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サイズ

  • 小
  • 中
  • 大

古書を探す

「吳俊瑩」の検索結果
3件

陳水扁総統訪談録 全4冊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14,960
陳水扁 口述 欧素瑛 等紀録整理、台湾国史館、2024年02月
陳水扁總統訪談錄 陈水扁总统访谈录(1-4共四冊)
台湾国史馆台灣國史館 陈水扁口述; 陈仪深访问;
歐素瑛; 林正慧; 黃翔瑜; 吳俊瑩; 陳世局-紀錄整理

「求学から従政」を起点とし、「立委から市長」を経た2000年総統選の参加や当選執政の8年を扱い、施政理念、政党交代、内政国防、財政経済産業、外交経済貿易などの国政の政策決定と政策執行などの内容について記載。(繁体字横組)

本書的重要內容,以「從求學到從政」為起點,歷經「從立委到市長」,接續參與2000年總統競選,及後續當選執政八年,內容多元多樣,如施政理念、政黨輪替、內政國防、財經產業、外交經貿等諸多國政決策與政策執行等。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14,960
陳水扁 口述 欧素瑛 等紀録整理 、台湾国史館 、2024年02月
陳水扁總統訪談錄 陈水扁总统访谈录(1-4共四冊) 台湾国史馆台灣國史館 陈水扁口述; 陈仪深访问; 歐素瑛; 林正慧; 黃翔瑜; 吳俊瑩; 陳世局-紀錄整理 「求学から従政」を起点とし、「立委から市長」を経た2000年総統選の参加や当選執政の8年を扱い、施政理念、政党交代、内政国防、財政経済産業、外交経済貿易などの国政の政策決定と政策執行などの内容について記載。(繁体字横組) 本書的重要內容,以「從求學到從政」為起點,歷經「從立委到市長」,接續參與2000年總統競選,及後續當選執政八年,內容多元多樣,如施政理念、政黨輪替、內政國防、財經產業、外交經貿等諸多國政決策與政策執行等。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春山文藝李登輝100年專輯(春山文藝Literati)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4,620
春山出版編輯部、春山(TW)、2023年04月
《春山文艺李登辉100年专辑》二○二○年過世的李登輝,他將近百歲的一生幾乎就是臺灣百年史。一九八八年蔣經國過世,他成為結束蔣家政權的新一代本省籍總統,臺灣從此邁入下一個政治階段。然而李登輝在民主化、政黨、兩岸、經貿、統獨與臺灣認同等面向上,有一定的複雜性,如何定義李登輝與臺灣的關係,那是一個怎樣的轉變時代?值得在李登輝二○二三年百年冥誕的時刻,以新的角度來檢視。本次封面故事邀請一九八八年曾為《遠東經濟評論》駐臺的韓籍記者沈在薰(Shim Jae Hoon),從外媒的角度寫下他對李登輝與臺灣民主轉型期的回憶。而被稱為民主先生的李登輝,從已公開的檔案來看,身為總統的他,剛上任沒幾年如何面對一九九一年發生的獨台會案?此外,李登輝時期開放新銀行設立、實施健保與教改、對中國從開放走向戒急用忍,在經濟與社會分配上都深深影響臺灣,《未竟的奇蹟》主編林宗弘分析李登輝如何在多重政治風險下實行矛盾的經濟政策,形塑影響後續每一任總統的李登輝難題。同時,我們也將探討李登輝為何以農經為志業,跟日治時代知識分子養成有何關係,以及深度解讀他的早期農經論文呈現的批判思想。期待從這些文章,給予多面向的李登輝肖像。

