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サイズ

  • 小
  • 中
  • 大

古書を探す

「谭嗣同」の検索結果
5件

呉保初年譜長編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5,940
劉文珠 葉鳳 周密、光明日報、2024年03月、B5小
趙笑潔; 蔡震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吴保初年谱长编
刘文珠,叶凤,周密 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吴保初(1870—1913),一作葆初,字彦复、一字君遂,号善臣、北山、北山楼主人。移津后更名瘿,号悲盦、瘿公、婴公、瘿庐。室名北山楼,人称北山先生。笔名囚龛、囚盦、读有用书室主人。安徽庐江县沙湖山人。吴长庆仲子。以荫授主事,服阙,分兵部学习。后补刑部山东司主事,任贵州司主稿、秋审处帮办。与陈三立、谭嗣同、丁惠康合称“清末四公子”。工诗文,善书法,精篆刻。著有《未焚草》《北山楼集》。辑有《师友绪余》。拓有《瘿庐藏泉》。刊有郑孝胥《课读浅言》、周家禄《朝鲜三种》、文廷式《云起轩诗录》。凡例明确编排体例及细则。谱前述吴氏家世。正谱据其主要行迹分为读书庐江、供职京师、谢职归里、旅居津门、赴沪养疴五时期,依年缕述其生平。谱后述谱主身后之时人追悼活动与遗稿整理等情况。附录辑录点校本《北山楼集》所未收之传志、挽诗挽联,及未编入年谱之师友函稿、诗文词、友朋题赠等,以资参阅。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5,940
劉文珠 葉鳳 周密 、光明日報 、2024年03月 、B5小
趙笑潔; 蔡震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吴保初年谱长编 刘文珠,叶凤,周密 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吴保初(1870—1913),一作葆初,字彦复、一字君遂,号善臣、北山、北山楼主人。移津后更名瘿,号悲盦、瘿公、婴公、瘿庐。室名北山楼,人称北山先生。笔名囚龛、囚盦、读有用书室主人。安徽庐江县沙湖山人。吴长庆仲子。以荫授主事,服阙,分兵部学习。后补刑部山东司主事,任贵州司主稿、秋审处帮办。与陈三立、谭嗣同、丁惠康合称“清末四公子”。工诗文,善书法,精篆刻。著有《未焚草》《北山楼集》。辑有《师友绪余》。拓有《瘿庐藏泉》。刊有郑孝胥《课读浅言》、周家禄《朝鲜三种》、文廷式《云起轩诗录》。凡例明确编排体例及细则。谱前述吴氏家世。正谱据其主要行迹分为读书庐江、供职京师、谢职归里、旅居津门、赴沪养疴五时期,依年缕述其生平。谱后述谱主身后之时人追悼活动与遗稿整理等情况。附录辑录点校本《北山楼集》所未收之传志、挽诗挽联,及未编入年谱之师友函稿、诗文词、友朋题赠等,以资参阅。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晩清文化地図 1840至1911的中国文化人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2,970
傅軍龍・李柏田・竹天潤 著、団結出版社、2006、354p、平装
ISBN: 9787802140653
晚清文化地图(1840至1911年的中国文化人)
傅军龙,李柏田,竹天润 团结出版社

晚清70年的中國文化思想界色彩紛呈又令人困惑倍生。當古老的東方文明遭遇了“數千年未有之變局”,當日本迅即做出調正、由明治維新開始走上“和魂洋財”的現代化之路時,相比之下,大清帝國卻顯得那般笨拙和躁動……社會內部動盪不已、外部環境又如此險惡……內憂外患下的種種救世主張和“自強”實踐,均一一失敗。“富民強國”,幾近成為中國人的夢魘 …… 作者在大量佔有史料的基礎上,以人物為線索,對1840至1911年的中國思想進行了隨筆式梳理,環人云亦云,力圖客觀、公正、真實地展現由傳統向現代嬗變時期的文化人心態和人生軌跡……

