概述
愛倫凱母嗣本位的反傳統情慾思想
重構愛倫凱:《婦女雜誌》挪用發揮的戀愛論與母性說
與愛倫凱對話:譯介全盛期後的本土化
小結
第三章 柯倫泰:性愛解放的集體道德
布爾什維克性政治的宏觀脈絡
催生無產階級道德:柯倫泰的女性與情慾論述
性與愛的分合:〈三代的戀愛〉初現中國引發的熱議與誤解
從迎到拒蓋尼亞:重新定位柯倫泰理想女型
柯倫泰與一杯水主義的掛勾與脫鉤
「事業大於戀愛」:抗戰前後中國女性詮釋的柯倫泰新女型
小結
【下篇 反求諸己】
前言
第四章 自主意志:抵拒大敘事思想霸權
反抗婚制的戀愛觀
挑戰變相的戀愛觀
迎拒性慾的戀愛觀
質疑既有性/別觀
小結
第五章 女德反擊:重構情慾新道德
捍衛舊女子情慾:揭穿新性道德的虛偽
新女子現身說法:新舊道德的雙重夾擊
失婚女子的情慾悲歌:批判新性道德的片面
重新估定貞操與淫婦:抗拒新性道德的厭女
小結
結論
參考書目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5,940
許慧琦 、台湾國立政治大學 、2025年3月
破茧而出 民国女性本位的跨文化情欲论述1912-1949 本書探討中外女性本位論述如何在民國男性本位觀的轉譯中介下,跨文化發展現代情慾觀念與性道德,並挑戰性別權力結構。透過檢視俄裔美國無政府主義者高德曼(Emma Goldman)、瑞典教育家愛倫凱(Ellen Key)與俄國革命家及女權論者柯倫泰(Alexandra Kollontai)的作品進入中國前後的思想形成與翻譯傳播,本書考察女性如何在男性主導的知識場域內突圍,並在互文論述交錯中形塑自身的現代情慾倫理。書中將儒家禮教與民國新性道德比喻為男性本位的雙層思想之「繭」,並探究民國女性本位觀如何「破繭而出」。女性本位從「自述」到「敘述」再到「論述」的書寫型態演進,不僅標誌從個人經驗向公共思想的轉變,也展現出現代情慾論述在跨文化性別角力下的多重意涵。政大出版社 目次 自序 緒論 【上篇 她山之石】 前言 第一章 高德曼:自由戀愛的多方救贖 19世紀美國自由戀愛傳統 集大成的自由戀愛:高德曼無政府性激進主義的精髓 時不我與的先驅:高德曼及五四前後的自由戀愛 北伐及其後的自由戀愛轉譯:揚與棄高德曼 小結 第二章 愛倫凱:戀愛道德的崇高價值 兩性差異與婦運演進:19世紀前後歐美性/別論述概述 愛倫凱母嗣本位的反傳統情慾思想 重構愛倫凱:《婦女雜誌》挪用發揮的戀愛論與母性說 與愛倫凱對話:譯介全盛期後的本土化 小結 第三章 柯倫泰:性愛解放的集體道德 布爾什維克性政治的宏觀脈絡 催生無產階級道德:柯倫泰的女性與情慾論述 性與愛的分合:〈三代的戀愛〉初現中國引發的熱議與誤解 從迎到拒蓋尼亞:重新定位柯倫泰理想女型 柯倫泰與一杯水主義的掛勾與脫鉤 「事業大於戀愛」:抗戰前後中國女性詮釋的柯倫泰新女型 小結 【下篇 反求諸己】 前言 第四章 自主意志:抵拒大敘事思想霸權 反抗婚制的戀愛觀 挑戰變相的戀愛觀 迎拒性慾的戀愛觀 質疑既有性/別觀 小結 第五章 女德反擊:重構情慾新道德 捍衛舊女子情慾:揭穿新性道德的虛偽 新女子現身說法:新舊道德的雙重夾擊 失婚女子的情慾悲歌:批判新性道德的片面 重新估定貞操與淫婦:抗拒新性道德的厭女 小結 結論 參考書目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尋找黑暗之光:現代知識分子的挑戰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5,500
石井剛(Tsuyoshi Ishii)、黃英哲(Huang Ying Che)、Sebastian ・・・
寻找黑暗之光 现代知识分子的挑战 政大出版社

清末的變局促使儒家傳統知識結構的絕對改變;台灣割讓日本以及五十年後的光復都讓台籍人士陷入巨大失落感,肇生「台灣」作為問學對象的衝動;新中國成立後,知識界多次遭到整肅迫害,也造成言禁之下種種扭曲的生態——凡此都讓我們深思危機與知識之間的辯證關係。本書收錄石井剛、黃英哲、魏簡三位教授講稿。三位學者各自學有專長,從晚清到民國、共和國,再到後社會主義當代,對中國學術現代化的譜系,歷史與政治左右知識生產的動因,以及知識分子身處其中的抉擇與後果,鋪陳了極其廣闊的動線,引領我們進入知識分子「考掘學」的不同層面。對「危機時刻的知識分子」的論述,剴切而深入,猶如感同身受。作為關心台灣以及更廣義的中國文明的讀者,掩卷之餘,必有所感。

