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サイズ

  • 小
  • 中
  • 大

古書を探す

「民间文化」の検索結果
9件

耿村民間文化大観(全3冊)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13,200
袁学駿 李保祥、北京図書館、1999年、3044p、B5精装本
ISBN/9787501316410
耿村民间文化大观:中国故事第一村
経年劣化によりカバーに焼け汚れあり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13,200
袁学駿 李保祥 、北京図書館 、1999年 、3044p 、B5精装本
ISBN/9787501316410 耿村民间文化大观:中国故事第一村 経年劣化によりカバーに焼け汚れあり

狂歓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廟会与民間社会(博雅襭英)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4,950
趙世瑜、北京大学、2018年12月、精装
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
博雅撷英·赵世瑜社会史作品集

本書從中華帝國晚期的民間廟會這一生活空間向外延伸,探索明清社會轉型時期的民眾生活與大眾文化,是作者自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十餘年間關注民間文化與基層社會歷史的初步結果。全書分概說、地域研究、個案研究三個部分,並附有關理論、方法論的探討。內容恰如其名“狂歡與日常”,揭示了廟會這一類遊神祭祀活動的基本特徵,即他們不僅構成了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也集中體現了特定時節、特定場合的全民狂歡。這一靜一動,一平常一非常,正是我們的生活節奏。

目录
叙 说
概说之部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寺庙与民间文化
一 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与宗教的民间化
二 日常生活中的寺庙的若干分类
三 寺庙与民众生活
四 关于“大众宗教文化”
民间社会中的寺庙:一种文化景观
一 关于景观研究
二 寺庙的分布及其文化意义
三 八蜡庙及刘猛将军庙之例
四 龙神庙及各类水神庙之例
五 土地庙之例
中国传统庙会中的狂欢精神
一 引论
二 庙会狂欢的原始性
三 庙会狂欢的全民性
四 庙会狂欢的反规范性
五 庙会狂欢的良性功能
寺庙宫观与明清中西文化冲突
一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鬼神信仰的态度
二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鬼神信仰的进攻
三 中国民间社会的强烈反弹
四 民间文化在中西文化冲突中的角色
庙会与明清以来的城乡关系
· · · · · ·
地域研究之部
明清时期的华北庙会
明清时期江南庙会与华北庙会之比较
明清华北的社与社火
个案研究之部
明清以来妇女的宗教活动、闲暇生活与女性亚文化
太阳生日:东南沿海地区对崇祯之死的历史记忆
黑山会的故事:明清宦官政治与民间社会
国家正祀与民间信仰的互动
鲁班会:清至民国初北京的祭祀组织与行业组织
附 录
社会史: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对话
一 社会史是什么?
二 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互惠
三 社会史与社会科学:相互的批评
再论社会史的概念问题
一 关于社会史概念的一些疑问
二 作为历史研究范式的社会史
三 作为整体研究的社会史
四 属于历史学而非社会学的社会史
文献工作与田野工作
一 从新史学说起
二 民俗史与民俗学
三 民间文化史研究数例
后 记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4,950
趙世瑜 、北京大学 、2018年12月 、精装
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 博雅撷英·赵世瑜社会史作品集 本書從中華帝國晚期的民間廟會這一生活空間向外延伸,探索明清社會轉型時期的民眾生活與大眾文化,是作者自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十餘年間關注民間文化與基層社會歷史的初步結果。全書分概說、地域研究、個案研究三個部分,並附有關理論、方法論的探討。內容恰如其名“狂歡與日常”,揭示了廟會這一類遊神祭祀活動的基本特徵,即他們不僅構成了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也集中體現了特定時節、特定場合的全民狂歡。這一靜一動,一平常一非常,正是我們的生活節奏。 目录 叙 说 概说之部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寺庙与民间文化 一 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与宗教的民间化 二 日常生活中的寺庙的若干分类 三 寺庙与民众生活 四 关于“大众宗教文化” 民间社会中的寺庙:一种文化景观 一 关于景观研究 二 寺庙的分布及其文化意义 三 八蜡庙及刘猛将军庙之例 四 龙神庙及各类水神庙之例 五 土地庙之例 中国传统庙会中的狂欢精神 一 引论 二 庙会狂欢的原始性 三 庙会狂欢的全民性 四 庙会狂欢的反规范性 五 庙会狂欢的良性功能 寺庙宫观与明清中西文化冲突 一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鬼神信仰的态度 二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鬼神信仰的进攻 三 中国民间社会的强烈反弹 四 民间文化在中西文化冲突中的角色 庙会与明清以来的城乡关系 · · · · · · 地域研究之部 明清时期的华北庙会 明清时期江南庙会与华北庙会之比较 明清华北的社与社火 个案研究之部 明清以来妇女的宗教活动、闲暇生活与女性亚文化 太阳生日:东南沿海地区对崇祯之死的历史记忆 黑山会的故事:明清宦官政治与民间社会 国家正祀与民间信仰的互动 鲁班会:清至民国初北京的祭祀组织与行业组织 附 录 社会史: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对话 一 社会史是什么? 二 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互惠 三 社会史与社会科学:相互的批评 再论社会史的概念问题 一 关于社会史概念的一些疑问 二 作为历史研究范式的社会史 三 作为整体研究的社会史 四 属于历史学而非社会学的社会史 文献工作与田野工作 一 从新史学说起 二 民俗史与民俗学 三 民间文化史研究数例 后 记

