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サイズ

  • 小
  • 中
  • 大

古書を探す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の検索結果
5件

阿房宮考古發現與研究[阿房宮考古発現与研究]

天牛書店
 大阪府吹田市江坂町
6,000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西安市秦阿房宮遺址保管所 編、文物出版社、201・・・
中文 クロス装 ジャケット 美 B5判 484ページ
送料は合計が1万円未満で全国一律300円(ただし北海道・ 沖縄県と一部離島は1000円 ※小型はレターパック発送)、 1万円以上は全国一律送料無料となっております。 ★他サイト連動して出品しておりますので売切の場合はご容赦ください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可 適格請求

阿房宮考古發現與研究[阿房宮考古発現与研究]

6,000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西安市秦阿房宮遺址保管所 編 、文物出版社 、2014年 、1冊
中文 クロス装 ジャケット 美 B5判 484ページ

秦漢檪陽城:2012~2018年考古報告・第1巻(全2冊)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33,000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学、2022年06月
秦汉栎阳城:2012-2018年考古报告(第一卷)(上下全二册)
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 考古学专刊

秦漢櫟陽城是戰國時期秦獻公、孝公時期的都城,也是秦末漢初塞王司馬欣、漢王劉邦的都城,更是都于長安之前的漢王朝第一座都城。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本報告《秦漢櫟陽城:2012~2018年考古報告(第一卷)》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2012年以來持續開展櫟陽城考古工作所獲成果報告的第一本,在全面整理秦漢櫟陽城2012~2018年資料的基礎上,刊佈了2012年考古勘探成果和完整的T1~T5考古發掘資料。

秦汉栎阳城是战国时期秦献公、孝公时期的都城,也是秦末汉初塞王司马欣、汉王刘邦的都城,更是都于长安之前的汉王朝第一座都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2012年以来持续开展栎阳城考古工作所获成果报告的第一本,在全面整理秦汉栎阳城2012~2018年资料的基础上,刊布了2012年考古勘探成果和完整的T1~T5考古发掘资料,全面公布考古成果,在进行科学编排后,提供给考古学、历史系等相关学科学者使用。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33,000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科学 、2022年06月
秦汉栎阳城:2012-2018年考古报告(第一卷)(上下全二册) 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 考古学专刊 秦漢櫟陽城是戰國時期秦獻公、孝公時期的都城,也是秦末漢初塞王司馬欣、漢王劉邦的都城,更是都于長安之前的漢王朝第一座都城。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本報告《秦漢櫟陽城:2012~2018年考古報告(第一卷)》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2012年以來持續開展櫟陽城考古工作所獲成果報告的第一本,在全面整理秦漢櫟陽城2012~2018年資料的基礎上,刊佈了2012年考古勘探成果和完整的T1~T5考古發掘資料。 秦汉栎阳城是战国时期秦献公、孝公时期的都城,也是秦末汉初塞王司马欣、汉王刘邦的都城,更是都于长安之前的汉王朝第一座都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2012年以来持续开展栎阳城考古工作所获成果报告的第一本,在全面整理秦汉栎阳城2012~2018年资料的基础上,刊布了2012年考古勘探成果和完整的T1~T5考古发掘资料,全面公布考古成果,在进行科学编排后,提供给考古学、历史系等相关学科学者使用。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櫟陽瓦当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22,00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編、科学、2020年10月、618p
栎阳瓦当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编
櫟陽瓦當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編

櫟陽瓦当は秦人の瓦当芸術において重要な位置を占め、秦都雍城瓦当から咸陽瓦当までの変遷研究において中継的地位を有する。本書の交付する瓦当資料は絶対的多数の出土地点・明確な地層における瓦当であり、それ以前の調査収集の瓦当資料も集めている。初の単一遺址から出土した瓦当資料の専門書で、秦漢考古・古代瓦当制度・秦漢生産管理制度の研究、特に秦漢建築制度の伝承変遷の研究に重要な価値を有する。

