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サイズ

  • 小
  • 中
  • 大

古書を探す

「经济地理」の検索結果
6件

史念海全集(全7巻):中国国家歴史地理叢書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69,300
史念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04月
中國國家歷史地理叢書
史念海全集(共七卷) : 中国国家历史地理之一
史念海毕生从事历史地理研究,成果涉及各个领域,他的著作以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主。涉及疆域与政区、黄河与黄土高原、经济地理、历史人口地理、历史民族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及古都等等。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69,300
史念海 、人民出版社 、2013年04月
中國國家歷史地理叢書 史念海全集(共七卷) : 中国国家历史地理之一 史念海毕生从事历史地理研究,成果涉及各个领域,他的著作以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主。涉及疆域与政区、黄河与黄土高原、经济地理、历史人口地理、历史民族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及古都等等。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吐魯番俗字典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14,300
趙 紅、上海古籍
吐鲁番俗字典  赵红
敦煌吐鲁番文献作为极具学术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备受学界关注,于古代政治、经济、地理、交通、社会等各方面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而研究的首要条件就是认字,敦煌吐鲁番写本中的俗文字是其中的一个难点,继黄征《敦煌俗字典》后,赵红继作《吐鲁番俗字典》将其中的俗文字以字典的形式辑出并加以研究,将给学界带来很大便利。该著对近年来出土的吐鲁番文书,包括高昌、交河故城、阿斯塔纳、哈拉和卓和洋海等地出土文书中的俗字加以收集整理并研究,以现代工具书的形式,辑录出土文献的原字形,摘录字形所在相应文句,并审慎考辨,图文并茂,实用方便。内容主要包括:一、原字形,扫描图版单字切割成图片;二、楷书字头;三、汉语注音;四、例句,摘录字形所在相应文句;五、必要的按语;六、附录,包括字形笔画索引和使用图版索引、参考文献目录。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14,300
趙 紅 、上海古籍
吐鲁番俗字典  赵红 敦煌吐鲁番文献作为极具学术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备受学界关注,于古代政治、经济、地理、交通、社会等各方面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而研究的首要条件就是认字,敦煌吐鲁番写本中的俗文字是其中的一个难点,继黄征《敦煌俗字典》后,赵红继作《吐鲁番俗字典》将其中的俗文字以字典的形式辑出并加以研究,将给学界带来很大便利。该著对近年来出土的吐鲁番文书,包括高昌、交河故城、阿斯塔纳、哈拉和卓和洋海等地出土文书中的俗字加以收集整理并研究,以现代工具书的形式,辑录出土文献的原字形,摘录字形所在相应文句,并审慎考辨,图文并茂,实用方便。内容主要包括:一、原字形,扫描图版单字切割成图片;二、楷书字头;三、汉语注音;四、例句,摘录字形所在相应文句;五、必要的按语;六、附录,包括字形笔画索引和使用图版索引、参考文献目录。

光緒朝重訂承徳府志校點本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24,200
承徳民族師範高等専科学校、遼寧民族、2006年、精装本
光绪朝重订承德府志校点本
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德府志》校点组 点校
辽宁民族出版社


《府志》共八十六卷。卷首一至卷首二十六,为一部分,可称作上编。分诏谕、天章、巡典、山庄、行宫、围场六门共二十六卷。卷一至卷六十,为另一部分,可称作下编。分图说、晷度、建置、疆域、阅隘、桥梁、公署、翠校、坛庙、山川、寺觐、占迹、冢墓、田赋、蠲恤、兵防、蕃卫、风土、物产、职官、名宦、选举、人物、列女、纪事、外纪、艺文、杂志二十八门共六十卷。总计三十四门,八十六卷。总之,《府志》内容丰富,涉及到政治、经济、地理、历史、文化、教育、民族宗教、风土人情、人物以及古迹等各个方面,为有清一代地方史志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府志》收录的数据,有的直接来源于《钦定热河志》,有的采取前代的有关著述,有的是“网罗散失、博访遗闻”得来的材料。编辑成书后,只有光绪十三年刊印的一种版本,未见初纂的原稿。因此我们校勘时,则以《辽海丛书·钦定热河志》(简称辽本)和《四库全书.钦定热河志》文渊阁藏本(影印,简称阁本》为主要依据,必要时参照其它有关著作,来校勘《府志》。