日書与古代社会生活(楚地出土文献 文本、地方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8,800
晏昌貴、武漢大学出版社、2020
日书与古代社会生活 /楚地出土文献:文本、地方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 晏昌贵 武汉大学出版社
《日书》作为古代人们社会日常生活的择日指引,是时人社会观念、社会心态与集体意识的体现和写照。本书与《楚地出土日书三种分类集释》相互参照,集中探讨《日书》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内涵,包括古代社会衣食居行、婚姻嫁娶、官场生态、生死仪节、鬼神信仰等方面,全面考察《日书》所反映的荆楚地区在战国秦汉时期的社会风貌。客观复原古代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实态,有助于对先秦秦汉时期术数文化、科技史、宗教习俗与民间文化等社会生活史的深入研究。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8,800
晏昌貴 、武漢大学出版社 、2020
日书与古代社会生活 /楚地出土文献:文本、地方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 晏昌贵 武汉大学出版社 《日书》作为古代人们社会日常生活的择日指引,是时人社会观念、社会心态与集体意识的体现和写照。本书与《楚地出土日书三种分类集释》相互参照,集中探讨《日书》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内涵,包括古代社会衣食居行、婚姻嫁娶、官场生态、生死仪节、鬼神信仰等方面,全面考察《日书》所反映的荆楚地区在战国秦汉时期的社会风貌。客观复原古代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实态,有助于对先秦秦汉时期术数文化、科技史、宗教习俗与民间文化等社会生活史的深入研究。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福建北部古村落調査報告(福建文物考古報告IV)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4,840
福建博物館編著、科学、2006
9787030174253
《福建北部古村落调查报告(福建文物考古报告4)》通过对福建北部地区广泛分布的众多古村落的聚落要素分析,对这一地区古村落的产生过程、历史演变、现状及区域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论证。文中以实地调查的古村落实例为基础,这些精选的实例分布于福建北部的每一个县市,既有广泛的代表性,又有选择性地凸显出当地别具风格的地方特性,是对福建北部古村落这一民间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全景式的深入展示。书中配有大量的图纸与照片等第一手资料,融学术性与通俗性于一体,使全书在对古村落的论述研究中,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与可视性。《福建北部古村落调查报告(福建文物考古报告4)》可供广大从事古建筑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对古建筑及民间文化有兴趣的人士作为参考。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4,840
福建博物館編著 、科学 、2006
9787030174253 《福建北部古村落调查报告(福建文物考古报告4)》通过对福建北部地区广泛分布的众多古村落的聚落要素分析,对这一地区古村落的产生过程、历史演变、现状及区域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论证。文中以实地调查的古村落实例为基础,这些精选的实例分布于福建北部的每一个县市,既有广泛的代表性,又有选择性地凸显出当地别具风格的地方特性,是对福建北部古村落这一民间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全景式的深入展示。书中配有大量的图纸与照片等第一手资料,融学术性与通俗性于一体,使全书在对古村落的论述研究中,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与可视性。《福建北部古村落调查报告(福建文物考古报告4)》可供广大从事古建筑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对古建筑及民间文化有兴趣的人士作为参考。