栎阳瓦当,是秦人瓦当艺术中的重要一环,在从秦都雍城瓦当到咸阳瓦当的演变研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栎阳瓦当》所公布的瓦当资料,既包括绝大多数的出土地点、地层明确的各类瓦当,还收集了之前调查、采集的瓦当资料,《栎阳瓦当》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单一遗址出土瓦当资料的专题图书,对秦汉考古、古代瓦当制度、秦汉生产管理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其特别对深入开展秦汉建筑制度的传承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将对中国古代艺术史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目录:
前言
素面瓦当
图案瓦当
(一)饕餮纹瓦当
(二)夔纹瓦当
动物纹瓦当
(一)鸟纹瓦当
双凤纹瓦当
凤鸟纹瓦当
鹭鸶衔蛇纹瓦当
舞鸟双兽纹瓦当
(二)双龙纹瓦当
(三)虎燕纹瓦当
(四)鹿纹瓦当
双鹿纹瓦当
鹿虎纹瓦当
“公”字鹿纹瓦当
鹿犬双蛇纹瓦当
(五)兽纹瓦当
植物纹瓦当
几何纹瓦当
波浪纹瓦当
连云纹瓦当
同心圆纹瓦当
乳钉纹瓦当
涡纹瓦当
葵纹瓦当
蘑菇纹瓦当
(一)蘑菇纹瓦当
(二)异形蘑菇纹瓦当
云纹瓦当
冰裂纹瓦当
朵云纹瓦当
纹饰不明瓦当残块
后记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22,00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編 、科学 、2020年10月 、618p
栎阳瓦当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编 櫟陽瓦當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編 櫟陽瓦当は秦人の瓦当芸術において重要な位置を占め、秦都雍城瓦当から咸陽瓦当までの変遷研究において中継的地位を有する。本書の交付する瓦当資料は絶対的多数の出土地点・明確な地層における瓦当であり、それ以前の調査収集の瓦当資料も集めている。初の単一遺址から出土した瓦当資料の専門書で、秦漢考古・古代瓦当制度・秦漢生産管理制度の研究、特に秦漢建築制度の伝承変遷の研究に重要な価値を有する。 栎阳瓦当,是秦人瓦当艺术中的重要一环,在从秦都雍城瓦当到咸阳瓦当的演变研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栎阳瓦当》所公布的瓦当资料,既包括绝大多数的出土地点、地层明确的各类瓦当,还收集了之前调查、采集的瓦当资料,《栎阳瓦当》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单一遗址出土瓦当资料的专题图书,对秦汉考古、古代瓦当制度、秦汉生产管理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其特别对深入开展秦汉建筑制度的传承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将对中国古代艺术史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目录: 前言 素面瓦当 图案瓦当 (一)饕餮纹瓦当 (二)夔纹瓦当 动物纹瓦当 (一)鸟纹瓦当 双凤纹瓦当 凤鸟纹瓦当 鹭鸶衔蛇纹瓦当 舞鸟双兽纹瓦当 (二)双龙纹瓦当 (三)虎燕纹瓦当 (四)鹿纹瓦当 双鹿纹瓦当 鹿虎纹瓦当 “公”字鹿纹瓦当 鹿犬双蛇纹瓦当 (五)兽纹瓦当 植物纹瓦当 几何纹瓦当 波浪纹瓦当 连云纹瓦当 同心圆纹瓦当 乳钉纹瓦当 涡纹瓦当 葵纹瓦当 蘑菇纹瓦当 (一)蘑菇纹瓦当 (二)异形蘑菇纹瓦当 云纹瓦当 冰裂纹瓦当 朵云纹瓦当 纹饰不明瓦当残块 后记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秦漢櫟陽城:2012-2018年考古報告.第二卷,一號、二號古城試掘(全3冊)中国田野考古報告集 考古学専刊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49,50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科学出版社、2024年10月
秦汉栎阳城:2012-2018年考古报告.第二卷,一号、二号古城试掘(上中下)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考古学专刊

秦漢櫟陽城は戦国秦の献公2年(紀元前383)に築城され、続く孝公時期から楚漢戦争時期を経て前漢初期までの都城。本書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が2012年から20181年にかけておこなった秦漢櫟陽城の考古発掘作業に関する資料を、全面的に整理、公刊する。

櫟陽城遺址為秦國和西漢早期都城遺址,自秦獻公十一年(前374年)至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國以櫟陽城為都25年。櫟陽城遺址呈長方形,東西長約2500米,南北寬約1600米,有15座重要建築遺址。櫟陽城遺址內首次出土了清晰的“櫟陽”陶文,而且確認了“商鞅變法”發生地正是櫟陽。櫟陽城作為遺址規模大,保存較好,有比較完整的城市佈局;是中國城市發展階段上的重要環節,對研究秦漢都城的規劃、中國城市的發展史都有較高價值。

