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サイズ

  • 小
  • 中
  • 大

古書を探す

「韩琦」の検索結果
4件

通天之学:耶稣会士和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語>

海月文庫
 大阪府大阪市淀川区木川東
2,000
韩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417p、23.5×16センチ、1冊
献呈署名本 全体感:経年並 カバー(縁スレ) 本文(所々に見開き癖あり、裏見返しに古書店札)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2,000
韩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年 、417p 、23.5×16センチ 、1冊
献呈署名本 全体感:経年並 カバー(縁スレ) 本文(所々に見開き癖あり、裏見返しに古書店札)

宋明理学中的荀学文献集成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14,300
朱 鋒剛 編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481p
宋明理学中的荀学文献集成
朱锋刚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書集成了從宋初三先生(胡瑗、孫複、石介)至王夫之、黃宗羲在內的200余位宋元明思想家在闡發各自思想時引、論荀子的相關文獻。所集成的人物構成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典型意義上的宋明理學家及其門人,如張載、程顥、程頤、朱熹、胡宏、張栻、真德秀、魏了翁、湛若水、薛瑄、曹端、胡居仁、陳獻章、王陽明、劉宗周等及其門人;二、與上述理學家有著共同問題域,且影響理學家們思想形成的重要思想夥伴或對手,如王安石、司馬光、呂祖謙、李覯、蘇軾、歐陽修、陳亮、葉適等;三、與理學家們相繼出現但在通常中國哲學史書寫中未曾講到的其他學派人物,如:陳傅良、楊萬里、陸游、唐仲友、高攀龍等。本書旨在較為全面收集對宋明理學家在思想建構過程中引論荀子的文獻進行系統性整理,對學界研究宋明理學與荀學關係提供可靠的學術文獻支撐,有利於推進該領域的學術研究。

目  录
文献编纂整理情况说明
孙复
胡瑗
梅尧臣
石介
欧阳修
张方平
韩琦
李觏
苏洵
祖无择
蔡襄
邵雍
陈襄
韩维
刘敞
曾巩
司马光
……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14,300
朱 鋒剛 編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4 、481p
宋明理学中的荀学文献集成 朱锋刚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書集成了從宋初三先生(胡瑗、孫複、石介)至王夫之、黃宗羲在內的200余位宋元明思想家在闡發各自思想時引、論荀子的相關文獻。所集成的人物構成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典型意義上的宋明理學家及其門人,如張載、程顥、程頤、朱熹、胡宏、張栻、真德秀、魏了翁、湛若水、薛瑄、曹端、胡居仁、陳獻章、王陽明、劉宗周等及其門人;二、與上述理學家有著共同問題域,且影響理學家們思想形成的重要思想夥伴或對手,如王安石、司馬光、呂祖謙、李覯、蘇軾、歐陽修、陳亮、葉適等;三、與理學家們相繼出現但在通常中國哲學史書寫中未曾講到的其他學派人物,如:陳傅良、楊萬里、陸游、唐仲友、高攀龍等。本書旨在較為全面收集對宋明理學家在思想建構過程中引論荀子的文獻進行系統性整理,對學界研究宋明理學與荀學關係提供可靠的學術文獻支撐,有利於推進該領域的學術研究。 目  录 文献编纂整理情况说明 孙复 胡瑗 梅尧臣 石介 欧阳修 张方平 韩琦 李觏 苏洵 祖无择 蔡襄 邵雍 陈襄 韩维 刘敞 曾巩 司马光 ……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清源文献(全2冊) 泉州文庫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11,000
[明]何炯 著 陳金聡 点校、商務印書館、2019年05月
清源文献(全两册)(泉州文库) (明)何炯 商务印书馆

《清源文獻》编成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为清源一地历代诗文之合集,包括赋、诗、调、偈颂、制、敕、诰、册文、表、露布、奏疏、状、颂、赞、箴、铭、文、拟、原、戒、论、议、评、说、篇、述、问、对、辨、解、读、疑、题、跋、杂著、书、启、序、记、碑、传、行状、祭文、哀辞、墓志铭、圹志、神道碑、墓表、墓碣等数十种文体。卷首列爵里一卷,主要是按类条列所收诗文集的作者,大体上分为寓贤、溯贤、孕贤、郡贤、爵里疑误、布衣、闺秀、释子、女冠、羽士等十类。凡侨寓于泉者列入寓贤一类,收录了自唐代秦系至元代王翰十二人。二为溯贤,即追溯未迁至清源的父祖辈人物,收录了宋代李昭□、傅尧俞二人。三为孕贤,即诞生于清源及及其父祖为泉人者,收录了宋代王曾、韩琦和明邱濬三人。四为郡贤,又细分为荐绅、藩王和武弁,其中荐绅类则收录了唐代欧阳詹至明代周训二百五人,藩王类收录了宋代陈洪进一人,武弁类则收录了明代俞大猷、邓城二人。五为爵里疑误类,收录了宋代段全等五人。六为布衣类,收录了唐代王毂等二十六人。七为闺秀类,收录了宋代陈夫人等三人。八为释子类,收录了唐代释智亮等十五人。九为女冠类,收录了尼无著等六人。最后为羽士类,收录了谭峭等二人。凡诗、赋、杂文,悉加甄录,采辑颇广。但也有收录不当之处,如王曾、邱濬皆终身未至清源而却加以收录,未免失于限断。

