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サイズ

  • 小
  • 中
  • 大

古書を探す

「宋 劉安上」の検索結果
8件

劉安節劉安上合集(浙江文叢)

光和書房
 東京都千代田区神田小川町3-22-9 タイメイビル2F
8,400
[宋]劉安節,[宋]劉安上著/陳光煕点校、浙江古籍、2022.11、1
登録書籍に「書影」文字がある場合は、「書影」文字をクリックすると大きい画像で書籍を確認できます。 スマホ閲覧の場合は、PC版サイトに変更の上、「書影」文字をクリックして画像詳細をご確認ください。 厚み3cm以下の商品は送料400円~です、それ以上の商品は佐川急便、全国(離島を除く)900円~です。 海外発送も対応致します。 現品確認をご希望される場合、ご連絡を頂いた上、対応致します。 ********** ご探究の中文書などがございましたら、気軽にご連絡ください、お探し致し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可 適格請求
8,400
[宋]劉安節,[宋]劉安上著/陳光煕点校 、浙江古籍 、2022.11 、1

劉安節劉安上合集(浙江文叢)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9,900
[宋]劉安節,[宋]劉安上 著 陳光煕 点校、浙江古籍、2022年11月、精装
劉安節劉安上合集 /浙江文叢
刘安节刘安上合集(浙江文丛 16开精装 全一册) (宋) 刘安节 (宋) 刘安上 陈光熙 点校   浙江古籍出版社
海外在庫につき、入荷までに一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本书是是北宋永嘉理学家刘安节与刘安上作品合集。刘安节字元承,称大刘先生,登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进士。官起居郎,太常少卿。除御史,决大狱,多所平反。后谪知饶州,徙宣州。值患水疫。安节设法拯救,全活甚众。卒於官。遗著有《刘左史集》四卷。刘安上字元礼,刘安节之从弟,称小刘先生。遗著现存《刘给事集》五卷。刘安节与刘安上少师事程颐,以学行为世推重,号称“二刘”。并俱被列入“元丰永嘉九先生”。本书整理点校《刘左史集》与《刘给事集》,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以永嘉丛书本为校本。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9,900
[宋]劉安節,[宋]劉安上 著 陳光煕 点校 、浙江古籍 、2022年11月 、 精装
劉安節劉安上合集 /浙江文叢 刘安节刘安上合集(浙江文丛 16开精装 全一册) (宋) 刘安节 (宋) 刘安上 陈光熙 点校   浙江古籍出版社 海外在庫につき、入荷までに一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本书是是北宋永嘉理学家刘安节与刘安上作品合集。刘安节字元承,称大刘先生,登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进士。官起居郎,太常少卿。除御史,决大狱,多所平反。后谪知饶州,徙宣州。值患水疫。安节设法拯救,全活甚众。卒於官。遗著有《刘左史集》四卷。刘安上字元礼,刘安节之从弟,称小刘先生。遗著现存《刘给事集》五卷。刘安节与刘安上少师事程颐,以学行为世推重,号称“二刘”。并俱被列入“元丰永嘉九先生”。本书整理点校《刘左史集》与《刘给事集》,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以永嘉丛书本为校本。

給事集 等四種(景印文渊閣四庫全書集部)

光和書房
 東京都千代田区神田小川町3-22-9 タイメイビル2F
10,200
宋 劉安上、商務印書館、1986-07、1
平装
登録書籍に「書影」文字がある場合は、「書影」文字をクリックすると大きい画像で書籍を確認できます。 スマホ閲覧の場合は、PC版サイトに変更の上、「書影」文字をクリックして画像詳細をご確認ください。 厚み3cm以下の商品は送料400円~です、それ以上の商品は佐川急便、全国(離島を除く)900円~です。 海外発送も対応致します。 現品確認をご希望される場合、ご連絡を頂いた上、対応致します。 ********** ご探究の中文書などがございましたら、気軽にご連絡ください、お探し致し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可 適格請求
10,200
宋 劉安上 、商務印書館 、1986-07 、1
平装

