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サイズ

  • 小
  • 中
  • 大

古書を探す

「良知学的展開. : 王龙溪与中晩明的阳明学」の検索結果
1件

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增訂版)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9,350
彭國翔、上海三聯書店、2023年11月
良知学的展开 王龙溪与中晚明的阳明学 增订版
彭国翔 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首先以中晚明陽明學的核心人物王龍溪為取樣,全面、地考察其哲學思想,進而擴展到中晚明陽明學的整體脈絡,探討其思想內涵與發展線索,既進行專精深細的個案研究,又以問題為中心條分縷析地把握階段哲學思想史的發展,並使二者彼此支持、有機結合,從而使中晚明陽明學豐富的思想內容獲得了深入清晰的展示。

本書資料詳實,尤為突出的特點是思想討論的深入,理論分析能發前人所未發。在所處理的課題範圍內,本書所達到的深度和廣度都給人以深刻印象。本書有臺灣學生書局2003年的繁體字初版以及北京三聯書店2005、2015年的簡體字版。2023年上海三聯書店的這一版是迄今為止校訂最為精良的一個版本。

目录
增订版序

自序
第1章 导论
一 意义与对象
二 目标与取径
三 线索与脉络
第2章 王龙溪的良知观
一 思想渊源
二 良知之“无”与“有”
三 良知与知识
四 见在良知
五 作为信仰对象的良知
第3章 王龙溪的致良知工夫论
一 阳明工夫论的重点与问题
二 先天正心之学
三 一念工夫
四 先天工夫的评价
第4章 王龙溪的四无论
一 四无论的提出
二 四无论的涵义
三 四无论的定位
第5章 王龙溪与佛道二教
一 龙溪与佛道二教的因缘
二 龙溪的三教观与自我认同
三 道教思想的判摄与融通
四 佛教思想的判摄与融通
第6章 中晚明阳明学的本体与工夫之辨
一 良知异见
二 究竟工夫
三 知识之辨
四 现成良知之辨
五 无善无恶之辨
六 格物工夫之辨
第7章 中晚明的阳明学与三教融合
一 三教融合
二 有无之境
三 生死关切
四 正统与异端
五 儒学的民间化与宗教化
附录一 王龙溪先生年谱
附录二 明刊《龙溪会语》及王龙溪文集佚文——王龙溪文集明刊本略考
后记
增订版后记
征引与参考文献
索引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9,350
彭國翔 、上海三聯書店 、2023年11月
良知学的展开 王龙溪与中晚明的阳明学 增订版 彭国翔 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首先以中晚明陽明學的核心人物王龍溪為取樣,全面、地考察其哲學思想,進而擴展到中晚明陽明學的整體脈絡,探討其思想內涵與發展線索,既進行專精深細的個案研究,又以問題為中心條分縷析地把握階段哲學思想史的發展,並使二者彼此支持、有機結合,從而使中晚明陽明學豐富的思想內容獲得了深入清晰的展示。 本書資料詳實,尤為突出的特點是思想討論的深入,理論分析能發前人所未發。在所處理的課題範圍內,本書所達到的深度和廣度都給人以深刻印象。本書有臺灣學生書局2003年的繁體字初版以及北京三聯書店2005、2015年的簡體字版。2023年上海三聯書店的這一版是迄今為止校訂最為精良的一個版本。 目录 增订版序 序 自序 第1章 导论 一 意义与对象 二 目标与取径 三 线索与脉络 第2章 王龙溪的良知观 一 思想渊源 二 良知之“无”与“有” 三 良知与知识 四 见在良知 五 作为信仰对象的良知 第3章 王龙溪的致良知工夫论 一 阳明工夫论的重点与问题 二 先天正心之学 三 一念工夫 四 先天工夫的评价 第4章 王龙溪的四无论 一 四无论的提出 二 四无论的涵义 三 四无论的定位 第5章 王龙溪与佛道二教 一 龙溪与佛道二教的因缘 二 龙溪的三教观与自我认同 三 道教思想的判摄与融通 四 佛教思想的判摄与融通 第6章 中晚明阳明学的本体与工夫之辨 一 良知异见 二 究竟工夫 三 知识之辨 四 现成良知之辨 五 无善无恶之辨 六 格物工夫之辨 第7章 中晚明的阳明学与三教融合 一 三教融合 二 有无之境 三 生死关切 四 正统与异端 五 儒学的民间化与宗教化 附录一 王龙溪先生年谱 附录二 明刊《龙溪会语》及王龙溪文集佚文——王龙溪文集明刊本略考 后记 增订版后记 征引与参考文献 索引

お探しの古書は見つかりましたか?

在庫検索から見つからなかった場合は、書誌(カタログ)からも検索でき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が登録されていれば、在庫が無い本や条件に合わない本についても、こちらからリクエスト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新学期、新年度 - 新入生、一年生、新社会人、新たなる門出

NTT・JT発足40年 - 電信電話、煙草、民営化

タバコ
タバコ
¥1,500
塩業大観 
塩業大観 
¥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