目錄
■春山編輯室
因為孟德爾頌,才有後來的事
■李登輝100年專輯
李登輝,臺灣意外的英雄──一名記者對臺灣民主轉型的回憶 Shim Jae Hoon沈在薰
李登輝與獨台會案 吳俊瑩
從農學報國到臺灣人總統──以農業發展視角理解李登輝 江昺崙
學者李登輝一九七○年代初期的英語著作──用數據重探臺灣經濟發展 鄭紹鈺
臺灣經濟政策中的「李登輝難題」(Lee’s Dilemmas)林宗弘
李登輝100年大事記
■烏克蘭與香港特別企畫
一定要他輸 Éric Faye艾力克.菲耶
小說先行,坦克隨後──
當代俄羅斯軍事小說(2009-2022)與烏克蘭戰爭文學(2015-2022) Mariia Shuvalova瑪莉雅.舒瓦洛娃
孤寂香港的最緩板 李智良
■「面對幽暗歷史」的多元路徑:記憶書寫、歷史現場與時代轉折下的「人類境況」
座談會紀要
黃丞儀、鄭毓瑜、單德興、戴麗娟、詹素娟、蕭阿勤
■當代文學評論
哈金的眼神 鍾永豐
關於奧地利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葉利尼克的問答 蔡慶樺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4,620
春山出版編輯部 、春山(TW) 、2023年04月
《春山文艺李登辉100年专辑》二○二○年過世的李登輝,他將近百歲的一生幾乎就是臺灣百年史。一九八八年蔣經國過世,他成為結束蔣家政權的新一代本省籍總統,臺灣從此邁入下一個政治階段。然而李登輝在民主化、政黨、兩岸、經貿、統獨與臺灣認同等面向上,有一定的複雜性,如何定義李登輝與臺灣的關係,那是一個怎樣的轉變時代?值得在李登輝二○二三年百年冥誕的時刻,以新的角度來檢視。本次封面故事邀請一九八八年曾為《遠東經濟評論》駐臺的韓籍記者沈在薰(Shim Jae Hoon),從外媒的角度寫下他對李登輝與臺灣民主轉型期的回憶。而被稱為民主先生的李登輝,從已公開的檔案來看,身為總統的他,剛上任沒幾年如何面對一九九一年發生的獨台會案?此外,李登輝時期開放新銀行設立、實施健保與教改、對中國從開放走向戒急用忍,在經濟與社會分配上都深深影響臺灣,《未竟的奇蹟》主編林宗弘分析李登輝如何在多重政治風險下實行矛盾的經濟政策,形塑影響後續每一任總統的李登輝難題。同時,我們也將探討李登輝為何以農經為志業,跟日治時代知識分子養成有何關係,以及深度解讀他的早期農經論文呈現的批判思想。期待從這些文章,給予多面向的李登輝肖像。 目錄 ■春山編輯室 因為孟德爾頌,才有後來的事 ■李登輝100年專輯 李登輝,臺灣意外的英雄──一名記者對臺灣民主轉型的回憶 Shim Jae Hoon沈在薰 李登輝與獨台會案 吳俊瑩 從農學報國到臺灣人總統──以農業發展視角理解李登輝 江昺崙 學者李登輝一九七○年代初期的英語著作──用數據重探臺灣經濟發展 鄭紹鈺 臺灣經濟政策中的「李登輝難題」(Lee’s Dilemmas)林宗弘 李登輝100年大事記 ■烏克蘭與香港特別企畫 一定要他輸 Éric Faye艾力克.菲耶 小說先行,坦克隨後── 當代俄羅斯軍事小說(2009-2022)與烏克蘭戰爭文學(2015-2022) Mariia Shuvalova瑪莉雅.舒瓦洛娃 孤寂香港的最緩板 李智良 ■「面對幽暗歷史」的多元路徑:記憶書寫、歷史現場與時代轉折下的「人類境況」 座談會紀要 黃丞儀、鄭毓瑜、單德興、戴麗娟、詹素娟、蕭阿勤 ■當代文學評論 哈金的眼神 鍾永豐 關於奧地利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葉利尼克的問答 蔡慶樺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警察即決的現代:日治臺灣的違警罪與現代生活秩序(文史叢刊)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6,600
吳俊瑩、臺大出版中心、2025年08月
《警察即决的现代》探討日治時期臺灣的違警罪與即決制度,如何在殖民治理下深入庶民日常,逐步形塑現代生活秩序。違警罪所規範者並非重大犯罪,而是圍繞文明生活所設定的行為準則,涵蓋人際交往、空間使用、交通移動與公共行為等面向。透過高密度警力與即時處罰程序,該制度在臺灣社會中廣泛運作,對常民行為產生持續影響。本書結合法律史與社會史方法,從《臺灣違警例》的制定出發,分析警察執法、制度實踐與民間回應的歷史過程,說明該制度如何在承襲殖民母國經驗的同時,根據臺灣在地統治需求加以調整,並揭示法律如何滲入基層社會,以及人民對規範的排拒、接受與再詮釋。透過多樣原始史料與具體案例的細緻分析,本書呈現警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形塑行為與秩序,並指出其推動對現代生活方式雖具一定成效,然在殖民統治情境下,影響多侷限於外在行為層面,未必促成價值觀的深層轉化。