劉安節集 劉安上集 許景衡集 劉黻集-温州文献叢書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4,950
〔宋〕劉安節 等撰、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08月
刘安节集 刘安上集 许景衡集 刘黻集
温州文献丛书(第4辑)

刘安节(1068—1116),字元承,永嘉县人。北宋元祐(1086—1093)年间和弟安上联荐于乡,同入太学,后又联袂赴洛阳从程颐受业。安节曾编《伊川语录四》。两人俱被列入“元丰永嘉九先生”,安节称大刘先生。元符三年(1100)进士,初任越州诸暨主簿,河东提学司管勾文字。以宰相荐,召对便殿,言东宫宜择官属,并论奢俭及君子小人和同之异,称旨,除监察御史。决大狱,多所平反。升起居郎、太常少卿,后因得罪宦官,谪知饶州(今江西波阳)。遗著有《刘左史集》4卷(“永嘉丛书”本)。

刘安上(1069—1128),字元礼,学者称小刘先生,原籍仙桂乡荆溪。少年寓居枫林东郊狮溪,和从兄刘安节均以学问道德为世所重,时人称“二刘”先生,并同为“永嘉元丰九先生”之一。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中进士,授钱塘尉。徽宗大观元年(1107)提举两浙学事,陛辞进对称旨,徽宗称其醒籍有大臣体,即日除监察御史。次年迁侍御史,论事详审。时宰相蔡京作恶多端,是“六贼”之首。刘连上《论蔡京》、《再论蔡京》奏章,揭露蔡京十大罪恶,斥责“蔡京权重位危,罪大恶极”,“虽斩臣头以谢蔡京,斩京头以谢天下,臣死之日,犹生之年”。

许景衡(1072-1128),字少伊,浙江瑞安人,出生在今丽岙镇白门村,死后谥“忠简”,著有《横塘集》,人称横塘先生。历任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大臣。居官清廉,刚强忠直,虽然厄于权倖,屡起屡踬,但与佞臣权好的斗争,始终没有屈服过。后人敬仰他的高风亮节,曾建祠纪念他。至今,在瑞安城内的西岘山上,尚有“四贤祠”,就是纪念他与陈傅良、高明、卓敬的。

