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サイズ

  • 小
  • 中
  • 大

古書を探す

「賴貴三」の検索結果
3件

李三才《撫淮小草》校注(賴貴三著作)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11,000
賴貴三、(TW)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08月
李三才《抚淮小草》校注 赖贵三 台湾万卷楼

筆者因緣指導學位論文,因研究需要,知悉日本東京大學總合圖書館,典藏有明萬曆刊李三才撰著《撫淮小草》孤本;因此,申請專題研究計畫: 「東京大學典藏明萬曆刊本李三才《撫淮小草》研究」, 期望能將此遺珍於東瀛的難得孤本文獻, 整理點校,公諸於世,此書即是此一計畫的具體研究成果。
本書就目前掌握研閱的相關究文獻,耙梳整理李三才生平事略並編輯簡要年表,以架構其生命進程與學術發展的系譜作為知人論世準據;其次,分別檢視《撫淮小草》版式,序跋及卷目,並就其中撰述內容提要鉤玄,以為學者探賾索隱、辨章考鏡的資佐鑒察 ,冀盼開張先賢李三才的潛德幽光 。

目錄
東京大學移地研究與書影紀念照片 三
點校版本暨體例文獻說明 七一

導論 七五
一 前言 七五
二 知人論世:李三才生平事略與大事年表 八一
三 東瀛遺珍:《撫淮小草》版式與內容 九五
四 結論 一一二
附錄:《明史.李三才傳》 一一七
《撫淮小草.序》 一三一
一 祝世祿〈李中丞公《撫淮小艸》序〉 一三一
二 朱吾弼〈《撫淮疏艸》序〉 一三三
三 陳璧〈《撫淮小艸》敘〉 一三五
四 李三才〈《小草》自敘〉 一三六
《撫淮小草.目錄》 一四一
《撫淮小草》卷之一 關西道甫李三才著 一五一

第一冊 奏議 一五一
第二冊 奏議 一七七
第三冊 奏議 二○三
第四冊 奏議 二四三
第五冊 奏議 二八三
第六冊 奏議 三二一
第七冊 奏議 三六三
第八冊 奏議 四○五
第九冊 奏議 四四七
第十冊 奏議 四八五
第十一冊 奏議 五二七
第十二冊 奏議 五六七
第十三冊 牌劄 六○五
第十四冊 牌劄 六五三
第十五冊 告示 六七九
第十六冊 序跋 七四六
附錄 增補未收序跋十一篇 七五三
參考文獻 七八九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11,000
賴貴三 、(TW)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08月
李三才《抚淮小草》校注 赖贵三 台湾万卷楼 筆者因緣指導學位論文,因研究需要,知悉日本東京大學總合圖書館,典藏有明萬曆刊李三才撰著《撫淮小草》孤本;因此,申請專題研究計畫: 「東京大學典藏明萬曆刊本李三才《撫淮小草》研究」, 期望能將此遺珍於東瀛的難得孤本文獻, 整理點校,公諸於世,此書即是此一計畫的具體研究成果。 本書就目前掌握研閱的相關究文獻,耙梳整理李三才生平事略並編輯簡要年表,以架構其生命進程與學術發展的系譜作為知人論世準據;其次,分別檢視《撫淮小草》版式,序跋及卷目,並就其中撰述內容提要鉤玄,以為學者探賾索隱、辨章考鏡的資佐鑒察 ,冀盼開張先賢李三才的潛德幽光 。 目錄 東京大學移地研究與書影紀念照片 三 點校版本暨體例文獻說明 七一 導論 七五 一 前言 七五 二 知人論世:李三才生平事略與大事年表 八一 三 東瀛遺珍:《撫淮小草》版式與內容 九五 四 結論 一一二 附錄:《明史.李三才傳》 一一七 《撫淮小草.序》 一三一 一 祝世祿〈李中丞公《撫淮小艸》序〉 一三一 二 朱吾弼〈《撫淮疏艸》序〉 一三三 三 陳璧〈《撫淮小艸》敘〉 一三五 四 李三才〈《小草》自敘〉 一三六 《撫淮小草.目錄》 一四一 《撫淮小草》卷之一 關西道甫李三才著 一五一 第一冊 奏議 一五一 第二冊 奏議 一七七 第三冊 奏議 二○三 第四冊 奏議 二四三 第五冊 奏議 二八三 第六冊 奏議 三二一 第七冊 奏議 三六三 第八冊 奏議 四○五 第九冊 奏議 四四七 第十冊 奏議 四八五 第十一冊 奏議 五二七 第十二冊 奏議 五六七 第十三冊 牌劄 六○五 第十四冊 牌劄 六五三 第十五冊 告示 六七九 第十六冊 序跋 七四六 附錄 增補未收序跋十一篇 七五三 參考文獻 七八九

