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サイズ

  • 小
  • 中
  • 大

古書を探す

「翰蘆」の検索結果
3件

平埔認同的消失與再現

フォルモサ書院
 大阪府大阪市北区天神橋3-2-31 小西ビル2階
1,800 (送料:¥220~)
謝國斌、翰蘆、2009年
◆中国語(繫体字・台湾書籍)

●本体:経年並(書き込み等見受けられず)
●一部目次画像有

【送料】❶クリックポスト(下記参照)簡易包装
【店舗休業日】--------------------- 10月18日19日 この期間はイベント出店のため、在庫確認、発送は20日となりますので、了承の上、ご注文願います。 ◆インボイス対応なし 【送料】 ❶クリックポスト(+220円)  ❷レターパックライト(+430円) ❸レターパックプラス(+600円) ❹ゆうパック(適宜・補償有)
単品スピード注文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可
1,800 (送料:¥220~)
謝國斌 、翰蘆 、2009年
◆中国語(繫体字・台湾書籍) ●本体:経年並(書き込み等見受けられず) ●一部目次画像有 【送料】❶クリックポスト(下記参照)簡易包装
  • 単品スピード注文

台灣政治史

フォルモサ書院
 大阪府大阪市北区天神橋3-2-31 小西ビル2階
2,200 (送料:¥220~)
施正鋒、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翰蘆)、2007
◆中国語:繫体字・台湾書籍

●本体:経年並(書き込み等見受けられず)

■送料❶クリックポスト:下記参照

客家人由中國遷徙台灣
建構台灣政治史的嘗試
—————由 creole 到 mestizo的墾殖社會..
台灣民族運動的反思
原住民族的歷史重建
平埔身分認同
台灣民主化的挑戰
————國家肇建、民族塑造、以及國家打造...
台灣在「李登輝時代」的民主轉型
噶瑪蘭族人的身份認同
海洋與台灣.
由後殖民的觀點看台灣獨立運動
台灣認同的重新呈現
【店舗休業日】--------------------- 10月18日19日 この期間はイベント出店のため、在庫確認、発送は20日となりますので、了承の上、ご注文願います。 ◆インボイス対応なし 【送料】 ❶クリックポスト(+220円)  ❷レターパックライト(+430円) ❸レターパックプラス(+600円) ❹ゆうパック(適宜・補償有)
単品スピード注文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可
2,200 (送料:¥220~)
施正鋒 、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翰蘆) 、2007
◆中国語:繫体字・台湾書籍 ●本体:経年並(書き込み等見受けられず) ■送料❶クリックポスト:下記参照 客家人由中國遷徙台灣 建構台灣政治史的嘗試 —————由 creole 到 mestizo的墾殖社會.. 台灣民族運動的反思 原住民族的歷史重建 平埔身分認同 台灣民主化的挑戰 ————國家肇建、民族塑造、以及國家打造... 台灣在「李登輝時代」的民主轉型 噶瑪蘭族人的身份認同 海洋與台灣. 由後殖民的觀點看台灣獨立運動 台灣認同的重新呈現
  • 単品スピード注文

重写中国:台湾日治時期知識分子的中国叙事(1920-1945)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7,920
羅詩雲、台湾翰蘆、2022
重寫中國:臺灣日治時期知識分子的中國敘事
(1920-1945)

重写中国:台湾日治时期知识分子的中国叙事(1920-1945)

本書主軸為臺灣日治時期知識分子的中國經驗與敘事,考察臺人於地緣移動中追求身分歸屬與文明價值的心靈框架,以及中國性、現代性與移動性等感覺結構下「中國」之於臺灣去殖民化過程的意義。
臺人的中國認識實為一部中國與臺灣的關係史,其相互認識取決於雙方社會各階段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心態,強行介入的帝國資本為重要的外部因素。臺灣知識分子的「中國認識」,既立足於對帝國殖民的抵抗意識,又以近代物質、精神文明作為「中國認識」的思想量尺;而這把思想量尺銘刻了基於議會制度的民主政治體系、資本主義的生產模式以及和洋混融的生活形態之刻度。
本書研究意義有三:其一為中國敘事的歷時性發展為建構臺灣知識論述的重要框架。解釋臺灣與中國的關係是理解殖民地臺灣的重要路徑,凸顯臺灣認同並非自發於島內,而是不斷與其他地域交流或時代經驗所激發、組構而成;其二為中國的流離經驗建立了臺灣人的文化視域,其敘事揭示殖民地經驗即屬臺灣現代性的一種運作機制;其三,由日治時期的中國敘事接續省視戰後初期臺灣知識分子身分統合的挫敗,可得見其產生思考基點與情感轉折的潛在脈絡。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7,920
羅詩雲 、台湾翰蘆 、2022
重寫中國:臺灣日治時期知識分子的中國敘事 (1920-1945) 重写中国:台湾日治时期知识分子的中国叙事(1920-1945) 本書主軸為臺灣日治時期知識分子的中國經驗與敘事,考察臺人於地緣移動中追求身分歸屬與文明價值的心靈框架,以及中國性、現代性與移動性等感覺結構下「中國」之於臺灣去殖民化過程的意義。 臺人的中國認識實為一部中國與臺灣的關係史,其相互認識取決於雙方社會各階段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心態,強行介入的帝國資本為重要的外部因素。臺灣知識分子的「中國認識」,既立足於對帝國殖民的抵抗意識,又以近代物質、精神文明作為「中國認識」的思想量尺;而這把思想量尺銘刻了基於議會制度的民主政治體系、資本主義的生產模式以及和洋混融的生活形態之刻度。 本書研究意義有三:其一為中國敘事的歷時性發展為建構臺灣知識論述的重要框架。解釋臺灣與中國的關係是理解殖民地臺灣的重要路徑,凸顯臺灣認同並非自發於島內,而是不斷與其他地域交流或時代經驗所激發、組構而成;其二為中國的流離經驗建立了臺灣人的文化視域,其敘事揭示殖民地經驗即屬臺灣現代性的一種運作機制;其三,由日治時期的中國敘事接續省視戰後初期臺灣知識分子身分統合的挫敗,可得見其產生思考基點與情感轉折的潛在脈絡。

お探しの古書は見つかりましたか?

在庫検索から見つからなかった場合は、書誌(カタログ)からも検索でき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が登録されていれば、在庫が無い本や条件に合わない本についても、こちらからリクエスト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太平洋戦争終戦80年 - 戦後80年

日航ジャンボ機事故40年 - 航空機、事故、安全

航空旅行
航空旅行
¥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