刘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声伯(一作升伯),号质翁,学者称蒙川先生,乐清(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入太学,时年三十四。时太学生伏阙上书攻丁大全,首署其名,追送南安军安置,丁贬还太学。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以对策忤贾似道,授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累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恭帝德佑初随二王入广。二年(一二七六),拜参知政事(《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行至罗浮病卒。著作已散失,后由其弟应奎收诗文残稿编为《蒙川先生遗稿》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朝阳阁记》,《宋史》卷四○五有传。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4,950
〔宋〕劉安節 等撰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6年08月
刘安节集 刘安上集 许景衡集 刘黻集 温州文献丛书(第4辑) 刘安节(1068—1116),字元承,永嘉县人。北宋元祐(1086—1093)年间和弟安上联荐于乡,同入太学,后又联袂赴洛阳从程颐受业。安节曾编《伊川语录四》。两人俱被列入“元丰永嘉九先生”,安节称大刘先生。元符三年(1100)进士,初任越州诸暨主簿,河东提学司管勾文字。以宰相荐,召对便殿,言东宫宜择官属,并论奢俭及君子小人和同之异,称旨,除监察御史。决大狱,多所平反。升起居郎、太常少卿,后因得罪宦官,谪知饶州(今江西波阳)。遗著有《刘左史集》4卷(“永嘉丛书”本)。 刘安上(1069—1128),字元礼,学者称小刘先生,原籍仙桂乡荆溪。少年寓居枫林东郊狮溪,和从兄刘安节均以学问道德为世所重,时人称“二刘”先生,并同为“永嘉元丰九先生”之一。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中进士,授钱塘尉。徽宗大观元年(1107)提举两浙学事,陛辞进对称旨,徽宗称其醒籍有大臣体,即日除监察御史。次年迁侍御史,论事详审。时宰相蔡京作恶多端,是“六贼”之首。刘连上《论蔡京》、《再论蔡京》奏章,揭露蔡京十大罪恶,斥责“蔡京权重位危,罪大恶极”,“虽斩臣头以谢蔡京,斩京头以谢天下,臣死之日,犹生之年”。 许景衡(1072-1128),字少伊,浙江瑞安人,出生在今丽岙镇白门村,死后谥“忠简”,著有《横塘集》,人称横塘先生。历任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大臣。居官清廉,刚强忠直,虽然厄于权倖,屡起屡踬,但与佞臣权好的斗争,始终没有屈服过。后人敬仰他的高风亮节,曾建祠纪念他。至今,在瑞安城内的西岘山上,尚有“四贤祠”,就是纪念他与陈傅良、高明、卓敬的。 刘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声伯(一作升伯),号质翁,学者称蒙川先生,乐清(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入太学,时年三十四。时太学生伏阙上书攻丁大全,首署其名,追送南安军安置,丁贬还太学。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以对策忤贾似道,授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累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恭帝德佑初随二王入广。二年(一二七六),拜参知政事(《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行至罗浮病卒。著作已散失,后由其弟应奎收诗文残稿编为《蒙川先生遗稿》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朝阳阁记》,《宋史》卷四○五有传。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永嘉学派研究論著索引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4,950
