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サイズ

  • 小
  • 中
  • 大

古書を探す

「长生殿」の検索結果
3件

乾隆沈文彩鈔本長生殿伝奇(線装1函2冊)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66,000
〔清〕洪昇、文化芸術出版社、29cm
乾隆沈文彩鈔本長生殿傳奇(綫裝1函2册)
文化艺术出版社
《长生殿》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版本,其中手抄本保存下来的则比较稀少。目前所知,除沈文彩抄本外,尚有朱彝尊手抄本的残本。中国艺术研究院藏《乾隆沈文彩抄本长生殿传奇》,则是乾隆十五年(1750年)沈文彩全抄本。此书卷首附吉祥咒,尾附切末,看来经当时伶官几番订正,每出都注明身段,应是当时《长生殿》的演出导演本。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乾隆沈文彩抄本长生殿传奇》本为程砚秋藏书,本书一函二册,全五十出。原书以手写体抄录于浅褐色纸之上,朱墨二色,保存完好,后经修补为金镶玉装,但未经托裱,保持着原汁原味。本书函套题《长生殿传奇 清乾隆抄本》,上卷书皮题“长生殿上卷,乙卯秋月,第陆号”,下卷题“长生殿下卷,乙卯秋月,第陆号”,上卷书尾题“乾隆庚午年仲春沈文彩重录”。 沈文彩抄本作为一部导演全曲演出的台本,真切、全面地反映了在这个时期《长生殿》剧本的演变以及演出的形式。真实记录了乾隆年间《长生殿》演出的情况,极其珍贵,同时更是研究清代艺人演出形式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66,000
〔清〕洪昇 、文化芸術出版社 、29cm
乾隆沈文彩鈔本長生殿傳奇(綫裝1函2册) 文化艺术出版社 《长生殿》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版本,其中手抄本保存下来的则比较稀少。目前所知,除沈文彩抄本外,尚有朱彝尊手抄本的残本。中国艺术研究院藏《乾隆沈文彩抄本长生殿传奇》,则是乾隆十五年(1750年)沈文彩全抄本。此书卷首附吉祥咒,尾附切末,看来经当时伶官几番订正,每出都注明身段,应是当时《长生殿》的演出导演本。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乾隆沈文彩抄本长生殿传奇》本为程砚秋藏书,本书一函二册,全五十出。原书以手写体抄录于浅褐色纸之上,朱墨二色,保存完好,后经修补为金镶玉装,但未经托裱,保持着原汁原味。本书函套题《长生殿传奇 清乾隆抄本》,上卷书皮题“长生殿上卷,乙卯秋月,第陆号”,下卷题“长生殿下卷,乙卯秋月,第陆号”,上卷书尾题“乾隆庚午年仲春沈文彩重录”。 沈文彩抄本作为一部导演全曲演出的台本,真切、全面地反映了在这个时期《长生殿》剧本的演变以及演出的形式。真实记录了乾隆年间《长生殿》演出的情况,极其珍贵,同时更是研究清代艺人演出形式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

洪昇集(全2冊)浙江文叢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14,300
〔清〕洪昇 著 劉輝 箋校、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09月
浙江文丛:洪昇集(上下全套2册 竖版精装)

洪昇(1645-1704)は、清初の傑出した劇作家であり、唐の玄宗と楊貴妃の物語に取材した彼の代表作《長生殿》は、《竇娥冤》《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と並ぶ「中国五大名劇」の中の一つである。本書は、《長生殿》を含む洪昇のすべての戯劇作品や詩詞文章に箋注・校正を加えて収録する。

本集輯録洪昇存世詩文詞曲,都爲六卷。卷一《嘯月樓集》,以日本静嘉堂文庫藏鈔本爲底本;卷二《稗畦集》,以上海歷史文獻圖書館藏鈔本爲底本,校以南京圖書館藏鈔本和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鄧之誠先生鈔本;卷三《稗畦續集》,以南京圖書館藏康熙五十四年汪熷序刻本爲底本;卷四輯録不見以上諸集之詩、文、詞、散曲、評,曰《集外集》;卷五爲傳奇《長生殿》,用徐朔方先生校注本,不另出校;卷六爲雜劇《四嬋娟》,以鈔本爲底本,校以吴梅先生手校本。詩文部分除校勘、輯佚外,整理者还作了編年、箋释的工作。此外本次重刊是書,另輯得洪昇詩詞七首,作爲全書補遺附於书末。