目录
清源文獻序
刻清源文獻序
凡例
清源文獻姓名爵里
清源文獻卷一

懷忠賦并序
律和聲賦
霓裳羽衣曲賦
履春冰賦
冰池照寒月赋
晨光麗仙掌赋
遇驪山賦
曆者天地之大紀賦
瓊芽賦并序
望思樓赋并序
明志赋井序
蠹木赋并序
清源文獻卷二
四言古詩
明大雅
屏居詩
哀淞詩六章
蔡白石乞得留都,詩以送之四章
贈兵憲陳午山二章
自滕之鄒望孟廟作四章
念母詩六章
五言古詩
寓興
晨装行
初發太原途中寄所思
骯月詩井序
蜀中將歸,留辭韋相公
詠德上韋檢察
徐十八晦落第
復留侯從劾問南渡劉君儼改名弊字音義
柳堤詩并序
倣杜牧之示阿宣詩
澄虚閣
讀書
無名木
法石山懷碧桃道人
武夷山
述懷
詠史
定公生焚詩并序
……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11,000
[明]何炯 著 陳金聡 点校 、商務印書館 、2019年05月
清源文献(全两册)(泉州文库) (明)何炯 商务印书馆 《清源文獻》编成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为清源一地历代诗文之合集,包括赋、诗、调、偈颂、制、敕、诰、册文、表、露布、奏疏、状、颂、赞、箴、铭、文、拟、原、戒、论、议、评、说、篇、述、问、对、辨、解、读、疑、题、跋、杂著、书、启、序、记、碑、传、行状、祭文、哀辞、墓志铭、圹志、神道碑、墓表、墓碣等数十种文体。卷首列爵里一卷,主要是按类条列所收诗文集的作者,大体上分为寓贤、溯贤、孕贤、郡贤、爵里疑误、布衣、闺秀、释子、女冠、羽士等十类。凡侨寓于泉者列入寓贤一类,收录了自唐代秦系至元代王翰十二人。二为溯贤,即追溯未迁至清源的父祖辈人物,收录了宋代李昭□、傅尧俞二人。三为孕贤,即诞生于清源及及其父祖为泉人者,收录了宋代王曾、韩琦和明邱濬三人。四为郡贤,又细分为荐绅、藩王和武弁,其中荐绅类则收录了唐代欧阳詹至明代周训二百五人,藩王类收录了宋代陈洪进一人,武弁类则收录了明代俞大猷、邓城二人。五为爵里疑误类,收录了宋代段全等五人。六为布衣类,收录了唐代王毂等二十六人。七为闺秀类,收录了宋代陈夫人等三人。八为释子类,收录了唐代释智亮等十五人。九为女冠类,收录了尼无著等六人。最后为羽士类,收录了谭峭等二人。凡诗、赋、杂文,悉加甄录,采辑颇广。但也有收录不当之处,如王曾、邱濬皆终身未至清源而却加以收录,未免失于限断。 目录 清源文獻序 刻清源文獻序 凡例 清源文獻姓名爵里 清源文獻卷一 赋 懷忠賦并序 律和聲賦 霓裳羽衣曲賦 履春冰賦 冰池照寒月赋 晨光麗仙掌赋 遇驪山賦 曆者天地之大紀賦 瓊芽賦并序 望思樓赋并序 明志赋井序 蠹木赋并序 清源文獻卷二 四言古詩 明大雅 屏居詩 哀淞詩六章 蔡白石乞得留都,詩以送之四章 贈兵憲陳午山二章 自滕之鄒望孟廟作四章 念母詩六章 五言古詩 寓興 晨装行 初發太原途中寄所思 骯月詩井序 蜀中將歸,留辭韋相公 詠德上韋檢察 徐十八晦落第 復留侯從劾問南渡劉君儼改名弊字音義 柳堤詩并序 倣杜牧之示阿宣詩 澄虚閣 讀書 無名木 法石山懷碧桃道人 武夷山 述懷 詠史 定公生焚詩并序 ……

孫明復先生小集:春秋尊王発微 《儒蔵》精華編選刊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3,960
[北宋]孫復 撰 北京大学《儒蔵》編纂与研究中心 編、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09月、233p
孫明復先生小集 春秋尊王發微《儒藏》精華編選刊
《儒藏》精华编选刊 〔北宋〕孙复 撰 陳俊民 方韜 校點

『孫明复先生小集』は杏雨山堂刻本を底本、旧鈔本、李本、徐本、『四庫本』などを校本として整理点校。『春秋尊王発微』は孫氏の最重要の著作。今回、同治本『通志堂経解』を底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を校本として整理し、康熙版及び乾隆版『通志堂経解』本を参校。(繁体字縦組)