陈安金、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22年06月
本书所收论文和专著的内容均以研究“永嘉学派”为主。所谓“永嘉学派”,是指诞生于南宋温州,以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等为主要代表的,以“事功”为主要思想特质的儒学流派。永嘉学派的发展历经兴起、鼎盛、衰落和重振四个阶段,此四个阶段收录的分别是研究各阶段永嘉学派代表人物的论著;永嘉学派总论收录的是永嘉学派总体性研究和涉及永嘉学派相关研究的论著。 论文所收范围是国内(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中文报刊和学位论文,其时间起自1905年,止于2021年。专著收自国内(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所出版的中文图书,共约50部,其时间起自1992年,止于2021年。 本书编辑体例上分五类:永嘉学派兴起阶段;永嘉学派鼎盛阶段;永嘉学派衰落阶段;永嘉学派重振阶段;永嘉学派总论。

永嘉学派研究论著索引
目录
凡例
一、永嘉学派兴起阶段
(一)王开祖
(二)刘安节 刘安上
(三)周行己
(四)许景衡
二、永嘉学派鼎盛阶段
(一)郑伯熊 郑伯谦
(二)薛季宣
(三)蔡幼学
(四)陈傅良
(五)叶适
三、永嘉学派衰落阶段
(一)陈耆卿
(二)项乔
四、永嘉学派重振阶段
(一)孙衣言
(二)孙锵鸣
(三)孙诒让
(四)陈虬
(五)宋恕
(六)陈黻宸
五、永嘉学派总论
(一)永嘉学派总体性研究
(二)涉及永嘉学派相关研究
后记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4,950
陈安金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22年06月
本书所收论文和专著的内容均以研究“永嘉学派”为主。所谓“永嘉学派”,是指诞生于南宋温州,以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等为主要代表的,以“事功”为主要思想特质的儒学流派。永嘉学派的发展历经兴起、鼎盛、衰落和重振四个阶段,此四个阶段收录的分别是研究各阶段永嘉学派代表人物的论著;永嘉学派总论收录的是永嘉学派总体性研究和涉及永嘉学派相关研究的论著。 论文所收范围是国内(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中文报刊和学位论文,其时间起自1905年,止于2021年。专著收自国内(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所出版的中文图书,共约50部,其时间起自1992年,止于2021年。 本书编辑体例上分五类:永嘉学派兴起阶段;永嘉学派鼎盛阶段;永嘉学派衰落阶段;永嘉学派重振阶段;永嘉学派总论。 永嘉学派研究论著索引 目录 凡例 一、永嘉学派兴起阶段 (一)王开祖 (二)刘安节 刘安上 (三)周行己 (四)许景衡 二、永嘉学派鼎盛阶段 (一)郑伯熊 郑伯谦 (二)薛季宣 (三)蔡幼学 (四)陈傅良 (五)叶适 三、永嘉学派衰落阶段 (一)陈耆卿 (二)项乔 四、永嘉学派重振阶段 (一)孙衣言 (二)孙锵鸣 (三)孙诒让 (四)陈虬 (五)宋恕 (六)陈黻宸 五、永嘉学派总论 (一)永嘉学派总体性研究 (二)涉及永嘉学派相关研究 后记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東甌詩存(全2册)-温州文献叢書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6,930
〔清〕曾唯 著、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01月
东瓯诗存(上下册)温州文献丛书