四時工巧:郷土中国尋美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2,970
潘魯生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1月
四时工巧 : 乡土中国寻美
(潘鲁生著,描述一幅民俗、民风、民情的文化画卷)

編輯推薦:
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无时无处不充满智慧,一件农具、一尺布料、一个瓶罐、一扇窗户都是人们在世代生活经验的传承和总结中凝结而出的成果。传承民艺之美是传承以饮食之美、器具之美、技艺之美、造物之美,是在回归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生活文化。
內容簡介:
该书作者从事民艺研究三十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对汉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村寨的一草一木、一坛一罐都有详细的追踪和民俗学考察。全书按四季分类,将乡土中国常见或不常见的农具、布料、瓶罐、窗户等加以描摹和记录,结合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绘制了一幅包含着民俗、民风、民情的民间文化画卷,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民间社会的多姿多彩,以及乡土中国的文化形态、艺术形态和生活形态,为弘扬传统文化、记住中国人共同的乡愁保存了一份充满了美感的田野调查实录。著名作家冯骥才说:“传统的积淀,理论的建造,文化的创新,这三方面结合起来,成就了潘鲁生浑然一体的民艺世界。而在他的民艺世界里,这些民间珍品是他与大地文化真挚的定情之信物。”

目錄:
自序·民艺的关怀 / 001

春 / 001
养蚕栽棉女纺纱 / 002
遍野尽春耕 / 017
工利其器 / 031
漫野春风燕莺歌 / 051

夏 / 065
绿葱白衫纳清凉 / 066
锄禾日当午 / 086
龙舟竞渡 / 102
骄阳下的清凉 / 115

秋 / 129
盈车嘉穗,五谷飘香 / 130
忆对中秋丹桂丛 / 150
郊原望茅檐 / 170

冬 / 193
衣被棉絮暖寒冬 / 194
冰雪偎暖阳 / 210
冬日狂欢 / 226
十五花灯夜如昼 / 246

后记 / 255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2,970
潘魯生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11月
四时工巧 : 乡土中国寻美 (潘鲁生著,描述一幅民俗、民风、民情的文化画卷) 編輯推薦: 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无时无处不充满智慧,一件农具、一尺布料、一个瓶罐、一扇窗户都是人们在世代生活经验的传承和总结中凝结而出的成果。传承民艺之美是传承以饮食之美、器具之美、技艺之美、造物之美,是在回归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生活文化。 內容簡介: 该书作者从事民艺研究三十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对汉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村寨的一草一木、一坛一罐都有详细的追踪和民俗学考察。全书按四季分类,将乡土中国常见或不常见的农具、布料、瓶罐、窗户等加以描摹和记录,结合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绘制了一幅包含着民俗、民风、民情的民间文化画卷,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民间社会的多姿多彩,以及乡土中国的文化形态、艺术形态和生活形态,为弘扬传统文化、记住中国人共同的乡愁保存了一份充满了美感的田野调查实录。著名作家冯骥才说:“传统的积淀,理论的建造,文化的创新,这三方面结合起来,成就了潘鲁生浑然一体的民艺世界。而在他的民艺世界里,这些民间珍品是他与大地文化真挚的定情之信物。” 目錄: 自序·民艺的关怀 / 001 春 / 001 养蚕栽棉女纺纱 / 002 遍野尽春耕 / 017 工利其器 / 031 漫野春风燕莺歌 / 051 夏 / 065 绿葱白衫纳清凉 / 066 锄禾日当午 / 086 龙舟竞渡 / 102 骄阳下的清凉 / 115 秋 / 129 盈车嘉穗,五谷飘香 / 130 忆对中秋丹桂丛 / 150 郊原望茅檐 / 170 冬 / 193 衣被棉絮暖寒冬 / 194 冰雪偎暖阳 / 210 冬日狂欢 / 226 十五花灯夜如昼 / 246 后记 / 255