中国経学 第三輯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3,700
彭林 主編、広西師範大学出版社、2008、308p
中国经学(第三辑) 彭林 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经学》第三輯目錄
余嘉錫《漢書藝文志索隱稿》手迹
余嘉錫先生遺著:《漢書藝文志索隱稿》選刊(序、六藝)下(余嗣音)
顧頡剛:《尚書》講義
朱季海:小學劄記
沈文倬: 福補釋
蔡根祥:《左傳》杜《解》疑義辨議──以僖公十五年“秦、晉韓之戰”為範圍
鄧國光:顏師古的《論語》注解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義──唐代貞觀經學探要之一
夏長樸:一道德以同風俗——王安石新學的歷史定位及其相關問題
李家樹:歐陽修說《詩》回歸本義蠡測
陳鴻森:《漢學師承記》駢枝
【日】高橋智:論惠棟校本《春秋公羊傳注疏》(喬風譯)
趙伯雄:談談劉逢祿的《論語述何篇》
賴貴三:明清時期臺灣經學歷史發展的文獻考察
許子濱:王國維“《顧命》之廟為廟而非寢說”探討
孔祥軍:駁楊伯峻孔子不作《春秋》說
方向東:徐復先生與經學
彭林:編後記
徵求海內外經學同仁著作書
徵稿啓事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3,700
彭林 主編 、広西師範大学出版社 、2008 、308p
中国经学(第三辑) 彭林 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经学》第三輯目錄 余嘉錫《漢書藝文志索隱稿》手迹 余嘉錫先生遺著:《漢書藝文志索隱稿》選刊(序、六藝)下(余嗣音) 顧頡剛:《尚書》講義 朱季海:小學劄記 沈文倬: 福補釋 蔡根祥:《左傳》杜《解》疑義辨議──以僖公十五年“秦、晉韓之戰”為範圍 鄧國光:顏師古的《論語》注解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義──唐代貞觀經學探要之一 夏長樸:一道德以同風俗——王安石新學的歷史定位及其相關問題 李家樹:歐陽修說《詩》回歸本義蠡測 陳鴻森:《漢學師承記》駢枝 【日】高橋智:論惠棟校本《春秋公羊傳注疏》(喬風譯) 趙伯雄:談談劉逢祿的《論語述何篇》 賴貴三:明清時期臺灣經學歷史發展的文獻考察 許子濱:王國維“《顧命》之廟為廟而非寢說”探討 孔祥軍:駁楊伯峻孔子不作《春秋》說 方向東:徐復先生與經學 彭林:編後記 徵求海內外經學同仁著作書 徵稿啓事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百年學術論叢(第8輯・第4冊) 韓國朝鮮王朝《易》學研究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7,040
賴貴三、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24、506p
韓國朝鮮王朝《易》學研究 賴貴三 萬卷樓
本書正文論文十二篇。前三篇論文〈朝鮮王朝宮殿與廟城之政教義理〉、〈朝鮮王朝《易》學綜論〉與〈大韓民國「太極旗」國旗與先天《易》學探微〉,作為本書的導論,可以引領讀者、學者進入朝鮮王朝與大韓民國歷史文化的脈絡之中。
後九篇論文,可以分別為三層次:第一層次呈顯朝鮮王朝中期十六至十七世紀三位性理學者栗谷李珥、恭默堂金濤與尤庵宋時烈的《易》學風貌。第二層次體現朝鮮王朝中後期十七至十八世紀三位性理學者槐泉朴昌宇、三山柳正源與正祖李祘的《易》學風華。第三層次彰明朝鮮王朝後期十八至二十世紀三位性理學者茶山丁若鏞、秋史金正喜與艮齋田愚的《易》學風範。期待同道學人、有志之士,本此基礎,觸類引申,進而舉一反三,開張朝鮮王朝洋洋大觀的《易》學傳世文獻與研究成果,是所至盼。附錄三篇,可與前文三層次九位學者的《易》學論述,觀照對揚。三篇論文作者都是筆者在臺灣師大國文學系、碩士班與博士班的授業門棣,師生教學相長,取資觀善,可以補充論述觀照鑒識之不足,感謝鼎助圓成,而後生可畏,靑出於藍,尤為歡喜期許。