图书目录
晚清文化地图——1840至1911年的中国文化人
经世致用与文化启蒙
引言
晚清经世致用思潮的崛起与文化启蒙的先声——鸦片战争之交的文化思想界
一事平生无犄龅,但开风气不为师——开启晚清思想启蒙先河的代表人物
龚自珍(1792—1841)
魏源(1794一1857)
林则徐(1785—1850)
中卷·洋务运动与体用之争
引言
“中兴之治”的背后——甲午战争前的文化思想界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咸同“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1811一1872)
左宗棠(1812—1885)
郭嵩焘(1818—1891)
李鸿章(1823—1901)
下卷·戊戌变法“不中不西”
引言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魅力——戊戌变法之际的文化思想界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戊戌变法的领袖
康有为(1858~1927)
梁启超(1873—1929)
谭嗣同(1865—1898)
严复(1854—1921)
章炳麟(1869—1936)
参考资料总目
后记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2,970
傅軍龍・李柏田・竹天潤 著 、団結出版社 、2006 、354p 、平装
ISBN: 9787802140653 晚清文化地图(1840至1911年的中国文化人) 傅军龙,李柏田,竹天润 团结出版社 晚清70年的中國文化思想界色彩紛呈又令人困惑倍生。當古老的東方文明遭遇了“數千年未有之變局”,當日本迅即做出調正、由明治維新開始走上“和魂洋財”的現代化之路時,相比之下,大清帝國卻顯得那般笨拙和躁動……社會內部動盪不已、外部環境又如此險惡……內憂外患下的種種救世主張和“自強”實踐,均一一失敗。“富民強國”,幾近成為中國人的夢魘 …… 作者在大量佔有史料的基礎上,以人物為線索,對1840至1911年的中國思想進行了隨筆式梳理,環人云亦云,力圖客觀、公正、真實地展現由傳統向現代嬗變時期的文化人心態和人生軌跡…… 图书目录 晚清文化地图——1840至1911年的中国文化人 经世致用与文化启蒙 引言 晚清经世致用思潮的崛起与文化启蒙的先声——鸦片战争之交的文化思想界 一事平生无犄龅,但开风气不为师——开启晚清思想启蒙先河的代表人物 龚自珍(1792—1841) 魏源(1794一1857) 林则徐(1785—1850) 中卷·洋务运动与体用之争 引言 “中兴之治”的背后——甲午战争前的文化思想界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咸同“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1811一1872) 左宗棠(1812—1885) 郭嵩焘(1818—1891) 李鸿章(1823—1901) 下卷·戊戌变法“不中不西” 引言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魅力——戊戌变法之际的文化思想界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戊戌变法的领袖 康有为(1858~1927) 梁启超(1873—1929) 谭嗣同(1865—1898) 严复(1854—1921) 章炳麟(1869—1936) 参考资料总目 后记

大変局:晩清改革五十年-経緯度叢書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11,000
諶旭彬、浙江人民出版、2023年12月
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 经纬度丛书

