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サイズ

  • 小
  • 中
  • 大

古書を探す

「衛城(TW)」の検索結果
2件

馬尼拉的誕生: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中国、日本的交会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6,930
碧兒姬.特倫─威納(Birgit Tremml-Werner)、衛城(TW)、2022年08月
馬尼拉的誕生: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中國、日本的交會
原作名: Spain, China and Japan in Manila 1571-1644: comparisons and global connections
马尼拉的诞生:大航海时代西班牙、中国、日本的交会

過往受到史料語言限制,諸多著作難以呈現近代亞洲發展全貌。鄭維中《海上傭兵》運用荷、日、中文史料,讓我們鳥瞰十七世紀東亞海域商貿情形;本書作者特倫─威納,則進一步使用西、日、中、葡、英等史料,呈現日本、中國、菲律邊之間海域的歷史,並往回推溯至十六世紀。因此這本書能擴大我們對早期臺灣史的認識,讓我們接觸到十六、七世紀臺灣剛開始與各方勢力相遇時,亞洲海洋上的動態。
本書也突破過往對大航海時代「西方衝擊,亞洲回應」的舊史觀,凸顯日本、福建商人這些舞臺上的主角。本書將日本、福建商人、西班牙放在「馬尼拉體系」、亞洲互動的脈絡中看,讓我們對各方歷史得到嶄新而有趣的認識!例如,原來德川家康、豐臣秀吉、伊達正宗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戰國大名,也和西班牙人有互動。海上貿易影響他們的世界觀與行動選擇。
這本書對臺灣的讀者,還有一層特殊的意義。在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的南洋史講座,村上直次郎、岩生成一等學者曾經有不少研究成果。特倫─威納這位瑞典學者,承接了臺北帝大南洋史講座的關懷領域,書中也引用不少村上直次郎、岩生成一的研究。因此這本書可說是延續了這個史學傳統,並在當代學界中繼續開展。這是當代全球史的最新發展,也是跨國、跨語言交流和研究中產生的新成果。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6,930
碧兒姬.特倫─威納(Birgit Tremml-Werner) 、衛城(TW) 、2022年08月
馬尼拉的誕生: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中國、日本的交會 原作名: Spain, China and Japan in Manila 1571-1644: comparisons and global connections 马尼拉的诞生:大航海时代西班牙、中国、日本的交会 過往受到史料語言限制,諸多著作難以呈現近代亞洲發展全貌。鄭維中《海上傭兵》運用荷、日、中文史料,讓我們鳥瞰十七世紀東亞海域商貿情形;本書作者特倫─威納,則進一步使用西、日、中、葡、英等史料,呈現日本、中國、菲律邊之間海域的歷史,並往回推溯至十六世紀。因此這本書能擴大我們對早期臺灣史的認識,讓我們接觸到十六、七世紀臺灣剛開始與各方勢力相遇時,亞洲海洋上的動態。 本書也突破過往對大航海時代「西方衝擊,亞洲回應」的舊史觀,凸顯日本、福建商人這些舞臺上的主角。本書將日本、福建商人、西班牙放在「馬尼拉體系」、亞洲互動的脈絡中看,讓我們對各方歷史得到嶄新而有趣的認識!例如,原來德川家康、豐臣秀吉、伊達正宗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戰國大名,也和西班牙人有互動。海上貿易影響他們的世界觀與行動選擇。 這本書對臺灣的讀者,還有一層特殊的意義。在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的南洋史講座,村上直次郎、岩生成一等學者曾經有不少研究成果。特倫─威納這位瑞典學者,承接了臺北帝大南洋史講座的關懷領域,書中也引用不少村上直次郎、岩生成一的研究。因此這本書可說是延續了這個史學傳統,並在當代學界中繼續開展。這是當代全球史的最新發展,也是跨國、跨語言交流和研究中產生的新成果。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海上傭兵:十七世紀東亜海域的戦争、貿易与海上劫掠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5,940
鄭維中(Cheng Weichung)、衛城(TW)、2021年01月
海上傭兵: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戰爭、貿易與海上劫掠/belong
原文名稱:War, Trade and Piracy in the China Seas 1622-1683
海上佣兵:十七世纪东亚海域的战争、贸易与海上劫掠

オランダ・ライデン大学博士である著者が、オランダ語と中国語の史料を駆使して描く台湾誕生の歴史。オランダ・スペイン・ポルトガルによる東方貿易競争。弱体化する明王朝。戦国時代を終えた日本の豊臣・徳川政権による新たな対外貿易への渇望。無限の可能性が渦巻く東方の海上に名乗りを上げる鄭芝龍・鄭成功らを筆頭とする福建人たち。民族国家の枠組みを超えた世界史の広い視野から、十七世紀の東アジアの海上に存在した無国家空間を俯瞰して描く早期台湾史。