《孙明复先生小集》,原名《睢阳子集》,宋孙复著。本书于元战乱之后亡佚。清代赵国麟始获孙复诗文集之钞本,有诗文二十二篇,附录三篇,名曰《孙明复小集》。后又有李文藻钞本、《四库全书》本、徐坊过录本以及乾隆四十年聂鈫杏雨山堂刻本,皆祖于此。其中李本存有李文藻等人手校记录,弥足珍贵。此次校点以杏雨山堂刻本为底本,以旧钞本、李本、徐本、《四库本》等为校本,不仅校勘精良,还在保存原刊篇次式样的同时,辑得孙复佚诗六首,佚文二篇。《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宋孙复撰。《春秋尊王发微》是孙氏最重要的著作。案李焘《续通鉴长编》曰:“殿中丞、国子监直讲孙复,治《春秋》不惑《传》、《注》。其言简易,得《经》之本义。既被疾,枢密使韩琦言于上,选书吏,给纸札,命其门人祖无择即复家录之。得书十五卷,藏秘阁。”据《中兴书目》,此十五卷,除《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外,尚含《春秋总论》三卷。今《总论》已佚,惟此书尚存。《春秋尊王发微》,从解经方法上继承了唐代啖助、陆淳、赵匡的思路,所谓“不惑传注”,但又具有极强的时代特质,是孙氏基于中唐以来中央集权衰微而引起军阀割据、战乱不已,导致生灵涂炭、生产凋敝的社会现实而做出的深刻思考。孙氏适时地提出“尊王”的理论,并以之为核心解释《春秋》全经,阐发《春秋》大义。《春秋尊王发微》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康熙版《通志堂经解》本,《通志堂经解》后有乾隆补刊本、同治重刻本。而乾隆修《四库全书》,亦曾收入是书,系据康熙版《通志堂经解》本抄录。此次整理,以同治本《通志堂经解》为底本,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校本,并参校康熙版及乾隆版《通志堂经解》本。《孙明复先生小集》《春秋尊王发微》为现存的孙复著作,今编为一书,为研究者提供便利。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3,960
[北宋]孫復 撰 北京大学《儒蔵》編纂与研究中心 編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3年09月 、233p
孫明復先生小集 春秋尊王發微《儒藏》精華編選刊 《儒藏》精华编选刊 〔北宋〕孙复 撰 陳俊民 方韜 校點 『孫明复先生小集』は杏雨山堂刻本を底本、旧鈔本、李本、徐本、『四庫本』などを校本として整理点校。『春秋尊王発微』は孫氏の最重要の著作。今回、同治本『通志堂経解』を底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を校本として整理し、康熙版及び乾隆版『通志堂経解』本を参校。(繁体字縦組) 《孙明复先生小集》,原名《睢阳子集》,宋孙复著。本书于元战乱之后亡佚。清代赵国麟始获孙复诗文集之钞本,有诗文二十二篇,附录三篇,名曰《孙明复小集》。后又有李文藻钞本、《四库全书》本、徐坊过录本以及乾隆四十年聂鈫杏雨山堂刻本,皆祖于此。其中李本存有李文藻等人手校记录,弥足珍贵。此次校点以杏雨山堂刻本为底本,以旧钞本、李本、徐本、《四库本》等为校本,不仅校勘精良,还在保存原刊篇次式样的同时,辑得孙复佚诗六首,佚文二篇。《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宋孙复撰。《春秋尊王发微》是孙氏最重要的著作。案李焘《续通鉴长编》曰:“殿中丞、国子监直讲孙复,治《春秋》不惑《传》、《注》。其言简易,得《经》之本义。既被疾,枢密使韩琦言于上,选书吏,给纸札,命其门人祖无择即复家录之。得书十五卷,藏秘阁。”据《中兴书目》,此十五卷,除《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外,尚含《春秋总论》三卷。今《总论》已佚,惟此书尚存。《春秋尊王发微》,从解经方法上继承了唐代啖助、陆淳、赵匡的思路,所谓“不惑传注”,但又具有极强的时代特质,是孙氏基于中唐以来中央集权衰微而引起军阀割据、战乱不已,导致生灵涂炭、生产凋敝的社会现实而做出的深刻思考。孙氏适时地提出“尊王”的理论,并以之为核心解释《春秋》全经,阐发《春秋》大义。《春秋尊王发微》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康熙版《通志堂经解》本,《通志堂经解》后有乾隆补刊本、同治重刻本。而乾隆修《四库全书》,亦曾收入是书,系据康熙版《通志堂经解》本抄录。此次整理,以同治本《通志堂经解》为底本,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校本,并参校康熙版及乾隆版《通志堂经解》本。《孙明复先生小集》《春秋尊王发微》为现存的孙复著作,今编为一书,为研究者提供便利。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は見つかりましたか?

在庫検索から見つからなかった場合は、書誌(カタログ)からも検索でき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が登録されていれば、在庫が無い本や条件に合わない本についても、こちらからリクエスト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太平洋戦争終戦80年 - 戦後80年

海軍辞典
海軍辞典
¥3,000

日航ジャンボ機事故40年 - 航空機、事故、安全

墜落
墜落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