中国宝巻研究 中国俗文学研究叢書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13,200
車錫倫、广西師範大学、2009年12月、精装
中國寶卷研究 中国宝卷研究 中国俗文学研究丛书
车锡伦 著 廣西師範大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宝巻は、明清時代に流行した宗教芸能の台本を指す用語。本書は、書影や挿絵180余幅を用い、宝巻の源流及び発展と変遷の過程、宝巻研究の重点的事案、様々な宝巻の体裁・内容・伝播などを紹介し、中国の民間文学、民間宗教、民俗文化の研究に重要な参考資料を提供。

寶卷是在宗教(佛教和明清各民間教派)和民間信仰活動中,按照一定儀軌演唱的說唱文本,演唱寶卷被稱作“宣卷”“念卷”等,在中國民間文化史上,寶卷及其演唱活動,已延續發展了近800年。上世紀20年代,經顧頡剛著文介紹,寶卷及其演唱活動開始進入現代文學研究者的研究視野,並取得了相當數量的研究成果,但遺憾的是卻一直未有對寶卷進行整體性研究的專著印行。

本書共五編:
第一編“中國寶卷概述”對寶卷歷史發展過程、分類等的簡要介紹。
第二編“中國寶卷的歷史發展”,分階段探討了中國寶卷的淵源與形成、早期的佛教寶卷、明清教派寶卷及近現代民間寶卷與寶卷宣唱的發展。
第三編“田野調查報告”是作者田野調查形成的部分調查報告,內容涉及被調查地區民間宣卷和寶卷的曆史發展與現存形態等。
第四編“專題研究”是對中國寶卷重點個案的探討。
第五編“寶卷漫錄”內容包羅廣泛,或記錄寶卷的版本、內容(故事)、考訂教派寶卷的宗教歸屬與編撰者等,所涉寶卷多是一般研究者難以見到的珍本、孤本,其研究價值與學術意義自不待言。

中国宝卷是在宗教(佛教和明清各民间教派)和民间信仰活动中,按照一定仪轨演唱的一种说唱文本,演唱宝卷称作“宣卷”(或作“念卷”“讲经”)。宝卷及其演唱活动,既是古老的,也是现实的,在中国民间文化史上,已经延续发展了近800年。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13,200
車錫倫 、广西師範大学 、2009年12月 、精装
中國寶卷研究 中国宝卷研究 中国俗文学研究丛书 车锡伦 著 廣西師範大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宝巻は、明清時代に流行した宗教芸能の台本を指す用語。本書は、書影や挿絵180余幅を用い、宝巻の源流及び発展と変遷の過程、宝巻研究の重点的事案、様々な宝巻の体裁・内容・伝播などを紹介し、中国の民間文学、民間宗教、民俗文化の研究に重要な参考資料を提供。 寶卷是在宗教(佛教和明清各民間教派)和民間信仰活動中,按照一定儀軌演唱的說唱文本,演唱寶卷被稱作“宣卷”“念卷”等,在中國民間文化史上,寶卷及其演唱活動,已延續發展了近800年。上世紀20年代,經顧頡剛著文介紹,寶卷及其演唱活動開始進入現代文學研究者的研究視野,並取得了相當數量的研究成果,但遺憾的是卻一直未有對寶卷進行整體性研究的專著印行。 本書共五編: 第一編“中國寶卷概述”對寶卷歷史發展過程、分類等的簡要介紹。 第二編“中國寶卷的歷史發展”,分階段探討了中國寶卷的淵源與形成、早期的佛教寶卷、明清教派寶卷及近現代民間寶卷與寶卷宣唱的發展。 第三編“田野調查報告”是作者田野調查形成的部分調查報告,內容涉及被調查地區民間宣卷和寶卷的曆史發展與現存形態等。 第四編“專題研究”是對中國寶卷重點個案的探討。 第五編“寶卷漫錄”內容包羅廣泛,或記錄寶卷的版本、內容(故事)、考訂教派寶卷的宗教歸屬與編撰者等,所涉寶卷多是一般研究者難以見到的珍本、孤本,其研究價值與學術意義自不待言。 中国宝卷是在宗教(佛教和明清各民间教派)和民间信仰活动中,按照一定仪轨演唱的一种说唱文本,演唱宝卷称作“宣卷”(或作“念卷”“讲经”)。宝卷及其演唱活动,既是古老的,也是现实的,在中国民间文化史上,已经延续发展了近800年。