十六、七世紀,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在東方競爭貿易。陸地上的大明帝國衰弱,原有朝貢經濟體系搖搖欲墜。而日本則剛結束戰國時代,無論是豐臣秀吉或是德川幕府,都在全新的貿易機會中,得到了嶄新的世界觀,渴望脫離以中國為中心的朝貢經濟體系,自行建立對外貿易關係。
在這片競逐的海洋上,曾有一群福建人,在多方勢力間生存並獲取最大利益。鄭芝龍、鄭成功、鄭經的鄭氏家族即是其中代表。他們活躍在跨國的空間之中,能使用多種語言,遠比明帝國的官員擁有更多對外經驗。他們曾先後是荷蘭東印度公司與明帝國的傭兵,也曾扮演荷蘭人與中國生意的中介,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關係有時合作,有時競爭。他們的商業路線曾經遠達菲律賓、暹羅、日本,使得福建安海一度成為東亞貿易的重要節點。他們的思維遠遠超越帝國官員與文人的眼界,更非反清復明、忠君愛國等標籤所能說明。
這個海上集團的興起與消失,不屬於任何一國的國史,必須從世界史的角度理解。
本書重返十七世紀東亞海域,呈現這個跨國空間風雲詭譎的歷史動態:
‧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朝貢體系,為何遭遇挑戰?
‧豐臣秀吉為何攻打朝鮮?德川幕府如何計劃發展自己為中心的世界體系?
‧荷蘭、西班牙、葡萄牙,歐洲勢力如何在東亞海域上競爭?
‧福建商人集團如何加入歐洲越洋貿易?如何和中華陸地政權互動?
‧滿人進逼之下,鄭芝龍為何曾盤算福建獨立?最後又為何降清?
‧臺灣如何被織進世界的網,海上傭兵集團如何影響臺灣歷史?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5,940
鄭維中(Cheng Weichung) 、衛城(TW) 、2021年01月
海上傭兵: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戰爭、貿易與海上劫掠/belong 原文名稱:War, Trade and Piracy in the China Seas 1622-1683 海上佣兵:十七世纪东亚海域的战争、贸易与海上劫掠 オランダ・ライデン大学博士である著者が、オランダ語と中国語の史料を駆使して描く台湾誕生の歴史。オランダ・スペイン・ポルトガルによる東方貿易競争。弱体化する明王朝。戦国時代を終えた日本の豊臣・徳川政権による新たな対外貿易への渇望。無限の可能性が渦巻く東方の海上に名乗りを上げる鄭芝龍・鄭成功らを筆頭とする福建人たち。民族国家の枠組みを超えた世界史の広い視野から、十七世紀の東アジアの海上に存在した無国家空間を俯瞰して描く早期台湾史。 十六、七世紀,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在東方競爭貿易。陸地上的大明帝國衰弱,原有朝貢經濟體系搖搖欲墜。而日本則剛結束戰國時代,無論是豐臣秀吉或是德川幕府,都在全新的貿易機會中,得到了嶄新的世界觀,渴望脫離以中國為中心的朝貢經濟體系,自行建立對外貿易關係。 在這片競逐的海洋上,曾有一群福建人,在多方勢力間生存並獲取最大利益。鄭芝龍、鄭成功、鄭經的鄭氏家族即是其中代表。他們活躍在跨國的空間之中,能使用多種語言,遠比明帝國的官員擁有更多對外經驗。他們曾先後是荷蘭東印度公司與明帝國的傭兵,也曾扮演荷蘭人與中國生意的中介,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關係有時合作,有時競爭。他們的商業路線曾經遠達菲律賓、暹羅、日本,使得福建安海一度成為東亞貿易的重要節點。他們的思維遠遠超越帝國官員與文人的眼界,更非反清復明、忠君愛國等標籤所能說明。 這個海上集團的興起與消失,不屬於任何一國的國史,必須從世界史的角度理解。 本書重返十七世紀東亞海域,呈現這個跨國空間風雲詭譎的歷史動態: ‧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朝貢體系,為何遭遇挑戰? ‧豐臣秀吉為何攻打朝鮮?德川幕府如何計劃發展自己為中心的世界體系? ‧荷蘭、西班牙、葡萄牙,歐洲勢力如何在東亞海域上競爭? ‧福建商人集團如何加入歐洲越洋貿易?如何和中華陸地政權互動? ‧滿人進逼之下,鄭芝龍為何曾盤算福建獨立?最後又為何降清? ‧臺灣如何被織進世界的網,海上傭兵集團如何影響臺灣歷史?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は見つかりましたか?

在庫検索から見つからなかった場合は、書誌(カタログ)からも検索でき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が登録されていれば、在庫が無い本や条件に合わない本についても、こちらからリクエスト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新学期、新年度 - 新入生、一年生、新社会人、新たなる門出

NTT・JT発足40年 - 電信電話、煙草、民営化

煙草記
煙草記
¥75,000
狂歌煙草隙
狂歌煙草隙
¥27,500
パイプ
パイプ
¥6,600
タバコ
タバコ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