《東甌詩存》是一部輯録温州自宋至清代乾隆年間的詩歌総集,全書46巻,除歴代方外、婦女作品集中編在第45、46巻外,其余的44巻依宋、元、明(原称国朝)時代前後編排;此次整理,以乾隆五十五年曾氏家刻本《東甌詩存》為底本,並以他的時代下限為准,増補作者130来人,詩歌1000余首;整理工作分為校勘、増補、作者小伝、注解四項。文前收有部分書影。
在本书之前180来年的明代成化、弘治年间,乐清蔡璞编有《东瓯诗集》七卷,赵谏编有《东瓯续集》八卷与《东瓯续集补遗》一卷。总计蔡、赵二书,共收诗人近300家,诗1000馀首。尽管二书在诗家、诗歌的收录方面存在某些混乱,但它们都为本书的编纂,特别是弘治以前大量没有诗集传世的诗家作品的辑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蓝本。此外,本书还吸收了清初厉鹗《宋诗纪事》、吴之振《宋诗钞》、顾嗣立《元诗选》一、二、三集,朱彝尊《明诗综》等的编纂成果,在数量与质量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目录
温州文献丛书》出版缘起 
《温州文献丛书》整理凡例 
前言 
上册
 东瓯诗存叙
 东瓯诗存序
 凡例
 卷一 宋
  林石(3首)
  周行己(3l首)
  沈躬行(1首)
  许景衡(47首)
  许景亮(1首)
  刘安上(15首)
  林杞(1首)
  黄友(2首)
  倪涛(3首)
  陈经正(1首)
  陈经邦(1首)
  仰忻(2首)
  万规(2首)
  王辅(3首)
  吴表臣(1首)
  薛弼(2首)
  陈桷(2首)
  娄寅亮(1首)
  萧振(2首)
  宋之才(3首)
  林季仲(30首)
  陈彦才(1首)
  胡褒(1首)
  张阐(2首)
  林待聘(1首)
  方云翼(1首)
  高世则(1首)
  薛强立(1首)
  沈大廉(1首)
  林芘(2首)
  何逢原(1首)
  林亮功(1首)
  陈鹏飞(4首)
  顾冈(1首)
  郑伯熊(9首)
  叶群(1首)
  甄龙友(8首)
  曹逢时(3首)
  曹绛(1首)
  刘镇(4首)
  毛宏(1首)
  沈希尹(1首)
  冯成(1首)
  李季可(1首)
· · · · · ·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6,930
〔清〕曾唯 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6年01月
东瓯诗存(上下册)温州文献丛书 《東甌詩存》是一部輯録温州自宋至清代乾隆年間的詩歌総集,全書46巻,除歴代方外、婦女作品集中編在第45、46巻外,其余的44巻依宋、元、明(原称国朝)時代前後編排;此次整理,以乾隆五十五年曾氏家刻本《東甌詩存》為底本,並以他的時代下限為准,増補作者130来人,詩歌1000余首;整理工作分為校勘、増補、作者小伝、注解四項。文前收有部分書影。 在本书之前180来年的明代成化、弘治年间,乐清蔡璞编有《东瓯诗集》七卷,赵谏编有《东瓯续集》八卷与《东瓯续集补遗》一卷。总计蔡、赵二书,共收诗人近300家,诗1000馀首。尽管二书在诗家、诗歌的收录方面存在某些混乱,但它们都为本书的编纂,特别是弘治以前大量没有诗集传世的诗家作品的辑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蓝本。此外,本书还吸收了清初厉鹗《宋诗纪事》、吴之振《宋诗钞》、顾嗣立《元诗选》一、二、三集,朱彝尊《明诗综》等的编纂成果,在数量与质量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目录 温州文献丛书》出版缘起  《温州文献丛书》整理凡例  前言  上册  东瓯诗存叙  东瓯诗存序  凡例  卷一 宋   林石(3首)   周行己(3l首)   沈躬行(1首)   许景衡(47首)   许景亮(1首)   刘安上(15首)   林杞(1首)   黄友(2首)   倪涛(3首)   陈经正(1首)   陈经邦(1首)   仰忻(2首)   万规(2首)   王辅(3首)   吴表臣(1首)   薛弼(2首)   陈桷(2首)   娄寅亮(1首)   萧振(2首)   宋之才(3首)   林季仲(30首)   陈彦才(1首)   胡褒(1首)   张阐(2首)   林待聘(1首)   方云翼(1首)   高世则(1首)   薛强立(1首)   沈大廉(1首)   林芘(2首)   何逢原(1首)   林亮功(1首)   陈鹏飞(4首)   顾冈(1首)   郑伯熊(9首)   叶群(1首)   甄龙友(8首)   曹逢时(3首)   曹绛(1首)   刘镇(4首)   毛宏(1首)   沈希尹(1首)   冯成(1首)   李季可(1首) · · · · · ·