1861年,咸丰皇帝逃往承德,并死于避暑山庄。为了壮大国力,摆脱面对西方的弱势局面,在慈禧和奕䜣的带领下,大清王朝开启了自上而下的变革之路。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通过总理衙门的创设、同文馆的建立、近代海关系统的引入、洋务军工企业的创办、外交使团的西行、广学会的成立、废除武举、昆明湖里练兵等事件,大清并未走向愿望中的强大,而是一步步走向了帝国的灭亡。
在1861-1911这五十年里,有许多历史人物值得关注和研究,如缺乏理政常识的太后、连汉献帝都不如的光绪、被逐离政坛的恭亲王等权谋与争斗不绝如缕的清廷高层;还有深埋改革主张的冯桂芬、选择性“开眼看世界”的斌椿、时代的出局者徐继畬、身陷教案的曾国藩等有挣扎但又怯懦的官僚士大夫;同时也有挑战君权神圣的严复、要做陈涉的官二代谭嗣同等图变图强的有识之士;也有在天下观与国家观的碰撞时,作为惨淡时代中流砥柱,但又困于传统礼教之中难以自拔的乡绅;以及生活本就已经支离破碎、濒临崩溃的底层民众。
目录
序 言 历史不能假设,但可以复盘 马勇
前 言 从哪里来,向何处去
第一章 1861年:改革始于人事更迭
第二章 1862年:步履艰难同文馆
第三章 1863年:赫德执掌大清海关
第四章 1864年:太平天国偃旗息鼓
第五章 1865年:搬运新器械与新技术
第六章 1866年:首个官派考察团出洋
第七章 1867年:改革先驱发挥人生余热
第八章 1868年:首支外交使团出访欧美
第九章 1869年:拒铁路于国门之外
第十章 1870年:曾国藩被算计进退失据
第十一章 1871年:消弭教案的努力流产
第十二章 1872:种子播下后迟早会发芽
第十三章 1873年:同治皇帝放弃跪拜礼
第十四章 1874年:清廷被日本耍得团团转
第十五章 1875年:躁狂的年轻皇帝死了
第十六章 1876年:首次向欧美派驻外交官
第十七章 1877年:丁戊奇荒里的天灾与人祸
第十八章 1878年:连小小的武举也废不掉
第十九章 1879年:琉球交涉错失良机
第二十章 1880年:终于允许建设电报线路
· · · · · ·
第五十一章 1911年:清帝国土崩瓦解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11,000
諶旭彬 、浙江人民出版 、2023年12月
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 经纬度丛书 1861年,咸丰皇帝逃往承德,并死于避暑山庄。为了壮大国力,摆脱面对西方的弱势局面,在慈禧和奕䜣的带领下,大清王朝开启了自上而下的变革之路。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通过总理衙门的创设、同文馆的建立、近代海关系统的引入、洋务军工企业的创办、外交使团的西行、广学会的成立、废除武举、昆明湖里练兵等事件,大清并未走向愿望中的强大,而是一步步走向了帝国的灭亡。 在1861-1911这五十年里,有许多历史人物值得关注和研究,如缺乏理政常识的太后、连汉献帝都不如的光绪、被逐离政坛的恭亲王等权谋与争斗不绝如缕的清廷高层;还有深埋改革主张的冯桂芬、选择性“开眼看世界”的斌椿、时代的出局者徐继畬、身陷教案的曾国藩等有挣扎但又怯懦的官僚士大夫;同时也有挑战君权神圣的严复、要做陈涉的官二代谭嗣同等图变图强的有识之士;也有在天下观与国家观的碰撞时,作为惨淡时代中流砥柱,但又困于传统礼教之中难以自拔的乡绅;以及生活本就已经支离破碎、濒临崩溃的底层民众。 目录 序 言 历史不能假设,但可以复盘 马勇 前 言 从哪里来,向何处去 第一章 1861年:改革始于人事更迭 第二章 1862年:步履艰难同文馆 第三章 1863年:赫德执掌大清海关 第四章 1864年:太平天国偃旗息鼓 第五章 1865年:搬运新器械与新技术 第六章 1866年:首个官派考察团出洋 第七章 1867年:改革先驱发挥人生余热 第八章 1868年:首支外交使团出访欧美 第九章 1869年:拒铁路于国门之外 第十章 1870年:曾国藩被算计进退失据 第十一章 1871年:消弭教案的努力流产 第十二章 1872:种子播下后迟早会发芽 第十三章 1873年:同治皇帝放弃跪拜礼 第十四章 1874年:清廷被日本耍得团团转 第十五章 1875年:躁狂的年轻皇帝死了 第十六章 1876年:首次向欧美派驻外交官 第十七章 1877年:丁戊奇荒里的天灾与人祸 第十八章 1878年:连小小的武举也废不掉 第十九章 1879年:琉球交涉错失良机 第二十章 1880年:终于允许建设电报线路 · · · · · · 第五十一章 1911年:清帝国土崩瓦解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湖南百年老照片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11,000
章鋭夫主編、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10月
本書系一部地方文史資料類図書,主要以図文結号的形式,記述了自晩清時期到1980年各个歴史時期与湖南相関的重要歴史人物,重大歴史事件,内容渉及政治、経済、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部波澜壮阔的湖南近现代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 史的缩影。在百余年历史长河中,许多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大批影响中 国历史进程的代表人物,都与湖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敢为天下先 的湖南人创造了历史,还是历史造就了湖南人毋庸置疑,以曾国藩为代 表的湘系军事政治集团、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维新志士、以黄兴为代 表的辛亥革命先驱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些叱咤风云 的历史人物群体,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近现代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他们的声音穿透岁月的烟云,直到今天,仍如黄钟大吕震撼着我们 的心灵。