中国俗神(彩色図文本) 馬書田説神系列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3,410
馬書田 著、團結出版社、2007年01月、平装
中國俗神 中国俗神(马书田说神系列)団結出版

数百幅珍贵图片,立体呈现中国俗神世界。中国俗神文化中充满着福运、友善、祥和、真诚和淳朴。今天的八仙、福禄寿三星、和合二仙、观音、关公……神味儿已淡,人情味儿渐浓,已成为人们心中的吉祥神。民间文化是全民的文化,民俗节日是全民的节日。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和向往的俗神文化也因此绵延不绝……

《中国俗神(彩色图文本)》主要是介绍我国民间俗神崇拜中的中华始祖神、爱神与婚育神、福禄寿喜财神、生活保护神、生产保护神、行业神等,其中生育神金花夫人、财神金元七总管、医王大道公吴本、广泽尊王郭洪福、开漳圣王陈元光、朱天大帝崇祯帝、景德镇风火仙神童宾等,因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等地有着极大影响,故放入《中国地方神》一书中。妈祖(天后娘娘)虽拥有信众上亿,在海内外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但仍以闽台等沿海地区为主,故亦放入《中国地方神》中,其属神千里眼、顺风耳、水阙仙班等一并归入。敬请读者参阅。

目次
第一章 說中華始祖神
 女媧
 伏羲
 炎帝(神農氏)
 黃帝
 無生老母
第二章 說愛神與婚姻神
 牛郎 織女 
 喜神
 床神
 和合二仙
 月下老人
 泗州大圣
 月光娘娘
 華岳三娘
第三章 說生育神
 送子觀音
 張仙
 送子彌勒
 碧霞元君
 九子母
 鬼子母
 子孫娘娘
 玄女娘娘
第四章 說福祿神
 福神
 祿星
 文曲星
 魁星
第五章 說壽福
 壽星(南極仙翁)
 王母娘娘
 彭祖
 麻姑
第六章 說財神 
 文財神與武財神
 利市仙官
 五路神
 劉海
 掠刷神
第七章 說生活保護神
 門神
 灶神
 火神
 水井神
 藥王
 廁神(紫姑 坑三娘娘 三霄娘娘)
 小兒神
 獄神
第八章 說生產保護神
 船神
 蟲王
 蠶神
 馬神
 酒神
 茶神
第九章 說行業神
 造字神
 魯班祖師
 陶神
 窯神
 梅葛二圣
 麻衣道者 無量祖師
 梨園神
 窮神
 娼妓神(白眉神)
 賊神
附錄:
 中國俗神誕辰及紀念日一覽表
 與中國俗神相關的民俗節日一覽表
 中國俗神及其重要寺廟一覽表
部分參考書目
后記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3,410
馬書田 著 、團結出版社 、2007年01月 、平装
中國俗神 中国俗神(马书田说神系列)団結出版 数百幅珍贵图片,立体呈现中国俗神世界。中国俗神文化中充满着福运、友善、祥和、真诚和淳朴。今天的八仙、福禄寿三星、和合二仙、观音、关公……神味儿已淡,人情味儿渐浓,已成为人们心中的吉祥神。民间文化是全民的文化,民俗节日是全民的节日。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和向往的俗神文化也因此绵延不绝…… 《中国俗神(彩色图文本)》主要是介绍我国民间俗神崇拜中的中华始祖神、爱神与婚育神、福禄寿喜财神、生活保护神、生产保护神、行业神等,其中生育神金花夫人、财神金元七总管、医王大道公吴本、广泽尊王郭洪福、开漳圣王陈元光、朱天大帝崇祯帝、景德镇风火仙神童宾等,因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等地有着极大影响,故放入《中国地方神》一书中。