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サイズ

  • 小
  • 中
  • 大

古書を探す

「方勇主編」の検索結果
2件

清代老學史稿 諸子研究叢書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6,930
方勇主編、学苑出版社、2017年、精装
清代老学史稿  刘思禾著
诸子研究丛书 方勇 丛书主编
カバーに傷みあり

本書是中國先秦經典的斷代學術史之一種,是對清代老學學術史的研究成果,共分8章,27萬字。敘述了從明末清初到清末民初,清代學者研究老子的基本情況。涉及到作者116人,作品130部。在導言中,我們對清代老學的著錄情況、作品類型、作者情況、流派以及分期都做了說明,大體上勾勒了清代老學的狀貌。這是理解清代老學的基本背景。在正文中,我們對清代老學的著作做了逐一分析,涉及到每一步作品的文獻情況、主旨、解老特點和歷史地位,力圖向讀者全面介紹老子研究的個案。這是本書的主體部分。本書遵循時間順序和研究類型兩個原則來安

本书就是关于清代老学发展系统的历史性叙述。在导言中,作者刘思禾描述了清代老学的发展脉络,以五个时期为主要线索,详细论述清代老学不同时期的面貌。在正文中,作者则基本按照类型来编排,以四个类型为主要对象,包括主流派老学、考证派老学、政治老学和道教老学。全书以发展脉络为纵线,类型分析为横线,这两条线索交叉使用,希望更好更清晰的描述清代老学。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6,930
方勇主編 、学苑出版社 、2017年 、精装
清代老学史稿  刘思禾著 诸子研究丛书 方勇 丛书主编 カバーに傷みあり 本書是中國先秦經典的斷代學術史之一種,是對清代老學學術史的研究成果,共分8章,27萬字。敘述了從明末清初到清末民初,清代學者研究老子的基本情況。涉及到作者116人,作品130部。在導言中,我們對清代老學的著錄情況、作品類型、作者情況、流派以及分期都做了說明,大體上勾勒了清代老學的狀貌。這是理解清代老學的基本背景。在正文中,我們對清代老學的著作做了逐一分析,涉及到每一步作品的文獻情況、主旨、解老特點和歷史地位,力圖向讀者全面介紹老子研究的個案。這是本書的主體部分。本書遵循時間順序和研究類型兩個原則來安 本书就是关于清代老学发展系统的历史性叙述。在导言中,作者刘思禾描述了清代老学的发展脉络,以五个时期为主要线索,详细论述清代老学不同时期的面貌。在正文中,作者则基本按照类型来编排,以四个类型为主要对象,包括主流派老学、考证派老学、政治老学和道教老学。全书以发展脉络为纵线,类型分析为横线,这两条线索交叉使用,希望更好更清晰的描述清代老学。

諸子学刊-第29緝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6,930
《諸子學刊》編委會編 方勇主編 東師範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主辦、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年11月
诸子学刊(第二十九缉)

书稿为华东师大方勇教授主编的学术辑刊,收录近年有关字学研究的论文,能够放映当前学界研究现状。此为《诸子学刊》第二十九辑,共收入中国大陆、台湾以及韩国等国家与地区研究学者的论文三十一篇。本辑主要围绕“新子学”研究(三篇文章,展开得比较深入)、诸子各家思想研究(老子、庄子还是大头,荀子、韩非子、管子以及嵇康阮籍的研究,都比较有新意)、子学史研究、魏际昌先生学术研究(有五篇文章涉及,方勇教授一个讲稿尤为丰富)等几个议题展开。三十一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呈现子学研究现状。

