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サイズ

  • 小
  • 中
  • 大

古書を探す

「中西学术」の検索結果
5件

中西学術名篇精読3 裘錫圭巻(平・繁・横)

生野高原 えちぜん書房
 兵庫県神戸市北区道場町生野
3,000
黄天樹・沈培・陳剣・郭永秉読解、中西書局、2015年1次
美品
海外配送は原則としてEMSでおこない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可

中西学術名篇精読3 裘錫圭巻(平・繁・横)

3,000
黄天樹・沈培・陳剣・郭永秉読解 、中西書局 、2015年1次
美品

中国哲学史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4,950
鐘泰 著 楊立軍 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404p
中国哲学史 钟泰著作集 钟泰 著 / 杨立军 整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29年,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出版十年之时,钟泰的《中国哲学史》出版,一反胡适“以西释中”的研究模式,采用独特的“以中释中”进路,明确表示“中西学术,各有统系,强为比附,转失本真”。全书分为四编:上古哲学史,中古哲学史,近古哲学史,近世哲学史。“以史传之体裁,述流略之旨趣”,“上下详其源流,彼是辨其同异”。首言上古之思想,作为中国哲学的渊源;次言王官六艺之学,作为中国哲学的基点;再次由老子、孔子至龚自珍、曾国藩,分列人物117位,详细论述。体大思精,持论平允,置之今日,意义愈加显豁。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4,950
鐘泰 著 楊立軍 整理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4 、404p
中国哲学史 钟泰著作集 钟泰 著 / 杨立军 整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29年,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出版十年之时,钟泰的《中国哲学史》出版,一反胡适“以西释中”的研究模式,采用独特的“以中释中”进路,明确表示“中西学术,各有统系,强为比附,转失本真”。全书分为四编:上古哲学史,中古哲学史,近古哲学史,近世哲学史。“以史传之体裁,述流略之旨趣”,“上下详其源流,彼是辨其同异”。首言上古之思想,作为中国哲学的渊源;次言王官六艺之学,作为中国哲学的基点;再次由老子、孔子至龚自珍、曾国藩,分列人物117位,详细论述。体大思精,持论平允,置之今日,意义愈加显豁。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中国古代文論綱目体系論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3,300
林衡勲 著、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504p、平装本
中国古代文论作为一门学科,其理论体系之形态应是怎样的呢?虽然近现代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各种“史”与“论”的论著着实不少,但似乎并没有恰当地回应解决这个问题,以致被学界评价为“西方文论在中国”。本书在学界已有研究提供的经验与教训的启示下,以中西学术与文论之大别和会通为思想前提,以中国学问大传统为理论背景,接着“以文学承孔子”的刘勰《文心雕龙》等为代表的体现中国古代文论主脉大气的“基准”论著讲,并以现代理论方式尝试建构了一个不同于西方文论概念逻辑体系的纲目体系。本书认为中国古代文论纲目体系从纲上说,是由道、圣、文/闻道、诗教五纲构成的,五纲又各自统辖相关的目,从而构成以纲统目,并为道所一以贯之的纲目体系。中国古代文论体系之形态的纲目体系形态的确立与成功建构,使中国文论克服了自己长期以来的从属于西方文论概念逻辑体系的材料身份,而拥有了自身...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3,300
林衡勲 著 、中国社会科学 、2015年 、504p 、平装本
中国古代文论作为一门学科,其理论体系之形态应是怎样的呢?虽然近现代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各种“史”与“论”的论著着实不少,但似乎并没有恰当地回应解决这个问题,以致被学界评价为“西方文论在中国”。本书在学界已有研究提供的经验与教训的启示下,以中西学术与文论之大别和会通为思想前提,以中国学问大传统为理论背景,接着“以文学承孔子”的刘勰《文心雕龙》等为代表的体现中国古代文论主脉大气的“基准”论著讲,并以现代理论方式尝试建构了一个不同于西方文论概念逻辑体系的纲目体系。本书认为中国古代文论纲目体系从纲上说,是由道、圣、文/闻道、诗教五纲构成的,五纲又各自统辖相关的目,从而构成以纲统目,并为道所一以贯之的纲目体系。中国古代文论体系之形态的纲目体系形态的确立与成功建构,使中国文论克服了自己长期以来的从属于西方文论概念逻辑体系的材料身份,而拥有了自身...