海外在庫にて、入荷までに一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24,200
承徳民族師範高等専科学校 、遼寧民族 、2006年 、精装本
光绪朝重订承德府志校点本 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德府志》校点组 点校 辽宁民族出版社 《府志》共八十六卷。卷首一至卷首二十六,为一部分,可称作上编。分诏谕、天章、巡典、山庄、行宫、围场六门共二十六卷。卷一至卷六十,为另一部分,可称作下编。分图说、晷度、建置、疆域、阅隘、桥梁、公署、翠校、坛庙、山川、寺觐、占迹、冢墓、田赋、蠲恤、兵防、蕃卫、风土、物产、职官、名宦、选举、人物、列女、纪事、外纪、艺文、杂志二十八门共六十卷。总计三十四门,八十六卷。总之,《府志》内容丰富,涉及到政治、经济、地理、历史、文化、教育、民族宗教、风土人情、人物以及古迹等各个方面,为有清一代地方史志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府志》收录的数据,有的直接来源于《钦定热河志》,有的采取前代的有关著述,有的是“网罗散失、博访遗闻”得来的材料。编辑成书后,只有光绪十三年刊印的一种版本,未见初纂的原稿。因此我们校勘时,则以《辽海丛书·钦定热河志》(简称辽本)和《四库全书.钦定热河志》文渊阁藏本(影印,简称阁本》为主要依据,必要时参照其它有关著作,来校勘《府志》。 海外在庫にて、入荷までに一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明本洛陽伽藍記 (国学基本典籍叢刊)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1,980
〔北魏〕楊衒之 撰、国家図書館、2022年06月、204p
明本洛陽伽藍記 國學基本典籍叢刊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 明本洛阳伽蓝记 全一册

本書は国家図書館蔵明嘉靖如隠堂刻本「洛陽伽藍記」を影印する。如隠堂刻本は「洛陽伽藍記」現存最古かつ最善の版本。

《洛阳伽蓝记》是南北朝时期记载北魏首都洛阳佛寺兴衰的佛教史籍,共五卷。此书按照城内、城东、南、西、北的次序,以四十多所名寺院为纲,兼顾所在里巷、方位以至名胜古迹 ,同时叙述相关事迹。从书中可以了解孝文帝迁都洛阳到尔朱氏之乱,四十年间洛阳的故事和台省坊市的分布,甚至于外商来洛阳居住和各国的风土人情、道里远近,书中都有所涉猎。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学、艺术、思想、宗教等方面 ,对于今日研究洛阳的历史地理、考古发掘以及进行现代化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书中涉及到的一些洛阳的商业和手工业经济的记载,成为今日研究六世纪北朝城市经济地理罕有的史料。
明代以前的版本早已佚失,本书选用国家图书馆珍藏的现存最早的版本——如隐堂本影印出版。如隐堂本也是诸刻本中最好的版本,此次出版使学界得以重见如隐堂本的原貌,弥足珍贵。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1,980
〔北魏〕楊衒之 撰 、国家図書館 、2022年06月 、204p
明本洛陽伽藍記 國學基本典籍叢刊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 明本洛阳伽蓝记 全一册 本書は国家図書館蔵明嘉靖如隠堂刻本「洛陽伽藍記」を影印する。如隠堂刻本は「洛陽伽藍記」現存最古かつ最善の版本。 《洛阳伽蓝记》是南北朝时期记载北魏首都洛阳佛寺兴衰的佛教史籍,共五卷。此书按照城内、城东、南、西、北的次序,以四十多所名寺院为纲,兼顾所在里巷、方位以至名胜古迹 ,同时叙述相关事迹。从书中可以了解孝文帝迁都洛阳到尔朱氏之乱,四十年间洛阳的故事和台省坊市的分布,甚至于外商来洛阳居住和各国的风土人情、道里远近,书中都有所涉猎。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学、艺术、思想、宗教等方面 ,对于今日研究洛阳的历史地理、考古发掘以及进行现代化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书中涉及到的一些洛阳的商业和手工业经济的记载,成为今日研究六世纪北朝城市经济地理罕有的史料。 明代以前的版本早已佚失,本书选用国家图书馆珍藏的现存最早的版本——如隐堂本影印出版。如隐堂本也是诸刻本中最好的版本,此次出版使学界得以重见如隐堂本的原貌,弥足珍贵。