妈祖(天后娘娘)虽拥有信众上亿,在海内外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但仍以闽台等沿海地区为主,故亦放入《中国地方神》中,其属神千里眼、顺风耳、水阙仙班等一并归入。敬请读者参阅。 目次 第一章 說中華始祖神  女媧  伏羲  炎帝(神農氏)  黃帝  無生老母 第二章 說愛神與婚姻神  牛郎 織女   喜神  床神  和合二仙  月下老人  泗州大圣  月光娘娘  華岳三娘 第三章 說生育神  送子觀音  張仙  送子彌勒  碧霞元君  九子母  鬼子母  子孫娘娘  玄女娘娘 第四章 說福祿神  福神  祿星  文曲星  魁星 第五章 說壽福  壽星(南極仙翁)  王母娘娘  彭祖  麻姑 第六章 說財神   文財神與武財神  利市仙官  五路神  劉海  掠刷神 第七章 說生活保護神  門神  灶神  火神  水井神  藥王  廁神(紫姑 坑三娘娘 三霄娘娘)  小兒神  獄神 第八章 說生產保護神  船神  蟲王  蠶神  馬神  酒神  茶神 第九章 說行業神  造字神  魯班祖師  陶神  窯神  梅葛二圣  麻衣道者 無量祖師  梨園神  窮神  娼妓神(白眉神)  賊神 附錄:  中國俗神誕辰及紀念日一覽表  與中國俗神相關的民俗節日一覽表  中國俗神及其重要寺廟一覽表 部分參考書目 后記

忠義綏遠:明清以來雲南關帝信仰研究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4,950
念穎、商務印書館、2023年06月
忠义绥远:明清以来云南关帝信仰研究
念颖 著 商务印书馆

本書は雲南の関帝(関羽)信仰に着目した研究。
雲南の関帝信仰は、移民や軍屯、交易、追放などの過程を通じてしだいに発展したものである。本書は、明清以降の関帝廟や儀式、戯曲、書物等を整理分析し、宗教学や人類学、民俗学的アプローチから、文献研究とフィールドワークの成果を融合させつつ、雲南の関帝信仰に対して様々な角度から研究している。

本書著眼于雲南地區的關帝信仰,在汲取學界關帝信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整理並分析了明清以來與關帝信仰有關的廟宇、祭祀儀式、戲曲和寶書等,運用宗教學、人類學、民俗學等多學科理論與方法,將文獻分析與田野調查相結合,從歷時與共時層面,對雲南關帝信仰進行多維度的研究。

关羽是中国民间信仰与宗教信仰的重要神灵,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根基。云南的关帝信仰,是随着历史上移民、军屯、通商、留戍、流放以及儒释道三教的传播而兴起的。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云南的关帝信仰既融摄少数民族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的元素,又有受国家大传统文化影响,由国家强制推行而形成的关帝祭典的制度化因素。而作为民间信仰对象和载体的关羽,其所承载的文化意蕴也早已超越单纯的历史形象,并因之成为后世研究者们透视社会生活史、思想史的一个窗口。