出山未比在山清-王寵恵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3,960
劉宝東、団結出版社、2010年1月
《出山未比在山清(王宠惠)》 1840年以降,拥有辉煌灿烂历史的中华文明开始罹患“亘古未有之奇变”,在英、法等列强的武力侵夺之下,一向自诩为“世界中心”、视其他国家为“蛮夷”的老大中国,在工业革命产生的强大新生力量面前,显得异常腐弱和不堪一击,接踵而至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又是割地赔款,又是协商关税,又是领事裁判权,又是自由传教……这不仅肆意践踏了中国国家主权,而且使传统的政治架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裂变,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也处于空前的“失范”状态。

目录
引言 生于乱世才自高
第一章 家世渊源及文化启蒙
 第一节 生于传教士家庭
 第二节 融会中西的早年教育
 第三节 东莞王家一门数杰
第二章 北洋大学法科的首届翘楚
 第一节 奔赴津门求学
 第二节 北洋大学的魔鬼训练
 第三节 巍巍学府北洋高
第三章 问学于东西洋之间
 第一节 东渡扶桑觅新知
 第二节 美国耶鲁大学的高材生
 第三节 赴欧洲研究国际公法
第四章 入阁南京临时政府
 第一节 辛亥风云之际抽身返国
 第二节 而立之年的外交总长
 第三节 在南北夹缝中折冲樽俎
第五章 为宪政鼓与呼
 第一节 北洋政府首任司法总长
 第二节 撰著《中华民国宪法刍议》
 第三节 为宪政实施而奔走
 第四节 置身于国民外交浪潮
第六章 华盛顿会议上力争国权
 第一节 会前未雨绸缪
 第二节 仗义执言伸国权
 第三节 是非功过待评说
第七章 昙花一现的“好人政府”总理
 第一节 投身“好政府主义”思潮
 第二节 出任“好人政府”阁魁
 第三节 始料不及的倒阁风潮
第八章 驰誉国际常设法院
 第一节 国际常设法院首届法官
 第二节 参与修订国际法
 第三节 媒介中西学术的桥梁
第九章 主持法权会议
 第一节 众望所归的首席代表
 第二节 会议内外的艰难交涉
 第三节 无果而终的结局
第十章 推动法制现代化
 第一节 主持司法改造
 第二节 参与六法体系构建
 第三节 为废约外交提供法理支撑
第十一章 卢沟烽火中重掌外交
 第一节 重返外交坛坫
· · · · · ·
第十二章 战时外交的幕后顾问
第十三章 参与联合国创建
第十四章 战后的政治参与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3,960
劉宝東 、団結出版社 、2010年1月
《出山未比在山清(王宠惠)》 1840年以降,拥有辉煌灿烂历史的中华文明开始罹患“亘古未有之奇变”,在英、法等列强的武力侵夺之下,一向自诩为“世界中心”、视其他国家为“蛮夷”的老大中国,在工业革命产生的强大新生力量面前,显得异常腐弱和不堪一击,接踵而至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又是割地赔款,又是协商关税,又是领事裁判权,又是自由传教……这不仅肆意践踏了中国国家主权,而且使传统的政治架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裂变,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也处于空前的“失范”状态。 目录 引言 生于乱世才自高 第一章 家世渊源及文化启蒙  第一节 生于传教士家庭  第二节 融会中西的早年教育  第三节 东莞王家一门数杰 第二章 北洋大学法科的首届翘楚  第一节 奔赴津门求学  第二节 北洋大学的魔鬼训练  第三节 巍巍学府北洋高 第三章 问学于东西洋之间  第一节 东渡扶桑觅新知  第二节 美国耶鲁大学的高材生  第三节 赴欧洲研究国际公法 第四章 入阁南京临时政府  第一节 辛亥风云之际抽身返国  第二节 而立之年的外交总长  第三节 在南北夹缝中折冲樽俎 第五章 为宪政鼓与呼  第一节 北洋政府首任司法总长  第二节 撰著《中华民国宪法刍议》  第三节 为宪政实施而奔走  第四节 置身于国民外交浪潮 第六章 华盛顿会议上力争国权  第一节 会前未雨绸缪  第二节 仗义执言伸国权  第三节 是非功过待评说 第七章 昙花一现的“好人政府”总理  第一节 投身“好政府主义”思潮  第二节 出任“好人政府”阁魁  第三节 始料不及的倒阁风潮 第八章 驰誉国际常设法院  第一节 国际常设法院首届法官  第二节 参与修订国际法  第三节 媒介中西学术的桥梁 第九章 主持法权会议  第一节 众望所归的首席代表  第二节 会议内外的艰难交涉  第三节 无果而终的结局 第十章 推动法制现代化  第一节 主持司法改造  第二节 参与六法体系构建  第三节 为废约外交提供法理支撑 第十一章 卢沟烽火中重掌外交  第一节 重返外交坛坫 · · · · · · 第十二章 战时外交的幕后顾问 第十三章 参与联合国创建 第十四章 战后的政治参与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融“西”継“絶”:乾嘉天算専門之学論稿(観象)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5,720
陳志輝、上海古籍、2025年05月 コード:515023   490p  21cm IS
融“西”继“绝”:乾嘉天算专门之学论稿 /观象