目录
上册
 重刊说明
 序
 前言
 笺校凡例
 卷一 啸月楼集
 卷二 稗畦集
下册
 卷三 稗畦续集
 卷四 集外集
 卷五 传奇长生殿
 卷六 杂剧四婵娟
补遗
校后记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14,300
〔清〕洪昇 著 劉輝 箋校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2年09月
浙江文丛:洪昇集(上下全套2册 竖版精装) 洪昇(1645-1704)は、清初の傑出した劇作家であり、唐の玄宗と楊貴妃の物語に取材した彼の代表作《長生殿》は、《竇娥冤》《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と並ぶ「中国五大名劇」の中の一つである。本書は、《長生殿》を含む洪昇のすべての戯劇作品や詩詞文章に箋注・校正を加えて収録する。 本集輯録洪昇存世詩文詞曲,都爲六卷。卷一《嘯月樓集》,以日本静嘉堂文庫藏鈔本爲底本;卷二《稗畦集》,以上海歷史文獻圖書館藏鈔本爲底本,校以南京圖書館藏鈔本和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鄧之誠先生鈔本;卷三《稗畦續集》,以南京圖書館藏康熙五十四年汪熷序刻本爲底本;卷四輯録不見以上諸集之詩、文、詞、散曲、評,曰《集外集》;卷五爲傳奇《長生殿》,用徐朔方先生校注本,不另出校;卷六爲雜劇《四嬋娟》,以鈔本爲底本,校以吴梅先生手校本。詩文部分除校勘、輯佚外,整理者还作了編年、箋释的工作。此外本次重刊是書,另輯得洪昇詩詞七首,作爲全書補遺附於书末。 目录 上册  重刊说明  序  前言  笺校凡例  卷一 啸月楼集  卷二 稗畦集 下册  卷三 稗畦续集  卷四 集外集  卷五 传奇长生殿  卷六 杂剧四婵娟 补遗 校后记

太函集(徽学研究資料輯刊)全4巻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13,200
汪 道昆(著)胡 益民(著)余 国慶(著)、黄山書社、2004年12月、2962p、A5変
太函集(共四卷)-徽學研究資料輯刊
汪道昆撰 ; 胡益民, 余國慶點校 ; 予致力審訂 黃山書社
太函集(全四册)徽学研究资料集刊
(明)汪道昆 / 余国庆 / 胡益民等点校 黄山书社

汪道昆(1525~1593) 明代文学家。字伯玉,号南溟,又号太函。歙县(今属安徽)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擅长古文辞,工诗词,诗文理论宗前、后七子,世称"后五子"之一,颇受时人见重。汪道昆又兼长武略,初为义乌令,即教民习武,以备倭寇。后升任福建兵备道,曾协助戚继光扫平扰闽倭寇,以功擢按察使,又任佥都御史等,位至兵部侍郎,与王世贞并称"南北两司马"。汪、王两人也互相推奉。但王世贞晚年却表示他"心诽太函之文而口不能言。"

汪道昆虽负文名,所撰杂剧不副所望,今存《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四种,都是一折短剧,合称《大雅堂乐府》。内容都假传说来写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高唐梦》叙楚襄王梦中会见巫山神女,题材本自宋玉《高唐赋》;《五湖游》述越王勾践平吴之后猜忌功臣,范蠡见机勇退,偕同西施归隐太湖;《远山戏》取汉京兆尹张敞沉溺伉俪之乐,为妻画眉故事;《洛水悲》写甄后之魂化为洛水之神,与曹植了却相思债的奇遇。从上述四剧的内容可以看出:汪道昆的杂剧,代表了士大夫在官场生活之余,假戏曲创作以遣兴娱情的一种倾向,所以题材范围狭窄,多写文人风流雅事,缺乏积极的意义。艺术方面,虽文词清丽委婉,但戏剧性不强。所以,沈德符批评它们"都非当行"(《顾曲杂言》)。《大雅堂乐府》有万历间原刊本,卷首载有汪道昆嘉靖三十九年(1560)序,可知 4剧都是汪氏35岁以前作。沈德符在《顾曲杂言》中说他还曾看到汪道昆作《唐明皇七夕长生殿》一剧,但没有其他可资佐证的记载。汪道昆著作还有《太函集》 120卷,存明刻本。