本书着眼于云南地区的关帝信仰,在汲取学界关帝信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理并分析了明清以来与关帝信仰有关的庙宇、祭祀仪式、戏曲和宝书等,运用宗教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将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相结合,从历时与共时层面,对云南关帝信仰进行多维度的研究。

目  录
引言
第一章  云南关帝信仰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章  云南关帝庙宇
第三章  云南关帝信仰的祭祀仪式
第四章  云南民间文化与关帝信仰
第五章  云南地方历史文献中体现的关帝信仰
第六章  云南关帝信仰与儒释道三教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4,950
念穎 、商務印書館 、2023年06月
忠义绥远:明清以来云南关帝信仰研究 念颖 著 商务印书馆 本書は雲南の関帝(関羽)信仰に着目した研究。 雲南の関帝信仰は、移民や軍屯、交易、追放などの過程を通じてしだいに発展したものである。本書は、明清以降の関帝廟や儀式、戯曲、書物等を整理分析し、宗教学や人類学、民俗学的アプローチから、文献研究とフィールドワークの成果を融合させつつ、雲南の関帝信仰に対して様々な角度から研究している。 本書著眼于雲南地區的關帝信仰,在汲取學界關帝信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整理並分析了明清以來與關帝信仰有關的廟宇、祭祀儀式、戲曲和寶書等,運用宗教學、人類學、民俗學等多學科理論與方法,將文獻分析與田野調查相結合,從歷時與共時層面,對雲南關帝信仰進行多維度的研究。 关羽是中国民间信仰与宗教信仰的重要神灵,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根基。云南的关帝信仰,是随着历史上移民、军屯、通商、留戍、流放以及儒释道三教的传播而兴起的。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云南的关帝信仰既融摄少数民族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的元素,又有受国家大传统文化影响,由国家强制推行而形成的关帝祭典的制度化因素。而作为民间信仰对象和载体的关羽,其所承载的文化意蕴也早已超越单纯的历史形象,并因之成为后世研究者们透视社会生活史、思想史的一个窗口。 本书着眼于云南地区的关帝信仰,在汲取学界关帝信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理并分析了明清以来与关帝信仰有关的庙宇、祭祀仪式、戏曲和宝书等,运用宗教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将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相结合,从历时与共时层面,对云南关帝信仰进行多维度的研究。 目  录 引言 第一章  云南关帝信仰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章  云南关帝庙宇 第三章  云南关帝信仰的祭祀仪式 第四章  云南民间文化与关帝信仰 第五章  云南地方历史文献中体现的关帝信仰 第六章  云南关帝信仰与儒释道三教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日中共同江南民俗調査報告書集成(全6冊)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95,920
(日)福田亞細男主編;馮莉,何彬主編、學苑出版社、2024年05月
中日聯合江南地區民俗調查報告輯
中日联合江南地区民俗调查报告辑
(全六册)福田亚细男主编 学苑出版社

