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サイズ

  • 小
  • 中
  • 大

古書を探す

「文浩 著 項佳谷 譯」の検索結果
2件

毛沢東時代的真実社会:共産党如何改変中国階級与人民面貌?(歴史・中国史)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6,600
文浩 著 項佳谷 訳 林碧琪 総編輯、台湾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06月
A Social History of Maoist China: Conflict and Change, 1949-1976毛澤東時代的真實社會:共產黨如何改變中國階級與人民面貌?文浩(Felix Wemheuer) 著
項佳谷(Jiagu Richter)译 商务印书馆出版 毛泽东时代的真实社会:共产党如何改变中国阶级与人民面貌?

最為客觀評價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社會史
完整解析中共建政到改革開放的階級、性別、民族和城鄉差距等問題
結合中共中央政策與民間社會實態,
從社會變革、社會分類、社會衝突的角度切入,
一窺毛澤東時代如何徹底改變中國,留給當代社會什麼樣的遺緒與難題!

1949年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新中國,他們夢想著要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願景。直到1976年為止,中國看似達成了許多成就:發展工業、鋪設鐵路推廣教育、提高衛生、保障婦女權利,並讓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可是也引發了大饑荒和文化大革命這樣的人間悲劇,為那一代中國人劃下了無法撫平的苦難。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充滿矛盾的中國社會?

文浩教授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上层的中共官方政策,以及下层的民间社会实态着手,剖析共产党全面改造社会的同时,农民、工人、地方干部、知识分子、少数民族、旧社会精英等人群,他们所面对的挑战,而这也永远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样貌。即便时至今日,中国歷经资本主义转向、成为世界顶尖强权,但毛泽东时代的幽魂却从未散去……

目次
插圖目錄
地圖與圖表目錄
附件目錄

導言
1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社會:分類、等級和分配
2 新民主主義與新中國的創建(一九四九至一九五二年)
3 社會主義改造(一九五三至一九五七年)
4 從大躍進到大饑荒(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一年)
5 後饑荒年代:從重新調整到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一九六二至一九六五年)
6 造反及其局限:文化大革命初期(一九六六至一九六八年)
7 遣散與恢復:文化大革命後期(一九六九至一九七六年)
8 毛時代給改革開放時期留下的遺產和延續

致謝
參考書目
注釋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6,600
文浩 著 項佳谷 訳 林碧琪 総編輯 、台湾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06月
A Social History of Maoist China: Conflict and Change, 1949-1976毛澤東時代的真實社會:共產黨如何改變中國階級與人民面貌?文浩(Felix Wemheuer) 著 項佳谷(Jiagu Richter)译 商务印书馆出版 毛泽东时代的真实社会:共产党如何改变中国阶级与人民面貌? 最為客觀評價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社會史 完整解析中共建政到改革開放的階級、性別、民族和城鄉差距等問題 結合中共中央政策與民間社會實態, 從社會變革、社會分類、社會衝突的角度切入, 一窺毛澤東時代如何徹底改變中國,留給當代社會什麼樣的遺緒與難題! 1949年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新中國,他們夢想著要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願景。直到1976年為止,中國看似達成了許多成就:發展工業、鋪設鐵路推廣教育、提高衛生、保障婦女權利,並讓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可是也引發了大饑荒和文化大革命這樣的人間悲劇,為那一代中國人劃下了無法撫平的苦難。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充滿矛盾的中國社會? 文浩教授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上层的中共官方政策,以及下层的民间社会实态着手,剖析共产党全面改造社会的同时,农民、工人、地方干部、知识分子、少数民族、旧社会精英等人群,他们所面对的挑战,而这也永远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样貌。即便时至今日,中国歷经资本主义转向、成为世界顶尖强权,但毛泽东时代的幽魂却从未散去…… 目次 插圖目錄 地圖與圖表目錄 附件目錄 導言 1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社會:分類、等級和分配 2 新民主主義與新中國的創建(一九四九至一九五二年) 3 社會主義改造(一九五三至一九五七年) 4 從大躍進到大饑荒(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一年) 5 後饑荒年代:從重新調整到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一九六二至一九六五年) 6 造反及其局限:文化大革命初期(一九六六至一九六八年) 7 遣散與恢復:文化大革命後期(一九六九至一九七六年) 8 毛時代給改革開放時期留下的遺產和延續 致謝 參考書目 注釋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饑荒政治: 毛時代中國與蘇聯的比較研究(三十‧三十書系)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5,940
文浩 著 項佳谷 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24年、平装
饑荒政治: 毛時代中國與蘇聯的比較研究
Famine politics in Maoist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三十・三十书系)
饥荒政治:毛時代中国与苏联的比较研究

