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サイズ

  • 小
  • 中
  • 大

古書を探す

「基于梵漢対勘的『法華経』語法研究(中国語言学文庫.第3輯)」の検索結果
1件

基于梵漢対勘的『法華経』語法研究(中国語言学文庫.第3輯)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2,200
姜南、商務印書館、2011年11月、466p
基于梵汉对勘的法华经语法研究 
中国语言学文库第三辑 商务印书馆

该书讲述了梵语《法华经》的语法基本研究。在所有已知的语言中,汉语与梵语的对立最为尖锐,因为韩语排斥所有语法形式,把它们推给精神劳动来完成,梵语则力图使语法形式的种种细微的差别在语音中得以体现。作者以灵活的梵语对勘手法,一方面举证历历地为我们展示了昔日的佛典译家是如何想方设法的客服梵语和汉语之间的那些语法殊性,此外,作者也极具说服力地在语言接触的层面上让我们见识到受“屈折语”冲击之下的“孤立语”所产生的一些语法变异,以及这些变异对日后汉语演变所可能产生的效应。

本輯共分五章,内容包括仏経翻訳中格範畴的系統対応、梵文原典動詞変化之漢訳、漢訳仏経中的特殊構式、復句与句法関聯詞、篇章銜接策略等。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1 漢譯佛典對于漢語歷史語法研究的價值
1.2 基于梵漢對勘的佛教漢語語法研究
1.3 以《法華經》為代表的佛典專書研究

第二章 佛經翻譯中格范疇的系統對應
2.1 概述
2.2 賓格標記
2.3 具格標記
2.4 目的格標記
2.5 方位格標記

第三章 梵文原典動詞變化之漢譯
3.1 概述
3.2 時態表達式
3.3 體貌表達式
3.4 語態表達式
3.5 語氣表達式

第四章 漢譯佛經中的特殊構式
4.1 框式結構
4.2 同源賓語結構
4.3 “自然為+V”非賓格結構
4.4 特殊“是”字句——“S,N是”句式

第五章 復句與句法關聯詞
5.1 讓步轉折關系
5.2 假設關系
5.3 因果關系
5.4 并列及選擇關系

第六章 篇章銜接策略
6.1 增譯話題轉移標記
6.2 呼格的凸顯與轉移
結語
縮略語及符號表
參考文獻
附錄:《法華經》1~10品梵漢對勘語料(節錄)
專家評審意見
專家評審意見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2,200
姜南 、商務印書館 、2011年11月 、466p
基于梵汉对勘的法华经语法研究  中国语言学文库第三辑 商务印书馆 该书讲述了梵语《法华经》的语法基本研究。在所有已知的语言中,汉语与梵语的对立最为尖锐,因为韩语排斥所有语法形式,把它们推给精神劳动来完成,梵语则力图使语法形式的种种细微的差别在语音中得以体现。作者以灵活的梵语对勘手法,一方面举证历历地为我们展示了昔日的佛典译家是如何想方设法的客服梵语和汉语之间的那些语法殊性,此外,作者也极具说服力地在语言接触的层面上让我们见识到受“屈折语”冲击之下的“孤立语”所产生的一些语法变异,以及这些变异对日后汉语演变所可能产生的效应。 本輯共分五章,内容包括仏経翻訳中格範畴的系統対応、梵文原典動詞変化之漢訳、漢訳仏経中的特殊構式、復句与句法関聯詞、篇章銜接策略等。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1 漢譯佛典對于漢語歷史語法研究的價值 1.2 基于梵漢對勘的佛教漢語語法研究 1.3 以《法華經》為代表的佛典專書研究 第二章 佛經翻譯中格范疇的系統對應 2.1 概述 2.2 賓格標記 2.3 具格標記 2.4 目的格標記 2.5 方位格標記 第三章 梵文原典動詞變化之漢譯 3.1 概述 3.2 時態表達式 3.3 體貌表達式 3.4 語態表達式 3.5 語氣表達式 第四章 漢譯佛經中的特殊構式 4.1 框式結構 4.2 同源賓語結構 4.3 “自然為+V”非賓格結構 4.4 特殊“是”字句——“S,N是”句式 第五章 復句與句法關聯詞 5.1 讓步轉折關系 5.2 假設關系 5.3 因果關系 5.4 并列及選擇關系 第六章 篇章銜接策略 6.1 增譯話題轉移標記 6.2 呼格的凸顯與轉移 結語 縮略語及符號表 參考文獻 附錄:《法華經》1~10品梵漢對勘語料(節錄) 專家評審意見 專家評審意見

お探しの古書は見つかりましたか?

在庫検索から見つからなかった場合は、書誌(カタログ)からも検索でき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が登録されていれば、在庫が無い本や条件に合わない本についても、こちらからリクエスト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太平洋戦争終戦80年 - 戦後80年

海軍辞典
海軍辞典
¥3,000

日航ジャンボ機事故40年 - 航空機、事故、安全

安全学
安全学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