本书对于徵学研究和明代经济史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这一点经过日本学者藤井宏氏《新安商人研究》一书的广泛徽引和揭示,业已得得到学界的共识。双因汪氏曾任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监军,后又官后部侍郎,集子中不少篇章对于研究抗倭斗争历史和晚明军事,特别是有关保定和蓟遼防务,其史料价值同样甚高。

納入までに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13,200
汪 道昆(著)胡 益民(著)余 国慶(著) 、黄山書社 、2004年12月 、2962p 、A5変
太函集(共四卷)-徽學研究資料輯刊 汪道昆撰 ; 胡益民, 余國慶點校 ; 予致力審訂 黃山書社 太函集(全四册)徽学研究资料集刊 (明)汪道昆 / 余国庆 / 胡益民等点校 黄山书社 汪道昆(1525~1593) 明代文学家。字伯玉,号南溟,又号太函。歙县(今属安徽)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擅长古文辞,工诗词,诗文理论宗前、后七子,世称"后五子"之一,颇受时人见重。汪道昆又兼长武略,初为义乌令,即教民习武,以备倭寇。后升任福建兵备道,曾协助戚继光扫平扰闽倭寇,以功擢按察使,又任佥都御史等,位至兵部侍郎,与王世贞并称"南北两司马"。汪、王两人也互相推奉。但王世贞晚年却表示他"心诽太函之文而口不能言。" 汪道昆虽负文名,所撰杂剧不副所望,今存《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四种,都是一折短剧,合称《大雅堂乐府》。内容都假传说来写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高唐梦》叙楚襄王梦中会见巫山神女,题材本自宋玉《高唐赋》;《五湖游》述越王勾践平吴之后猜忌功臣,范蠡见机勇退,偕同西施归隐太湖;《远山戏》取汉京兆尹张敞沉溺伉俪之乐,为妻画眉故事;《洛水悲》写甄后之魂化为洛水之神,与曹植了却相思债的奇遇。从上述四剧的内容可以看出:汪道昆的杂剧,代表了士大夫在官场生活之余,假戏曲创作以遣兴娱情的一种倾向,所以题材范围狭窄,多写文人风流雅事,缺乏积极的意义。艺术方面,虽文词清丽委婉,但戏剧性不强。所以,沈德符批评它们"都非当行"(《顾曲杂言》)。《大雅堂乐府》有万历间原刊本,卷首载有汪道昆嘉靖三十九年(1560)序,可知 4剧都是汪氏35岁以前作。沈德符在《顾曲杂言》中说他还曾看到汪道昆作《唐明皇七夕长生殿》一剧,但没有其他可资佐证的记载。汪道昆著作还有《太函集》 120卷,存明刻本。 本书对于徵学研究和明代经济史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这一点经过日本学者藤井宏氏《新安商人研究》一书的广泛徽引和揭示,业已得得到学界的共识。双因汪氏曾任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监军,后又官后部侍郎,集子中不少篇章对于研究抗倭斗争历史和晚明军事,特别是有关保定和蓟遼防务,其史料价值同样甚高。 納入までに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は見つかりましたか?

在庫検索から見つからなかった場合は、書誌(カタログ)からも検索でき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が登録されていれば、在庫が無い本や条件に合わない本についても、こちらからリクエスト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プレイステーション海外発売30年- 3D、高性能、ゲーム機の進化

読書の秋 - 秋の古本まつり全国で開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