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サイズ

  • 小
  • 中
  • 大

古書を探す

「科大衛、陸鴻基、吳倫霓霞」の検索結果
1件

香港碑銘彙編(全3冊)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8,910
科大衛、陸鴻基、吳倫霓霞、香港歴史博物館、1986年3月、892頁、平装
碑銘文字有助於歷史研究,最著名的例子要數1799年拿破崙遠征軍在埃及發現的「羅塞達石碑」,專家把其中的古文字互相對照釋讀,終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內容,為埃及學奠定基礎。我國碑銘文字多不勝數,司馬遷(公元前145 - 公元前90年)寫《史記》時就已經注意收集秦代(公元前221年 - 公元前206年)石刻資料,以述說秦始皇(公元前259 - 公元前210年)的史事。北宋(960 - 1127年)年間,研究和收集青銅器物和碑銘文字的「金石學」興起,更出現相關的著述。發展至清代(1644 - 1911年),金石學大盛,熱潮至1930年代仍未衰減。然而金石學的研究對象主要為古代遺物,而地方上廟宇、學校、道橋坊表的碑文,則只有部分被收入地方史志之中,隨著碑刻風化剝落,這些歷史資料亦會就此流失。

為保存香港境內的碑銘文字資料,香港博物館(香港歷史博物館舊稱)早在1986年出版了一套三冊的《香港碑铭汇篇》,該書共收錄585項華文碑銘文字,由科大卫、陆鸿基、吴伦睨霞和他們的研究助理在1978至1984年間所收集,原則上以1945年為下限,當中又以祠堂、廟宇和慈善團體所藏的碑刻佔大多數,是香港首本碑刻資料彙編。收錄範圍:1980年代前廟宇石碑、1945年前戶外石碑,及部分戰後石碑。

「香港故事」民俗展覽現正展出一塊由麻石打製的石碑,是1988年在港島銅鑼灣一帶修路時被發現,後移交香港歷史博物館,所以未收錄於《香港碑銘彙編》內。這塊石碑頂部用剔地起突手法製成浮雕匾額,上面陰刻「聯福碑」三字,石碑經鑿打後,主體部份低陷,兩邊形成突起的框線,中間列出32個善信的名字,其中兩人被列作「福首」。他們在光緒十二年(1887年),為建造廟門前的石壆欄河,共集資235元,並立碑以誌其事。碑文全部用陰刻方法鑿成,線條中未發現有顏料痕跡,可能一直沒有被填上顏色。(內容見下表)

翻查《香港碑銘彙編》的資料,發現這批善信的名字,曾出現在多個港島廟宇的碑記中,例如曾瓊記、吳順記、魏生利、鄧元昌、袁秀記、曾發記及刁伍記,就列名於光緒十年(1885年)〈倡建魯班先師廟簽題工金芳名碑誌〉,曾瓊記更列為建廟緣首之一,再加上碑內有廖和利塘及高萬順塘等採石塘的名字,可見這塊石碑與香港早期的建築行業有密切關係。

※香港在庫(取り寄せに約1ヶ月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8,910
科大衛、陸鴻基、吳倫霓霞 、香港歴史博物館 、1986年3月 、892頁 、平装
碑銘文字有助於歷史研究,最著名的例子要數1799年拿破崙遠征軍在埃及發現的「羅塞達石碑」,專家把其中的古文字互相對照釋讀,終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內容,為埃及學奠定基礎。我國碑銘文字多不勝數,司馬遷(公元前145 - 公元前90年)寫《史記》時就已經注意收集秦代(公元前221年 - 公元前206年)石刻資料,以述說秦始皇(公元前259 - 公元前210年)的史事。北宋(960 - 1127年)年間,研究和收集青銅器物和碑銘文字的「金石學」興起,更出現相關的著述。發展至清代(1644 - 1911年),金石學大盛,熱潮至1930年代仍未衰減。然而金石學的研究對象主要為古代遺物,而地方上廟宇、學校、道橋坊表的碑文,則只有部分被收入地方史志之中,隨著碑刻風化剝落,這些歷史資料亦會就此流失。 為保存香港境內的碑銘文字資料,香港博物館(香港歷史博物館舊稱)早在1986年出版了一套三冊的《香港碑铭汇篇》,該書共收錄585項華文碑銘文字,由科大卫、陆鸿基、吴伦睨霞和他們的研究助理在1978至1984年間所收集,原則上以1945年為下限,當中又以祠堂、廟宇和慈善團體所藏的碑刻佔大多數,是香港首本碑刻資料彙編。收錄範圍:1980年代前廟宇石碑、1945年前戶外石碑,及部分戰後石碑。 「香港故事」民俗展覽現正展出一塊由麻石打製的石碑,是1988年在港島銅鑼灣一帶修路時被發現,後移交香港歷史博物館,所以未收錄於《香港碑銘彙編》內。這塊石碑頂部用剔地起突手法製成浮雕匾額,上面陰刻「聯福碑」三字,石碑經鑿打後,主體部份低陷,兩邊形成突起的框線,中間列出32個善信的名字,其中兩人被列作「福首」。他們在光緒十二年(1887年),為建造廟門前的石壆欄河,共集資235元,並立碑以誌其事。碑文全部用陰刻方法鑿成,線條中未發現有顏料痕跡,可能一直沒有被填上顏色。(內容見下表) 翻查《香港碑銘彙編》的資料,發現這批善信的名字,曾出現在多個港島廟宇的碑記中,例如曾瓊記、吳順記、魏生利、鄧元昌、袁秀記、曾發記及刁伍記,就列名於光緒十年(1885年)〈倡建魯班先師廟簽題工金芳名碑誌〉,曾瓊記更列為建廟緣首之一,再加上碑內有廖和利塘及高萬順塘等採石塘的名字,可見這塊石碑與香港早期的建築行業有密切關係。 ※香港在庫(取り寄せに約1ヶ月かかり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は見つかりましたか?

在庫検索から見つからなかった場合は、書誌(カタログ)からも検索でき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が登録されていれば、在庫が無い本や条件に合わない本についても、こちらからリクエスト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スーパーマリオブラザーズ40年 - ファミコンの時代

ポーツマス条約120年 - 戦争の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