櫟陽城遺址出土遺物以質料分,有陶、石、銅、金、鐵器等,其中以陶器數量和種類最多。遺物時代大多為秦和西漢中期以前。陶器分為磚、瓦、水管、容器和器具等五種,其中磚、瓦種類繁多,有鋪地磚、長方磚、空心磚、不同形狀的花紋磚、券磚、溝槽紋磚、角磚、鑲邊磚等。瓦可分為板瓦、筒瓦和瓦當。筒瓦有的長達49釐米,飾細繩紋,瓦當以渦紋、雲紋為主。陶容器多種,發現有陶文戳印的陶器和磚,戳印“櫟陽”“櫟市”等字樣。金屬器見有青銅鍪、戈、鏃及銅鏡、錢幣等。

秦汉栎阳城遗址是战国时期秦献公、孝公时期都城、秦末汉初塞王司 马欣、汉王刘邦都城,同时还是都长安之前汉王朝的 座都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2012年以来持续开展栎阳城考古工作所获成果的系列报告之一。在全面整理考古资料基础上,刊布为确定一号、二号古城而开展发掘的T6、T7、T9、T10、T20、T24~T26等8个探方的全部考古资料。经科学编排,提供给考古学、历史系等相关学科学者使用。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49,50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科学出版社 、2024年10月
秦汉栎阳城:2012-2018年考古报告.第二卷,一号、二号古城试掘(上中下)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考古学专刊 秦漢櫟陽城は戦国秦の献公2年(紀元前383)に築城され、続く孝公時期から楚漢戦争時期を経て前漢初期までの都城。本書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が2012年から20181年にかけておこなった秦漢櫟陽城の考古発掘作業に関する資料を、全面的に整理、公刊する。 櫟陽城遺址為秦國和西漢早期都城遺址,自秦獻公十一年(前374年)至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國以櫟陽城為都25年。櫟陽城遺址呈長方形,東西長約2500米,南北寬約1600米,有15座重要建築遺址。櫟陽城遺址內首次出土了清晰的“櫟陽”陶文,而且確認了“商鞅變法”發生地正是櫟陽。櫟陽城作為遺址規模大,保存較好,有比較完整的城市佈局;是中國城市發展階段上的重要環節,對研究秦漢都城的規劃、中國城市的發展史都有較高價值。 櫟陽城遺址出土遺物以質料分,有陶、石、銅、金、鐵器等,其中以陶器數量和種類最多。遺物時代大多為秦和西漢中期以前。陶器分為磚、瓦、水管、容器和器具等五種,其中磚、瓦種類繁多,有鋪地磚、長方磚、空心磚、不同形狀的花紋磚、券磚、溝槽紋磚、角磚、鑲邊磚等。瓦可分為板瓦、筒瓦和瓦當。筒瓦有的長達49釐米,飾細繩紋,瓦當以渦紋、雲紋為主。陶容器多種,發現有陶文戳印的陶器和磚,戳印“櫟陽”“櫟市”等字樣。金屬器見有青銅鍪、戈、鏃及銅鏡、錢幣等。 秦汉栎阳城遗址是战国时期秦献公、孝公时期都城、秦末汉初塞王司 马欣、汉王刘邦都城,同时还是都长安之前汉王朝的 座都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2012年以来持续开展栎阳城考古工作所获成果的系列报告之一。在全面整理考古资料基础上,刊布为确定一号、二号古城而开展发掘的T6、T7、T9、T10、T20、T24~T26等8个探方的全部考古资料。经科学编排,提供给考古学、历史系等相关学科学者使用。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漕渠考古発現与研究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17,60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編、科学出版社、2024年06月
漕渠考古发现与研究 漕渠考古發現與研究

本書は、漢唐時代の漕渠遺跡に関する主要な考古資料と学者の研究成果を集約しています。これまで異なる著者が各種の定期刊行物や雑誌に発表して散財している考古情報や研究成果を整理し、科学的に編纂した後、歴史学者や考古学者に提供しています。

本書集中收集迄今為止最主要的關於漢唐漕渠遺址的考古資料和學者研究成果。通過整理,將之前不同作者零散發表在各種期刊、雜誌的考古簡訊、研究成果等各種資料進行了集中梳理,科學編排。