目次
緒論
第一節 問題緣起
第二節 研究回顧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材料
第四節 名詞說明與章節架構
第一章 殖民母國取締違警行為的經驗
第一節 「文明開化」下的違警罪系譜
第二節 違警罪的執行情況
第三節 《違警罪即決例》及正式裁判受阻
小結
第二章 臺灣違警罪的確立過程
前言
第一節 日治初期違警罪即決的移植與摸索
第二節 臺灣違警罪的確立
第三節 警察即決權之出現、擴張與流動
小結
第三章 警察政治下的違警罪取締、即決與救濟
前言
第一節 警力結構、配置與違警罪取締
第二節 違警例的執法實態與重點
第三節 警察政治下運作的犯罪即決
第四節 違警罪的即決情況
第五節 法院正式裁判的使用經驗
小結
第四章 違警罪即決對社會生活的形塑
前言
第一節 公共空間與公德意識
第二節 風俗的文明化
第三節 社會秩序與社會排除
第四節 行政作用的推進手段
第五節 對政治生活的干擾與壓抑
第六節 從陌生到熟悉:生活秩序的改變程度
小結
第五章 違警罪與即決制度的評價
前言
第一節 對《臺灣違警例》的認識與批判
第二節 對即決制度的認識與批判
小結
結論
附錄
附錄1 犯罪即決例
附錄2 臺灣違警例
附錄3 犯罪即決案件數(1904-1942)
附錄4 即決案件與警力人數(1897-1942)
後記
徵引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6,600
吳俊瑩 、臺大出版中心 、2025年08月
《警察即决的现代》探討日治時期臺灣的違警罪與即決制度,如何在殖民治理下深入庶民日常,逐步形塑現代生活秩序。違警罪所規範者並非重大犯罪,而是圍繞文明生活所設定的行為準則,涵蓋人際交往、空間使用、交通移動與公共行為等面向。透過高密度警力與即時處罰程序,該制度在臺灣社會中廣泛運作,對常民行為產生持續影響。本書結合法律史與社會史方法,從《臺灣違警例》的制定出發,分析警察執法、制度實踐與民間回應的歷史過程,說明該制度如何在承襲殖民母國經驗的同時,根據臺灣在地統治需求加以調整,並揭示法律如何滲入基層社會,以及人民對規範的排拒、接受與再詮釋。透過多樣原始史料與具體案例的細緻分析,本書呈現警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形塑行為與秩序,並指出其推動對現代生活方式雖具一定成效,然在殖民統治情境下,影響多侷限於外在行為層面,未必促成價值觀的深層轉化。 目次 緒論 第一節 問題緣起 第二節 研究回顧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材料 第四節 名詞說明與章節架構 第一章 殖民母國取締違警行為的經驗 第一節 「文明開化」下的違警罪系譜 第二節 違警罪的執行情況 第三節 《違警罪即決例》及正式裁判受阻 小結 第二章 臺灣違警罪的確立過程 前言 第一節 日治初期違警罪即決的移植與摸索 第二節 臺灣違警罪的確立 第三節 警察即決權之出現、擴張與流動 小結 第三章 警察政治下的違警罪取締、即決與救濟 前言 第一節 警力結構、配置與違警罪取締 第二節 違警例的執法實態與重點 第三節 警察政治下運作的犯罪即決 第四節 違警罪的即決情況 第五節 法院正式裁判的使用經驗 小結 第四章 違警罪即決對社會生活的形塑 前言 第一節 公共空間與公德意識 第二節 風俗的文明化 第三節 社會秩序與社會排除 第四節 行政作用的推進手段 第五節 對政治生活的干擾與壓抑 第六節 從陌生到熟悉:生活秩序的改變程度 小結 第五章 違警罪與即決制度的評價 前言 第一節 對《臺灣違警例》的認識與批判 第二節 對即決制度的認識與批判 小結 結論 附錄 附錄1 犯罪即決例 附錄2 臺灣違警例 附錄3 犯罪即決案件數(1904-1942) 附錄4 即決案件與警力人數(1897-1942) 後記 徵引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は見つかりましたか?

在庫検索から見つからなかった場合は、書誌(カタログ)からも検索でき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が登録されていれば、在庫が無い本や条件に合わない本についても、こちらからリクエスト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太平洋戦争終戦80年 - 戦後80年

海軍砲術史
海軍砲術史
¥16,500

日航ジャンボ機事故40年 - 航空機、事故、安全

墜落
墜落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