二十世紀全球死於饑荒的人中,有80%喪命於中國和蘇聯。基於對這個問題的大量和深入的研究,文浩教授在這本書中對這些社會主義制度下發生的饑荒及其歷史和政治根源進行了剖析。他指出,斯大林和毛澤東所主導的過於雄心勃勃的工業發展計劃比革命之前的饑荒給蘇聯和中國帶來了更大的災難。作者聚焦於以饑荒作為「政治工具」這個問題,系統地分析了農民、城市人口和政府之間在糧食問題上的衝突如何造成了幾百萬人的死亡。這個具有挑戰性的發現是對中國和蘇聯歷史研究的重大貢獻,提醒社會正視大饑荒對國家與其公民關係的長期影響。他還指出,正是因為中國和蘇聯政府從這兩場災難中吸取了教訓,使他們能夠在後來幾十年的執政中避免了饑荒的再次發生。

目錄:
中文版序
致謝
前言
第一部分:斯大林和毛澤東時代大饑荒的比較
 第一章 糧食供應緊缺時期農民的「貢獻」
 第二章 保衞城市,為政權的生存而戰
第二部分:毛澤東時代中國饑餓問題的政治化
 第三章 饑餓問題上的等級劃分和農民與政府的關係(1949–1958)
 第四章 為防止城市饑荒而讓農民挨餓(1959–1962)
第三部分:邊遠地區的饑荒
 第五章 帝國的負擔:烏克蘭和西藏的「民族化」
 第六章 「為解放西藏抓地鼠充饑」:中國官方歷史記載中的饑荒
 第七章 「種族滅絕」:西藏和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的反敘事
終章與結論
 終章 經驗教訓:蘇聯和中國如何避免饑荒
 結論 饑餓與社會主義
索引

※香港在庫(取り寄せに約1ヶ月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5,940
文浩 著 項佳谷 譯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24年 、平装
饑荒政治: 毛時代中國與蘇聯的比較研究 Famine politics in Maoist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三十・三十书系) 饥荒政治:毛時代中国与苏联的比较研究 二十世紀全球死於饑荒的人中,有80%喪命於中國和蘇聯。基於對這個問題的大量和深入的研究,文浩教授在這本書中對這些社會主義制度下發生的饑荒及其歷史和政治根源進行了剖析。他指出,斯大林和毛澤東所主導的過於雄心勃勃的工業發展計劃比革命之前的饑荒給蘇聯和中國帶來了更大的災難。作者聚焦於以饑荒作為「政治工具」這個問題,系統地分析了農民、城市人口和政府之間在糧食問題上的衝突如何造成了幾百萬人的死亡。這個具有挑戰性的發現是對中國和蘇聯歷史研究的重大貢獻,提醒社會正視大饑荒對國家與其公民關係的長期影響。他還指出,正是因為中國和蘇聯政府從這兩場災難中吸取了教訓,使他們能夠在後來幾十年的執政中避免了饑荒的再次發生。 目錄: 中文版序 致謝 前言 第一部分:斯大林和毛澤東時代大饑荒的比較  第一章 糧食供應緊缺時期農民的「貢獻」  第二章 保衞城市,為政權的生存而戰 第二部分:毛澤東時代中國饑餓問題的政治化  第三章 饑餓問題上的等級劃分和農民與政府的關係(1949–1958)  第四章 為防止城市饑荒而讓農民挨餓(1959–1962) 第三部分:邊遠地區的饑荒  第五章 帝國的負擔:烏克蘭和西藏的「民族化」  第六章 「為解放西藏抓地鼠充饑」:中國官方歷史記載中的饑荒  第七章 「種族滅絕」:西藏和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的反敘事 終章與結論  終章 經驗教訓:蘇聯和中國如何避免饑荒  結論 饑餓與社會主義 索引 ※香港在庫(取り寄せに約1ヶ月かかり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は見つかりましたか?

在庫検索から見つからなかった場合は、書誌(カタログ)からも検索でき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が登録されていれば、在庫が無い本や条件に合わない本についても、こちらからリクエスト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太平洋戦争終戦80年 - 戦後80年

日航ジャンボ機事故40年 - 航空機、事故、安全

航空旅行
航空旅行
¥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