目录

岁漕四百万,治水思昔年(代前言)
一、漕渠考古
1.漕渠
西安 汉唐昆明池水系的考古勘探与试掘(2012~201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2)
西安市汉唐昆明池水系遗存 刘瑞(6)
2.漕运
陕西洛河汉代漕运的发现与考察 彭曦(8)
隋唐洛阳城漕渠和新潭遗址调查 石自社 张如意(13)
洛阳汉唐漕运水系考古调查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14)
二、漕渠研究
1.关中航运与漕渠
历史上的渭河水运 黄盛璋(28)
评《水经注选释》 钟凤年(44)
渭河水运和关中漕渠 马正林(48)
秦汉时期关中几项水利工程 张 骅(60)
秦汉时期的内河航运 王子今(65)
略论秦汉时代的运河和漕运 潘京京(80)
环绕长安的河流及有关的渠道 史念海(86)
西安水环境的历史变迁及治理对策 李昭淑 徐象平 李继瓒(108)
论关中盆地古代城市选址与渭河水文和河道变迁的关系 殷淑燕 黄春长(118)
灞河中下游河道历史变迁及其环境影响 桑广书 陈 雄(128)
西汉时期陕西航运之地理研究 辛德勇(136)
隋唐时期陕西航运之地理研究 辛德勇(153)
试论汉长安城水系统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裴琳娟 林源(173)
关中漕渠与西汉社会 杨婷(179)
论西汉关中平原的水运交通 李令福(187)
浅谈秦汉时期陕西的水利建设 张维慎(201)
西汉漕运工程决策中的数据诱惑 王健(207)
汉漕渠水源自渭河 昌森(213)
· · · · · ·
汉唐长安粮食供应与关中天地人关系 王培华(331)
2.太仓与漕仓
3.漕运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17,60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編 、科学出版社 、2024年06月
漕渠考古发现与研究 漕渠考古發現與研究 本書は、漢唐時代の漕渠遺跡に関する主要な考古資料と学者の研究成果を集約しています。これまで異なる著者が各種の定期刊行物や雑誌に発表して散財している考古情報や研究成果を整理し、科学的に編纂した後、歴史学者や考古学者に提供しています。 本書集中收集迄今為止最主要的關於漢唐漕渠遺址的考古資料和學者研究成果。通過整理,將之前不同作者零散發表在各種期刊、雜誌的考古簡訊、研究成果等各種資料進行了集中梳理,科學編排。 目录 岁漕四百万,治水思昔年(代前言) 一、漕渠考古 1.漕渠 西安 汉唐昆明池水系的考古勘探与试掘(2012~201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2) 西安市汉唐昆明池水系遗存 刘瑞(6) 2.漕运 陕西洛河汉代漕运的发现与考察 彭曦(8) 隋唐洛阳城漕渠和新潭遗址调查 石自社 张如意(13) 洛阳汉唐漕运水系考古调查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14) 二、漕渠研究 1.关中航运与漕渠 历史上的渭河水运 黄盛璋(28) 评《水经注选释》 钟凤年(44) 渭河水运和关中漕渠 马正林(48) 秦汉时期关中几项水利工程 张 骅(60) 秦汉时期的内河航运 王子今(65) 略论秦汉时代的运河和漕运 潘京京(80) 环绕长安的河流及有关的渠道 史念海(86) 西安水环境的历史变迁及治理对策 李昭淑 徐象平 李继瓒(108) 论关中盆地古代城市选址与渭河水文和河道变迁的关系 殷淑燕 黄春长(118) 灞河中下游河道历史变迁及其环境影响 桑广书 陈 雄(128) 西汉时期陕西航运之地理研究 辛德勇(136) 隋唐时期陕西航运之地理研究 辛德勇(153) 试论汉长安城水系统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裴琳娟 林源(173) 关中漕渠与西汉社会 杨婷(179) 论西汉关中平原的水运交通 李令福(187) 浅谈秦汉时期陕西的水利建设 张维慎(201) 西汉漕运工程决策中的数据诱惑 王健(207) 汉漕渠水源自渭河 昌森(213) · · · · · · 汉唐长安粮食供应与关中天地人关系 王培华(331) 2.太仓与漕仓 3.漕运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は見つかりましたか?

在庫検索から見つからなかった場合は、書誌(カタログ)からも検索でき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が登録されていれば、在庫が無い本や条件に合わない本についても、こちらからリクエスト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新学期、新年度 - 新入生、一年生、新社会人、新たなる門出

NTT・JT発足40年 - 電信電話、煙草、民営化

タバコ
タバコ
¥1,500
パイプ
パイプ
¥6,600
狂歌煙草隙
狂歌煙草隙
¥2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