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陳子龍 著 師[zhe1]存 等校、上海古籍、2006年04月、平装
陳子龍詩集 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陈子龙诗集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経年劣化による、シミ汚れ傷あり
明清之际,是一个历史大勤荡社会大变动的时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甲申(一四)三月,农民军攻克北京,明崇祯帝。接着是清兵入关,李自成战败,建立不久的大顺政权迅速瓦解。清兵南下时,江南抵抗之激烈,为史所仅见,致使阶谷矛盾退居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江南各地义师纷纷兴起,许多爱国志士奋身参加抗清斗争。那个时代,对每个人都是严峻的验,是屈膝投降,还是坚决抵抗,摆在面前是两条道路,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史可、杨廷枢、侯峒会、黄淳耀、夏允彝、黄道周、杨廷麟、万元吉、张国维、吴易、吴应箕、杨文骢、张煌言、瞿式耜、张同敞等,走的是抵抗道路;钱谦益、王铎之流则反之。陈子龙不负素抱负,到此家国危急关头,毅然挺身而出,义无反顾。他在报夏功书中,以血泪斑斑的词句,沉痛地向殉节的亡友吐诉自己矢忠报国的心愿。后来,他果然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在血与火的锻炼中,陈子龙写下了大量气壮山河的诗篇,充满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急切呼吁。可以说,在明清之际先后以身殉国的夏完淳、瞿式耜、张煌言等爱国诗人中,陈子龙的文采和气节是他们中杰出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