历史是永恒的,但永恒的历史往往定格于瞬间。一张张鲜活的面容. 一幕幕辉煌的场景,借助摄影工具凸现在今人的视野,这就是老照片无 可替代的魅力。尽管记载和研究湖南近现代历史的书籍汗牛充栋,但以 历史照片来完整反映这段历史的却寥寥无几。当年无数知名和不知名的 摄影者,用他们的镜头留下这目击的瞬间和人物影像片断时,也许没想 到,他们为后人留下的是异常珍贵的史料。这些目击片断,以其客观性、 真实感比起文字叙述更能再现历史。正是基于这一点,使我们有了想把 这些散落的珍贵老照片收录起来,汇集成一本比较完整的历史画卷的冲 动。

回顾近现代湖南的历史,波澜壮阔,震古烁今。但由于资料和篇幅所 限,我们只能选择有限的目击点,让读者沿着历史的脉络目睹历史的进 程。我们之所以把图片资料的起止时间选择为晚清时期至l 980年.也正 是源于此因。

出版本书的目的并非单纯为了再现历史,而是想通过它让人们更多 地了解这段历史,了解湖南,为广大的史学工作者、编辑出版工作者提供 参考,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从中得到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 更好地发挥政协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弘扬中华民 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11,000
章鋭夫主編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7年10月
本書系一部地方文史資料類図書,主要以図文結号的形式,記述了自晩清時期到1980年各个歴史時期与湖南相関的重要歴史人物,重大歴史事件,内容渉及政治、経済、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部波澜壮阔的湖南近现代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 史的缩影。在百余年历史长河中,许多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大批影响中 国历史进程的代表人物,都与湖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敢为天下先 的湖南人创造了历史,还是历史造就了湖南人毋庸置疑,以曾国藩为代 表的湘系军事政治集团、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维新志士、以黄兴为代 表的辛亥革命先驱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些叱咤风云 的历史人物群体,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近现代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他们的声音穿透岁月的烟云,直到今天,仍如黄钟大吕震撼着我们 的心灵。 历史是永恒的,但永恒的历史往往定格于瞬间。一张张鲜活的面容. 一幕幕辉煌的场景,借助摄影工具凸现在今人的视野,这就是老照片无 可替代的魅力。尽管记载和研究湖南近现代历史的书籍汗牛充栋,但以 历史照片来完整反映这段历史的却寥寥无几。当年无数知名和不知名的 摄影者,用他们的镜头留下这目击的瞬间和人物影像片断时,也许没想 到,他们为后人留下的是异常珍贵的史料。这些目击片断,以其客观性、 真实感比起文字叙述更能再现历史。正是基于这一点,使我们有了想把 这些散落的珍贵老照片收录起来,汇集成一本比较完整的历史画卷的冲 动。 回顾近现代湖南的历史,波澜壮阔,震古烁今。但由于资料和篇幅所 限,我们只能选择有限的目击点,让读者沿着历史的脉络目睹历史的进 程。我们之所以把图片资料的起止时间选择为晚清时期至l 980年.也正 是源于此因。 出版本书的目的并非单纯为了再现历史,而是想通过它让人们更多 地了解这段历史,了解湖南,为广大的史学工作者、编辑出版工作者提供 参考,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从中得到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 更好地发挥政协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弘扬中华民 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徐乃昌往来書札摭拾 中国近現代書信叢刊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4,950
裘陳江、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10月
徐乃昌往來書札摭拾 中國近現代書信叢刊 
徐乃昌往来书札摭拾 中国近现代书信丛刊

私人函札本是人際交往的一種記錄,因為其私密性,往往較少顧忌,所以能夠透露大量不為人知的秘密。作為一種史料,它可以還原大量的歷史細節與隱微之處,重要函札甚至能重新書寫歷史敘事,在近年來尤其受到學界的重視。

徐乃昌(1869-1943),字積余,號隨庵,室號“積學齋”,安徽南陵人,徐氏是晚清民國教育名流,對近代江南地區的文教事業發展有重要貢獻。作為近代著名的藏書家與學者,他曾多方覓求與收藏珍貴古籍、碑刻,校勘出版多種珍貴古籍。他獨立承擔校刻古書250種560余卷,是近代以一己之力校刻圖書最多的出版家之一。