目次
政大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 / 林遠澤
序 / 王德威
未喪斯文,其如予何?──危機時刻的漢學研究 / 石井剛
前言:「共生」的當代困境
第一章 「文」作為中國文史哲的整合觀念:孔子「文不在茲乎」和武田泰淳的文化反思
第二章 書寫實踐與靈魂的哲學:章太炎對清代漢學的繼承與《莊子》研究
第三章 在天地相接之處:從近年來中國「天下」討論看「文」的意義
第四章 我們的「危機」與「文」的希望:以《莊子‧人間世》為例
結語:文場─靈魂的傳遞與「後死之責」
「盡可能的微力,作些澆花的工作」:許壽裳、楊雲萍與戰後初期台灣研究的繼承與挪用 / 黃英哲
前言:從楊雲萍的「澆花論」談起
第一章 陳儀、許壽裳、楊雲萍
第二章 陳儀的「理想」與「抱負」
第三章 許壽裳、楊雲萍與戰後初期台灣研究的開展
第四章 許壽裳、楊雲萍的挫折與成果
第五章 台灣省編譯館撤廢後台灣研究組工作人員去向
結論
「這個國家非垮不可」:楊基振的困境兼論台灣知識分子的「凱特曼」(Ketman)現象 / 黃英哲
前言
第一章 關於楊基振
第二章 楊基振見證的危機時刻之一:「抗戰」與抗戰勝利後的華北接收
第三章 楊基振見證的危機時刻之二:「抗戰勝利」與「一九四九」
第四章 楊基振見證的危機時刻之三:中美斷交與80年代海外台灣人的「返鄉」
第五章 楊基振的中國之旅
第六章 結語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5,500
石井剛(Tsuyoshi Ishii)、黃英哲(Huang Ying Che)、Sebastian Veg(魏簡) 、台湾國立政治大學 、2024年12月
寻找黑暗之光 现代知识分子的挑战 政大出版社 清末的變局促使儒家傳統知識結構的絕對改變;台灣割讓日本以及五十年後的光復都讓台籍人士陷入巨大失落感,肇生「台灣」作為問學對象的衝動;新中國成立後,知識界多次遭到整肅迫害,也造成言禁之下種種扭曲的生態——凡此都讓我們深思危機與知識之間的辯證關係。本書收錄石井剛、黃英哲、魏簡三位教授講稿。三位學者各自學有專長,從晚清到民國、共和國,再到後社會主義當代,對中國學術現代化的譜系,歷史與政治左右知識生產的動因,以及知識分子身處其中的抉擇與後果,鋪陳了極其廣闊的動線,引領我們進入知識分子「考掘學」的不同層面。對「危機時刻的知識分子」的論述,剴切而深入,猶如感同身受。作為關心台灣以及更廣義的中國文明的讀者,掩卷之餘,必有所感。 目次 政大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 / 林遠澤 序 / 王德威 未喪斯文,其如予何?──危機時刻的漢學研究 / 石井剛 前言:「共生」的當代困境 第一章 「文」作為中國文史哲的整合觀念:孔子「文不在茲乎」和武田泰淳的文化反思 第二章 書寫實踐與靈魂的哲學:章太炎對清代漢學的繼承與《莊子》研究 第三章 在天地相接之處:從近年來中國「天下」討論看「文」的意義 第四章 我們的「危機」與「文」的希望:以《莊子‧人間世》為例 結語:文場─靈魂的傳遞與「後死之責」 「盡可能的微力,作些澆花的工作」:許壽裳、楊雲萍與戰後初期台灣研究的繼承與挪用 / 黃英哲 前言:從楊雲萍的「澆花論」談起 第一章 陳儀、許壽裳、楊雲萍 第二章 陳儀的「理想」與「抱負」 第三章 許壽裳、楊雲萍與戰後初期台灣研究的開展 第四章 許壽裳、楊雲萍的挫折與成果 第五章 台灣省編譯館撤廢後台灣研究組工作人員去向 結論 「這個國家非垮不可」:楊基振的困境兼論台灣知識分子的「凱特曼」(Ketman)現象 / 黃英哲 前言 第一章 關於楊基振 第二章 楊基振見證的危機時刻之一:「抗戰」與抗戰勝利後的華北接收 第三章 楊基振見證的危機時刻之二:「抗戰勝利」與「一九四九」 第四章 楊基振見證的危機時刻之三:中美斷交與80年代海外台灣人的「返鄉」 第五章 楊基振的中國之旅 第六章 結語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は見つかりましたか?

在庫検索から見つからなかった場合は、書誌(カタログ)からも検索でき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が登録されていれば、在庫が無い本や条件に合わない本についても、こちらからリクエスト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新学期、新年度 - 新入生、一年生、新社会人、新たなる門出

NTT・JT発足40年 - 電信電話、煙草、民営化

煙草記
煙草記
¥75,000
タバコ
タバコ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