從1989年至2010年,中日聯合江南地區民俗調查在福田亞細男教授的領導下,受到日本科研經費長期的資金支援、中國民俗學界的積極回應,中國民協及地方文聯、民協的不懈努力,調查地及各地政府、文化單位的積極配合。中日學者聯合組成調查團以中國江南地區民俗為物件,開展了6期持續20餘年的村落田野調查。
聯合調查不僅記錄了轉型時期中國江南地區民俗志的生產、民俗變化動態過程,更重要的是它開創了中日學術交流史上首次由中日民俗學者共同完成村落民俗的調查與民俗志書寫的科學實踐,極大大地推動中日民俗學學科的發展並培養了一批知名的民俗學家。
本書收錄了6次江南地區調查報告,分別介紹了中日農耕文化比較、環東海農耕文化民俗學研究、浙南農耕文化民俗學研究、上海近郊村落的民俗研究、浙江東門島溫嶺民俗研究、廿八都三門源民俗文化變遷。本次出版以原報告文字做重新錄入統一排版,保留當時珍貴手稿、圖片,對民間文化、民俗等學科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从 1989 年至 2010 年,中日联合江南地区民俗调查在福田亚细男教授的领导下,受到日本科研经费长期的资金支持、中国民俗学界的积极响应,中国民协及地方文联、民协的不懈努力,调查地及各地政府、文化单位的积极配合。中日学者联合组成调查团以中国江南地区民俗为对象,开展了6期持续 20 余年的村落田野调查。
联合调查不仅记录了转型时期中国江南地区民俗志的生产、民俗变化动态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中日学术交流史上首次由中日民俗学者共同完成村落民俗的调查与民俗志书写的科学实践,极大地推动中日民俗学学科的发展并培养了一批知名的民俗学家。
本书收录了6次江南地区调查报告,分别介绍了中日农耕文化比较、环东海农耕文化民俗学研究、浙南农耕文化民俗学研究、上海近郊村落的民俗研究、浙江东门岛温岭民俗研究、廿八都三门源民俗文化变迁。本次出版以原报告文字做重新录入统一排版,保留当时珍贵手稿、图片,对民间文化、民俗等学科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95,920
(日)福田亞細男主編;馮莉,何彬主編 、學苑出版社 、2024年05月
中日聯合江南地區民俗調查報告輯 中日联合江南地区民俗调查报告辑 (全六册)福田亚细男主编 学苑出版社 從1989年至2010年,中日聯合江南地區民俗調查在福田亞細男教授的領導下,受到日本科研經費長期的資金支援、中國民俗學界的積極回應,中國民協及地方文聯、民協的不懈努力,調查地及各地政府、文化單位的積極配合。中日學者聯合組成調查團以中國江南地區民俗為物件,開展了6期持續20餘年的村落田野調查。 聯合調查不僅記錄了轉型時期中國江南地區民俗志的生產、民俗變化動態過程,更重要的是它開創了中日學術交流史上首次由中日民俗學者共同完成村落民俗的調查與民俗志書寫的科學實踐,極大大地推動中日民俗學學科的發展並培養了一批知名的民俗學家。 本書收錄了6次江南地區調查報告,分別介紹了中日農耕文化比較、環東海農耕文化民俗學研究、浙南農耕文化民俗學研究、上海近郊村落的民俗研究、浙江東門島溫嶺民俗研究、廿八都三門源民俗文化變遷。本次出版以原報告文字做重新錄入統一排版,保留當時珍貴手稿、圖片,對民間文化、民俗等學科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从 1989 年至 2010 年,中日联合江南地区民俗调查在福田亚细男教授的领导下,受到日本科研经费长期的资金支持、中国民俗学界的积极响应,中国民协及地方文联、民协的不懈努力,调查地及各地政府、文化单位的积极配合。中日学者联合组成调查团以中国江南地区民俗为对象,开展了6期持续 20 余年的村落田野调查。 联合调查不仅记录了转型时期中国江南地区民俗志的生产、民俗变化动态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中日学术交流史上首次由中日民俗学者共同完成村落民俗的调查与民俗志书写的科学实践,极大地推动中日民俗学学科的发展并培养了一批知名的民俗学家。 本书收录了6次江南地区调查报告,分别介绍了中日农耕文化比较、环东海农耕文化民俗学研究、浙南农耕文化民俗学研究、上海近郊村落的民俗研究、浙江东门岛温岭民俗研究、廿八都三门源民俗文化变迁。本次出版以原报告文字做重新录入统一排版,保留当时珍贵手稿、图片,对民间文化、民俗等学科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は見つかりましたか?

在庫検索から見つからなかった場合は、書誌(カタログ)からも検索でき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が登録されていれば、在庫が無い本や条件に合わない本についても、こちらからリクエスト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スーパーマリオブラザーズ40年 - ファミコンの時代

ポーツマス条約120年 - 戦争の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