本書收錄了徐乃昌往來信札近千封,也是徐氏往來書札的首次結集,不僅對於徐氏龐大的交友圈有個較為完整的展現,一些當時重要人物如譚嗣同、張謇、康有為、梁啟超、張元濟、繆荃孫、王國維、羅振玉等均有收錄,並且對近代史研究也是重要的史料補充。

本稿收入我社“近现代书信丛刊”系列,为华东师范大学教师裘陈江整理。裘陈江,历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变迁、近代的历史文献的研究,著有《知所先后:近代人事与文献的考索》,整理有《张泰荣日记》《胡嗣瑗日记》《耆龄日记》《陈恭禄史学论文集》等。徐乃昌(1869-1943),字积余,号随庵,室号“积学斋”,安徽南陵人,徐氏是晚清民国教育名流,对近代江南地区的文教事业发展有重要贡献。作为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与学者,他曾多方觅求与收藏珍贵古籍、碑刻,校勘出版多种珍贵古籍。他独立承担校刻古书250种560余卷,是近代以一己之力校刻图书最多的出版家之一。本稿收录了徐乃昌往来信札近千封,也是徐氏往来书札的首次结集,不仅对于徐氏庞大的交友圈有个较为完整的展现,一些当时重要人物如谭嗣同、张謇、康有为、梁启超、张元济、缪荃孙、王国维、罗振玉等均有收录,并且对近代史研究也是重要的史料补充。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4,950
裘陳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年10月
徐乃昌往來書札摭拾 中國近現代書信叢刊  徐乃昌往来书札摭拾 中国近现代书信丛刊 私人函札本是人際交往的一種記錄,因為其私密性,往往較少顧忌,所以能夠透露大量不為人知的秘密。作為一種史料,它可以還原大量的歷史細節與隱微之處,重要函札甚至能重新書寫歷史敘事,在近年來尤其受到學界的重視。 徐乃昌(1869-1943),字積余,號隨庵,室號“積學齋”,安徽南陵人,徐氏是晚清民國教育名流,對近代江南地區的文教事業發展有重要貢獻。作為近代著名的藏書家與學者,他曾多方覓求與收藏珍貴古籍、碑刻,校勘出版多種珍貴古籍。他獨立承擔校刻古書250種560余卷,是近代以一己之力校刻圖書最多的出版家之一。 本書收錄了徐乃昌往來信札近千封,也是徐氏往來書札的首次結集,不僅對於徐氏龐大的交友圈有個較為完整的展現,一些當時重要人物如譚嗣同、張謇、康有為、梁啟超、張元濟、繆荃孫、王國維、羅振玉等均有收錄,並且對近代史研究也是重要的史料補充。 本稿收入我社“近现代书信丛刊”系列,为华东师范大学教师裘陈江整理。裘陈江,历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变迁、近代的历史文献的研究,著有《知所先后:近代人事与文献的考索》,整理有《张泰荣日记》《胡嗣瑗日记》《耆龄日记》《陈恭禄史学论文集》等。徐乃昌(1869-1943),字积余,号随庵,室号“积学斋”,安徽南陵人,徐氏是晚清民国教育名流,对近代江南地区的文教事业发展有重要贡献。作为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与学者,他曾多方觅求与收藏珍贵古籍、碑刻,校勘出版多种珍贵古籍。他独立承担校刻古书250种560余卷,是近代以一己之力校刻图书最多的出版家之一。本稿收录了徐乃昌往来信札近千封,也是徐氏往来书札的首次结集,不仅对于徐氏庞大的交友圈有个较为完整的展现,一些当时重要人物如谭嗣同、张謇、康有为、梁启超、张元济、缪荃孙、王国维、罗振玉等均有收录,并且对近代史研究也是重要的史料补充。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は見つかりましたか?

在庫検索から見つからなかった場合は、書誌(カタログ)からも検索でき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が登録されていれば、在庫が無い本や条件に合わない本についても、こちらからリクエスト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沖縄海洋博50年 - 博覧会、海洋、沖縄

沖縄風物
沖縄風物
¥100,000
沖縄絵本
沖縄絵本
¥1,500
沖縄女性史
沖縄女性史
¥40,630

東京都議選、参院選 - 政治、政党、議会、議員

民約論 
民約論 
¥6,600
都知事12年
都知事12年
¥5,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