薛季宣集 温州文献叢書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11,000
〔宋〕薛季宣 撰 張良権 点校、上海社会科学院、2003年04月
薛季宣集 温州文献丛书

《薛季宣集》原名《浪语集》,为永嘉学派中事功学派的创始人薛季宣的文集。本书收录其所创作的赋、七言长篇、七言绝句、古调、古诗、乐府、杂诗、琴曲、哀挽、书、札子、序、记等诸多文体作品。

《温州文献丛书》共四辑40部48册2000万字,涉及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科技、医学、军事诸多领域,系统整理了上起北宋晚期的周行己、刘安节、刘安上、许景衡,下至新中国成立前后王理孚、刘景晨、孙延钊、梅冷生等温州先贤遗留文献,时间跨度近千年。丛书以点校、校注(校释)、校笺、校补、汇编等方式进行整理,在抢救挖掘稿本、抄本、孤本的同时,收录了大量文集及零散资料,是温州市迄今为止最为完整、准确并具权威性的历史文献总汇。

目录
卷一 赋上
灵芝赋
唐风赋
怀骚赋
春霖赋
感沐赋
感除赋
本生赋
卷二 赋中
吴墟赋
鄂墟赋
坊情赋
自释赋
金龟赋
信乌赋
鸢赋
蛆赋
哀白鹇赋
风赋
卷三 赋下
种竹赋
大榕赋
雁荡山赋
卷四 诗甲 近体
卷五 诗乙 近体
卷六 诗丙 古风
卷七 诗丁 七言长篇
卷八 诗戊 七言绝句
卷九 诗己 七言长篇 七言绝句诏书屯田湖北
卷十 诗庚 古调
卷十一 诗辛 古诗
卷十二 诗壬 乐府 杂诗古意
卷十三 诗癸 琴曲 哀挽神人畅
卷十四 五 七 九
卷十五 文
卷十六 奏札
卷十七 札子
· · · · · ·
卷二十五 书
卷二十六 札状
卷二十七 解 读 辨 书跋皇极解
卷二十八 拟策 策问
卷二十九 解
卷三十 序
卷三十一 记
卷三十二 檄 颂 铭 箴 传拟谢玄谕秦檄
卷三十三 笺 行状 志铭笺先大夫行状
卷三十四 行状 祭文 吊文附宋侍郎行状
卷三十五 书古文训(选)尧典
卷三十六 地理丛考 周礼释疑地理丛考
附录一 原《艮斋先生薛常州浪语集》卷第三十五祭文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11,000
〔宋〕薛季宣 撰 張良権 点校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3年04月
薛季宣集 温州文献丛书 《薛季宣集》原名《浪语集》,为永嘉学派中事功学派的创始人薛季宣的文集。本书收录其所创作的赋、七言长篇、七言绝句、古调、古诗、乐府、杂诗、琴曲、哀挽、书、札子、序、记等诸多文体作品。 《温州文献丛书》共四辑40部48册2000万字,涉及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科技、医学、军事诸多领域,系统整理了上起北宋晚期的周行己、刘安节、刘安上、许景衡,下至新中国成立前后王理孚、刘景晨、孙延钊、梅冷生等温州先贤遗留文献,时间跨度近千年。丛书以点校、校注(校释)、校笺、校补、汇编等方式进行整理,在抢救挖掘稿本、抄本、孤本的同时,收录了大量文集及零散资料,是温州市迄今为止最为完整、准确并具权威性的历史文献总汇。 目录 卷一 赋上 灵芝赋 唐风赋 怀骚赋 春霖赋 感沐赋 感除赋 本生赋 卷二 赋中 吴墟赋 鄂墟赋 坊情赋 自释赋 金龟赋 信乌赋 鸢赋 蛆赋 哀白鹇赋 风赋 卷三 赋下 种竹赋 大榕赋 雁荡山赋 卷四 诗甲 近体 卷五 诗乙 近体 卷六 诗丙 古风 卷七 诗丁 七言长篇 卷八 诗戊 七言绝句 卷九 诗己 七言长篇 七言绝句诏书屯田湖北 卷十 诗庚 古调 卷十一 诗辛 古诗 卷十二 诗壬 乐府 杂诗古意 卷十三 诗癸 琴曲 哀挽神人畅 卷十四 五 七 九 卷十五 文 卷十六 奏札 卷十七 札子 · · · · · · 卷二十五 书 卷二十六 札状 卷二十七 解 读 辨 书跋皇极解 卷二十八 拟策 策问 卷二十九 解 卷三十 序 卷三十一 记 卷三十二 檄 颂 铭 箴 传拟谢玄谕秦檄 卷三十三 笺 行状 志铭笺先大夫行状 卷三十四 行状 祭文 吊文附宋侍郎行状 卷三十五 书古文训(选)尧典 卷三十六 地理丛考 周礼释疑地理丛考 附录一 原《艮斋先生薛常州浪语集》卷第三十五祭文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宋代永嘉学派的建構-青年学者文叢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8,800
陸敏珍、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08月
宋代永嘉学派的建构 浙大人文·青年学者文丛 陆敏珍

在宋代的道学运动中,以行政地理名词冠名的学派的兴起、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显著的现象。虽然这些冠以区域名称的学派,其实际的情况,譬如成员是否跨区域、思想是否与特定的区域相关或相关到何种程度、影响的幅度与长度大小、学派间在思想上是否具有本质性的区别,等等,存在着复杂的问题,难以一概而论,但是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即整个道学运动的展开与这些冠以区域名称的学派的活动是完全联系在一起的,道学运动通过区域性学派得到多方面、多层次的呈现,而区域性学派又是在整个道学运动的脉络与氛围中展开。本文选取永嘉学派这样一个其成员几乎是区域性的、思想极具特性、在当时与后世都具相当影响的比较典型的区域性学派为视点,以期管窥道学运动与区域性学派间的种种关系。