目录
從出土文獻梳理先秦諸子與太一之關係
論《老子》文本系統之層累因素——以通行本三十章“衍文”問題為例
因循“法”“理”——稷下學者對老子無為思想的拓展
先秦道家“身體”哲學的多元發展——兼論《莊子.德充符》中的形神觀
從《德充符》看儒道“德”“形”“情”觀念之異同
《莊子》中的“至人無己”境界——以“四問而四不知”寓言為線索
“卮言”之為船:《莊子》兩種“遊”在“道境”與“物境”之間
《莊子。天下》非儒家學者所作考
《莊子》疑義考釋三則
從“人禽之辨”看先秦儒家動物觀的二重性
荀子“樂”論的多维意蕴
《韓非子》的文本分析及其思想主旨
董仲舒著作問題考論
嵇康阮籍山濤對莊子思想的吸納與重構
試論郭象“獨化”論的淵源及學術路徑
魏晋之際的三部儒家子書《體論》《正書》《典語》考論
葛洪《抱朴子》為學思想析論
中古佛教的三種顏回形象
西夏《莊》學芻論
“雜”與“稗”:明人“子部小說”著述觀念探赜
觸摸塵埃下的“新世界”——章學誠與諸子學
朝鮮王朝孫子兵學非軍事領域運用考察
魏際昌諸子學研究
魏際昌先生的子學研究與學脈傳承——在河北大學的講演
子學變遷與文化重建——從胡適、魏際昌到方勇一脈的諸子學傳承與發展
制義與訓詁——魏際昌先生之“名學”研究探論
魏際昌先生的《管子》研究
“文”形“子”神——《紫庵文集》文學史叙寫的子學特徵
書評
紹述與評論陳鼓應教授《道家哲學主幹說》一書
以道為樞 貫通學脈——評陳鼓應先生《道家哲學主幹說》
“眾妙之門”——評陳鼓應教授新著《道家哲學主幹說》
由“道家哲學主幹說”審視儒道哲學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6,930
《諸子學刊》編委會編 方勇主編 東師範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主辦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4年11月
诸子学刊(第二十九缉) 书稿为华东师大方勇教授主编的学术辑刊,收录近年有关字学研究的论文,能够放映当前学界研究现状。此为《诸子学刊》第二十九辑,共收入中国大陆、台湾以及韩国等国家与地区研究学者的论文三十一篇。本辑主要围绕“新子学”研究(三篇文章,展开得比较深入)、诸子各家思想研究(老子、庄子还是大头,荀子、韩非子、管子以及嵇康阮籍的研究,都比较有新意)、子学史研究、魏际昌先生学术研究(有五篇文章涉及,方勇教授一个讲稿尤为丰富)等几个议题展开。三十一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呈现子学研究现状。 目录 從出土文獻梳理先秦諸子與太一之關係 論《老子》文本系統之層累因素——以通行本三十章“衍文”問題為例 因循“法”“理”——稷下學者對老子無為思想的拓展 先秦道家“身體”哲學的多元發展——兼論《莊子.德充符》中的形神觀 從《德充符》看儒道“德”“形”“情”觀念之異同 《莊子》中的“至人無己”境界——以“四問而四不知”寓言為線索 “卮言”之為船:《莊子》兩種“遊”在“道境”與“物境”之間 《莊子。天下》非儒家學者所作考 《莊子》疑義考釋三則 從“人禽之辨”看先秦儒家動物觀的二重性 荀子“樂”論的多维意蕴 《韓非子》的文本分析及其思想主旨 董仲舒著作問題考論 嵇康阮籍山濤對莊子思想的吸納與重構 試論郭象“獨化”論的淵源及學術路徑 魏晋之際的三部儒家子書《體論》《正書》《典語》考論 葛洪《抱朴子》為學思想析論 中古佛教的三種顏回形象 西夏《莊》學芻論 “雜”與“稗”:明人“子部小說”著述觀念探赜 觸摸塵埃下的“新世界”——章學誠與諸子學 朝鮮王朝孫子兵學非軍事領域運用考察 魏際昌諸子學研究 魏際昌先生的子學研究與學脈傳承——在河北大學的講演 子學變遷與文化重建——從胡適、魏際昌到方勇一脈的諸子學傳承與發展 制義與訓詁——魏際昌先生之“名學”研究探論 魏際昌先生的《管子》研究 “文”形“子”神——《紫庵文集》文學史叙寫的子學特徵 書評 紹述與評論陳鼓應教授《道家哲學主幹說》一書 以道為樞 貫通學脈——評陳鼓應先生《道家哲學主幹說》 “眾妙之門”——評陳鼓應教授新著《道家哲學主幹說》 由“道家哲學主幹說”審視儒道哲學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は見つかりましたか?

在庫検索から見つからなかった場合は、書誌(カタログ)からも検索でき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が登録されていれば、在庫が無い本や条件に合わない本についても、こちらからリクエスト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新学期、新年度 - 新入生、一年生、新社会人、新たなる門出

遠い崖
遠い崖
¥7,150

NTT・JT発足40年 - 電信電話、煙草、民営化

狂歌煙草隙
狂歌煙草隙
¥27,500
塩業大観 
塩業大観 
¥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