他者之鏡:日本人筆下的清末上海・南京・武漢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4,400
楊洪俊、江蘇人民、2022年03月
他者之镜:日本人笔下的清末上海·南京·武汉
杨洪俊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中國文化自覺的當下,在跨文化及比較文學形象學視野下的中國形象研究成為學界持續關注的熱點,尤其西方的中國形象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日本的中國形象研究也在逐步展開。在此基礎上以較長時段的日本人遊記為材料開展形象學研究成為可能。十九世紀四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間,進入清末的中國和進入幕末明治時代的日本關聯日益密切。這種關聯來自西力東漸近代潮流的強大推動,《中日修好條規》的簽訂與甲午中日戰爭的發生成為標誌性事件,兩國人員往來日漸頻繁。來到清末中國的日本人出於不同目的,留下了大量遊記。

本书所说“游记”不单指文学意义上的纪行散文,而是扩展到所有行走甚至居留清末中国,以实地考察所获亲身体验为基础撰写的作品。本书确定在清末中国政治、经济、地理空间上占据特殊位置的长江中下游三重镇——上海、南京、武汉的城市形象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方法,并结合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念,从形象的三个构成成分,即词汇、等级关系、故事情节出发,以游记为基本史料,白描呈现幕末明治日本人眼中的清末长江中下游三重镇的城市形象,并分析在日本实用主义华夷观逐步确立的呼应下日本的清末中国形象的建构逻辑。

目录:
绪论
  一、选题契机与基本思考
  二、选题的确定与先行研究考察
  三、研究方法
上篇 史料解题
  第一章 幕末日本人上海游记
第二章 明治日本人长江中下游游记
中篇 描述与认识
  第三章 幕末明治游记所见清末上海
第四章 明治游记所见清末南京
第五章 明治游记所见清末武汉
下篇 观念与评价
  第六章 “华夷观”的日本视角
第七章 幕末日本人的中国观
第八章 明治日本人的中国观
结语
参考文献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4,400
楊洪俊 、江蘇人民 、2022年03月
他者之镜:日本人笔下的清末上海·南京·武汉 杨洪俊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中國文化自覺的當下,在跨文化及比較文學形象學視野下的中國形象研究成為學界持續關注的熱點,尤其西方的中國形象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日本的中國形象研究也在逐步展開。在此基礎上以較長時段的日本人遊記為材料開展形象學研究成為可能。十九世紀四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間,進入清末的中國和進入幕末明治時代的日本關聯日益密切。這種關聯來自西力東漸近代潮流的強大推動,《中日修好條規》的簽訂與甲午中日戰爭的發生成為標誌性事件,兩國人員往來日漸頻繁。來到清末中國的日本人出於不同目的,留下了大量遊記。 本书所说“游记”不单指文学意义上的纪行散文,而是扩展到所有行走甚至居留清末中国,以实地考察所获亲身体验为基础撰写的作品。本书确定在清末中国政治、经济、地理空间上占据特殊位置的长江中下游三重镇——上海、南京、武汉的城市形象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方法,并结合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念,从形象的三个构成成分,即词汇、等级关系、故事情节出发,以游记为基本史料,白描呈现幕末明治日本人眼中的清末长江中下游三重镇的城市形象,并分析在日本实用主义华夷观逐步确立的呼应下日本的清末中国形象的建构逻辑。 目录: 绪论   一、选题契机与基本思考   二、选题的确定与先行研究考察   三、研究方法 上篇 史料解题   第一章 幕末日本人上海游记 第二章 明治日本人长江中下游游记 中篇 描述与认识   第三章 幕末明治游记所见清末上海 第四章 明治游记所见清末南京 第五章 明治游记所见清末武汉 下篇 观念与评价   第六章 “华夷观”的日本视角 第七章 幕末日本人的中国观 第八章 明治日本人的中国观 结语 参考文献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19世紀檳城華商五大姓的崛起與沒落(海上絲綢之路与中国海洋強国戦略叢書 )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5,808
(馬)黄裕端 著 陳耀宗 訳、社会科学文献、2017年03月
19世纪槟城华商五大姓的崛起与没落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 Penang Chinese Commerce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ig Five