目录
序言
绪论思想史研究中的思想者
第一章 王开祖:濂洛未起前的道学思想
第一节 韩愈《师说》与中唐师道运动
第二节 宋学初兴与唐宋时期的师道运动
第三节 王开祖及其观念:濂洛未起前的道学思想
第二章 元丰九先生:从边缘到中心(上)
第一节 北宋时期的洛阳与洛学
第二节 走向中心:制度激励与经费方式
第三节 违志开道:元丰九先生与洛学
第四节 被拒绝的洛学门人:周行己及其思想
第三章 元丰九先生:从边缘到中心(下)
第一节 洛学传人与学派的建构
第二节 “以所学发为政事”:刘安节、刘安上的洛学践履
第三节 “有意于当世者”:许景衡的活动与思想
第四章 郑伯熊:道学衰歇与接续“统纪”
第一节 刻书、辨书、读书与南宋道学的展开
第二节 笔开象外精神:郑伯熊与永嘉学派
第五章 薛季宣:思想重建中的永嘉之学
第一节 乾淳诸老:记忆中的道学时代
第二节 人物与时代:薛季宣及其思想
第六章 陈傅良:举子业与永嘉思想的流播
第一节 举子业与圣贤业:道学家的实践与反思
第二节 陈傅良及其思想
第七章 叶適:永嘉学派的构与建
第一节 永嘉学派的构建逻辑:叶適的洞见
第二节 “断断其间”:叶適的辨争
第三节 为文与为道:叶適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8,800
陸敏珍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年08月
宋代永嘉学派的建构 浙大人文·青年学者文丛 陆敏珍 在宋代的道学运动中,以行政地理名词冠名的学派的兴起、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显著的现象。虽然这些冠以区域名称的学派,其实际的情况,譬如成员是否跨区域、思想是否与特定的区域相关或相关到何种程度、影响的幅度与长度大小、学派间在思想上是否具有本质性的区别,等等,存在着复杂的问题,难以一概而论,但是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即整个道学运动的展开与这些冠以区域名称的学派的活动是完全联系在一起的,道学运动通过区域性学派得到多方面、多层次的呈现,而区域性学派又是在整个道学运动的脉络与氛围中展开。本文选取永嘉学派这样一个其成员几乎是区域性的、思想极具特性、在当时与后世都具相当影响的比较典型的区域性学派为视点,以期管窥道学运动与区域性学派间的种种关系。 目录 序言 绪论思想史研究中的思想者 第一章 王开祖:濂洛未起前的道学思想 第一节 韩愈《师说》与中唐师道运动 第二节 宋学初兴与唐宋时期的师道运动 第三节 王开祖及其观念:濂洛未起前的道学思想 第二章 元丰九先生:从边缘到中心(上) 第一节 北宋时期的洛阳与洛学 第二节 走向中心:制度激励与经费方式 第三节 违志开道:元丰九先生与洛学 第四节 被拒绝的洛学门人:周行己及其思想 第三章 元丰九先生:从边缘到中心(下) 第一节 洛学传人与学派的建构 第二节 “以所学发为政事”:刘安节、刘安上的洛学践履 第三节 “有意于当世者”:许景衡的活动与思想 第四章 郑伯熊:道学衰歇与接续“统纪” 第一节 刻书、辨书、读书与南宋道学的展开 第二节 笔开象外精神:郑伯熊与永嘉学派 第五章 薛季宣:思想重建中的永嘉之学 第一节 乾淳诸老:记忆中的道学时代 第二节 人物与时代:薛季宣及其思想 第六章 陈傅良:举子业与永嘉思想的流播 第一节 举子业与圣贤业:道学家的实践与反思 第二节 陈傅良及其思想 第七章 叶適:永嘉学派的构与建 第一节 永嘉学派的构建逻辑:叶適的洞见 第二节 “断断其间”:叶適的辨争 第三节 为文与为道:叶適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は見つかりましたか?

在庫検索から見つからなかった場合は、書誌(カタログ)からも検索でき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が登録されていれば、在庫が無い本や条件に合わない本についても、こちらからリクエスト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プレイステーション海外発売30年- 3D、高性能、ゲーム機の進化

読書の秋 - 秋の古本まつり全国で開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