乾嘉學術是清代近三百年學術的高峰。然而乾嘉學術中的天算之學,因其作為考證工具的技術性質,常常為人所忽視。本書即以天算專門之學為核心,作者結合明清學術史的大背景,討論乾嘉天算專門之學的形成及其在各學術面相上的滲透,重點分析了18世紀至19世紀前期,與天算專門之學相關的若干中西學術融合的案例,如江聲、李銳、許桂林等,討論其在乾嘉時代以來融合西學、繼承絕學以考證經學的特質,考察天算專門之學如何融合滲透到經學考證、科舉考試、地方教化等學術文化活動,進而成為傳統學術向近代科學式知識轉型過程中重要一環。

目录

第一章 绪论:天算之学的清代学术史背景
第一节 缘起与问题
第二节 前人研究回顾
第三节 史料文献与概念术语
第二章 汉学范式中形成的乾嘉天算专门之学
第一节 乾嘉汉学之形成
第二节 清朝前期天算专门之学源流
第三节 乾嘉之际天算专门之学的各种表现形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乾嘉天算专门之学在科举考试中的渗透
第一节 康熙禁止以天文算法命题的历史背景及其策略
第二节 纪昀的乡、会试策论题:科举考试中对天算学术史编撰体例的讨论
第三节 天算专门之学在乡试策论与八股中的渗透——以1804年江南乡试为中心
第四节 学者官员在初级功名考试中的天算专门之学取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以天算注释经典:乾嘉学者对两种数学经注传统的重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江声及其学术与交游
第三节 江声《恒星说》及其“恒星东行三题”
第四节 江声“恒星东行三题”计算
· · · · · ·
第五章 以历算申论郑学:乾嘉学者以古历推算经史年代的实践
第六章 许桂林对汉儒天算“绝学”体系的建构
第七章 李明彻《圜天图说》与乾嘉天算专门之学的经世致用
第八章 李明彻天文舆地著作的儒学知识化及其在晚清海内外的流传
第九章 天算专门之学的晚清回响:以《空际格致》邵増批跋本为中心
结语 乾嘉天算专门之学在近代知识转型过程中的再定位
附录一 江声相关著述
附录二 许桂林《宣西通》相关著述
附录三 《圜天图说》《圜天图说续编》序跋
附录四 上海图书馆藏《空际格致》邵増批跋本批语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再版后记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5,720
陳志輝 、上海古籍 、2025年05月 コード:515023   490p  21cm IS
融“西”继“绝”:乾嘉天算专门之学论稿 /观象 乾嘉學術是清代近三百年學術的高峰。然而乾嘉學術中的天算之學,因其作為考證工具的技術性質,常常為人所忽視。本書即以天算專門之學為核心,作者結合明清學術史的大背景,討論乾嘉天算專門之學的形成及其在各學術面相上的滲透,重點分析了18世紀至19世紀前期,與天算專門之學相關的若干中西學術融合的案例,如江聲、李銳、許桂林等,討論其在乾嘉時代以來融合西學、繼承絕學以考證經學的特質,考察天算專門之學如何融合滲透到經學考證、科舉考試、地方教化等學術文化活動,進而成為傳統學術向近代科學式知識轉型過程中重要一環。 目录 序 第一章 绪论:天算之学的清代学术史背景 第一节 缘起与问题 第二节 前人研究回顾 第三节 史料文献与概念术语 第二章 汉学范式中形成的乾嘉天算专门之学 第一节 乾嘉汉学之形成 第二节 清朝前期天算专门之学源流 第三节 乾嘉之际天算专门之学的各种表现形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乾嘉天算专门之学在科举考试中的渗透 第一节 康熙禁止以天文算法命题的历史背景及其策略 第二节 纪昀的乡、会试策论题:科举考试中对天算学术史编撰体例的讨论 第三节 天算专门之学在乡试策论与八股中的渗透——以1804年江南乡试为中心 第四节 学者官员在初级功名考试中的天算专门之学取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以天算注释经典:乾嘉学者对两种数学经注传统的重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江声及其学术与交游 第三节 江声《恒星说》及其“恒星东行三题” 第四节 江声“恒星东行三题”计算 · · · · · · 第五章 以历算申论郑学:乾嘉学者以古历推算经史年代的实践 第六章 许桂林对汉儒天算“绝学”体系的建构 第七章 李明彻《圜天图说》与乾嘉天算专门之学的经世致用 第八章 李明彻天文舆地著作的儒学知识化及其在晚清海内外的流传 第九章 天算专门之学的晚清回响:以《空际格致》邵増批跋本为中心 结语 乾嘉天算专门之学在近代知识转型过程中的再定位 附录一 江声相关著述 附录二 许桂林《宣西通》相关著述 附录三 《圜天图说》《圜天图说续编》序跋 附录四 上海图书馆藏《空际格致》邵増批跋本批语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再版后记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は見つかりましたか?

在庫検索から見つからなかった場合は、書誌(カタログ)からも検索でき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が登録されていれば、在庫が無い本や条件に合わない本についても、こちらからリクエスト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プレイステーション海外発売30年- 3D、高性能、ゲーム機の進化

読書の秋 - 秋の古本まつり全国で開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