本書跳脫了從上而下的殖民視角,從地方社會的視野出發,深入地檢視了五大家族主導檳城及其周邊地區貿易網路的機制,包括通過家族關係、結拜兄弟、政治與經濟結盟等,鏈結檳城及周圍地區(西部馬來邦屬、西南暹羅、南緬甸,及蘇門答臘北部與東部海岸),使之形成一個聯合的經濟地理區域。透過剖析此高度混雜與動態的網路,本書帶領讀者窺探檳城福建五大家族如何引領19世紀檳城及周邊地區的經濟風潮,及其後來的衰弱過程。

缺少了槟城五大家族(邱、谢、杨、林、陈)的故事,槟城的历史将不完整。槟城五大家族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不仅仅将19世纪的槟城转型成一个区域的自由港口及经济金融基地,更重要地,它重塑了当时周围区域的海洋贸易模式与商业特色本书跳脱了从上而下的殖民视角,从地方社会的视野出发,深入地检视了五大家族主导槟城及其周边地区贸易网络的机制,包括通过家族关系、结拜兄弟、政治与经济结盟等,链接槟城及周围地区(西部马来邦属、西南暹罗、南缅甸,及苏门答腊北部与东部海岸),使之形成一个联合的经济地理区域。透过剖析此高度混杂与动态的网络,本书将带领读者窥探槟城福建五大家族如何引领19世纪槟城及周边地区的经济风潮,及其后来的衰弱过程。

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区域语境中的槟城与五大姓
第三章 五大姓的家族网络
第四章 鸦片饷码竞争
第五章 “白金”争夺战
第六章 西方商业精英及其对槟城华商的挑战
第七章 区域新秩序与五大姓的没落
第八章 结论
附录
附表1 1843~1896年出入槟城与新加坡的本地船与横帆大船数量比较
附表2 槟城五大姓(邱、谢、杨、林、陈)的家族联姻关系
附表3 槟城其他福建与客家大家族的联姻关系
参考文献
索引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5,808
(馬)黄裕端 著 陳耀宗 訳 、社会科学文献 、2017年03月
19世纪槟城华商五大姓的崛起与没落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 Penang Chinese Commerce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ig Five 本書跳脫了從上而下的殖民視角,從地方社會的視野出發,深入地檢視了五大家族主導檳城及其周邊地區貿易網路的機制,包括通過家族關係、結拜兄弟、政治與經濟結盟等,鏈結檳城及周圍地區(西部馬來邦屬、西南暹羅、南緬甸,及蘇門答臘北部與東部海岸),使之形成一個聯合的經濟地理區域。透過剖析此高度混雜與動態的網路,本書帶領讀者窺探檳城福建五大家族如何引領19世紀檳城及周邊地區的經濟風潮,及其後來的衰弱過程。 缺少了槟城五大家族(邱、谢、杨、林、陈)的故事,槟城的历史将不完整。槟城五大家族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不仅仅将19世纪的槟城转型成一个区域的自由港口及经济金融基地,更重要地,它重塑了当时周围区域的海洋贸易模式与商业特色本书跳脱了从上而下的殖民视角,从地方社会的视野出发,深入地检视了五大家族主导槟城及其周边地区贸易网络的机制,包括通过家族关系、结拜兄弟、政治与经济结盟等,链接槟城及周围地区(西部马来邦属、西南暹罗、南缅甸,及苏门答腊北部与东部海岸),使之形成一个联合的经济地理区域。透过剖析此高度混杂与动态的网络,本书将带领读者窥探槟城福建五大家族如何引领19世纪槟城及周边地区的经济风潮,及其后来的衰弱过程。 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区域语境中的槟城与五大姓 第三章 五大姓的家族网络 第四章 鸦片饷码竞争 第五章 “白金”争夺战 第六章 西方商业精英及其对槟城华商的挑战 第七章 区域新秩序与五大姓的没落 第八章 结论 附录 附表1 1843~1896年出入槟城与新加坡的本地船与横帆大船数量比较 附表2 槟城五大姓(邱、谢、杨、林、陈)的家族联姻关系 附表3 槟城其他福建与客家大家族的联姻关系 参考文献 索引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は見つかりましたか?

在庫検索から見つからなかった場合は、書誌(カタログ)からも検索でき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が登録されていれば、在庫が無い本や条件に合わない本についても、こちらからリクエスト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白い巨塔60年 - 山崎豊子、社会派文学を中心に

甲府在番
甲府在番
¥3,300

バック・トゥ・ザ・フューチャー40年 - SF映画の魅力

Oh!SF映画
Oh!SF映画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