目錄
壹 朝鮮王朝宮殿與廟城之政教義理
貳 朝鮮王朝《易》學綜論
參 大韓民國「太極旗」國旗與先天《易》學探微
肆 栗谷李珥〈易數策〉證釋析論
伍 恭默堂金濤《周易淺說》證釋析論
陸 尤庵宋時烈《易》學析論
柒 槐泉朴昌宇《周易傳義集解》析論
捌 三山柳正源《易解參考》析論
玖 正祖李祘《周易講義.總經》平議
拾 茶山丁若鏞《易》學與〈風水論〉述評
拾壹 秋史金正喜「漢宋兼採」《易》學析論
拾貳 艮齋田愚「宗本朱子」《易》學析論
附錄一 十六世紀末朝鮮王朝《易》學的「程、朱抉擇」
附錄二 朴知誡〈乾〉、〈坤〉之道析論
附錄三 正祖李祘《易》學的經世致用說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7,040
賴貴三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24 、506p
韓國朝鮮王朝《易》學研究 賴貴三 萬卷樓 本書正文論文十二篇。前三篇論文〈朝鮮王朝宮殿與廟城之政教義理〉、〈朝鮮王朝《易》學綜論〉與〈大韓民國「太極旗」國旗與先天《易》學探微〉,作為本書的導論,可以引領讀者、學者進入朝鮮王朝與大韓民國歷史文化的脈絡之中。 後九篇論文,可以分別為三層次:第一層次呈顯朝鮮王朝中期十六至十七世紀三位性理學者栗谷李珥、恭默堂金濤與尤庵宋時烈的《易》學風貌。第二層次體現朝鮮王朝中後期十七至十八世紀三位性理學者槐泉朴昌宇、三山柳正源與正祖李祘的《易》學風華。第三層次彰明朝鮮王朝後期十八至二十世紀三位性理學者茶山丁若鏞、秋史金正喜與艮齋田愚的《易》學風範。期待同道學人、有志之士,本此基礎,觸類引申,進而舉一反三,開張朝鮮王朝洋洋大觀的《易》學傳世文獻與研究成果,是所至盼。附錄三篇,可與前文三層次九位學者的《易》學論述,觀照對揚。三篇論文作者都是筆者在臺灣師大國文學系、碩士班與博士班的授業門棣,師生教學相長,取資觀善,可以補充論述觀照鑒識之不足,感謝鼎助圓成,而後生可畏,靑出於藍,尤為歡喜期許。 目錄 壹 朝鮮王朝宮殿與廟城之政教義理 貳 朝鮮王朝《易》學綜論 參 大韓民國「太極旗」國旗與先天《易》學探微 肆 栗谷李珥〈易數策〉證釋析論 伍 恭默堂金濤《周易淺說》證釋析論 陸 尤庵宋時烈《易》學析論 柒 槐泉朴昌宇《周易傳義集解》析論 捌 三山柳正源《易解參考》析論 玖 正祖李祘《周易講義.總經》平議 拾 茶山丁若鏞《易》學與〈風水論〉述評 拾壹 秋史金正喜「漢宋兼採」《易》學析論 拾貳 艮齋田愚「宗本朱子」《易》學析論 附錄一 十六世紀末朝鮮王朝《易》學的「程、朱抉擇」 附錄二 朴知誡〈乾〉、〈坤〉之道析論 附錄三 正祖李祘《易》學的經世致用說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は見つかりましたか?

在庫検索から見つからなかった場合は、書誌(カタログ)からも検索でき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が登録されていれば、在庫が無い本や条件に合わない本についても、こちらからリクエスト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スーパーマリオブラザーズ40年 - ファミコンの時代

ポーツマス条約120年 - 戦争の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