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サイズ

  • 小
  • 中
  • 大

古書を探す

陳水扁的真面目

陳水扁的真面目


  • 著者 李敖 李慶元
  • 出版社 TW李敖
  • 刊行年 2000年
  • ISBN 9575100808
  • 状態 中古品
  • 解説 新古本。
  • 在庫 在庫切れ(中国書店)

送料について

  • ゆうパック・宅配便
  • ゆうメール・メール便
宅配代金は下記の通りです。

 [1個につき]
 九州 1,210円
 四国・中国・近畿 1,430円
 北陸・東海 1,650円
 関東・信越 1,870円
 東北・北海道 2,100円
 沖縄 1,650円
 (島嶼部は別料金となります。)
北海道 2,100円
青森県 2,100円
岩手県 2,100円
宮城県 2,100円
秋田県 2,100円
山形県 2,100円
福島県 2,100円
茨城県 1,870円
栃木県 1,870円
群馬県 1,870円
埼玉県 1,870円
千葉県 1,870円
東京都 1,870円
神奈川県 1,870円
新潟県 1,870円
富山県 1,650円
石川県 1,650円
福井県 1,650円
山梨県 1,870円
長野県 1,870円
岐阜県 1,650円
静岡県 1,650円
愛知県 1,650円
三重県 1,650円
滋賀県 1,430円
京都府 1,430円
大阪府 1,430円
兵庫県 1,430円
奈良県 1,430円
和歌山県 1,430円
鳥取県 1,430円
島根県 1,430円
岡山県 1,430円
広島県 1,430円
山口県 1,430円
徳島県 1,430円
香川県 1,430円
愛媛県 1,430円
高知県 1,430円
福岡県 1,210円
佐賀県 1,210円
長崎県 1,210円
熊本県 1,210円
大分県 1,210円
宮崎県 1,210円
鹿児島県 1,210円
沖縄県 1,650円
ゆうパケット(3辺合計60cm以内、重さ1kg以内)については300円
北海道 300円
青森県 300円
岩手県 300円
宮城県 300円
秋田県 300円
山形県 300円
福島県 300円
茨城県 300円
栃木県 300円
群馬県 300円
埼玉県 300円
千葉県 300円
東京都 300円
神奈川県 300円
新潟県 300円
富山県 300円
石川県 300円
福井県 300円
山梨県 300円
長野県 300円
岐阜県 300円
静岡県 300円
愛知県 300円
三重県 300円
滋賀県 300円
京都府 300円
大阪府 300円
兵庫県 300円
奈良県 300円
和歌山県 300円
鳥取県 300円
島根県 300円
岡山県 300円
広島県 300円
山口県 300円
徳島県 300円
香川県 300円
愛媛県 300円
高知県 300円
福岡県 300円
佐賀県 300円
長崎県 300円
熊本県 300円
大分県 300円
宮崎県 300円
鹿児島県 300円
沖縄県 300円


こちらの商品はいかがですか?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日本の古本屋」では、書籍ごとの基本情報を「書誌カタログ」にまとめており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は欲しい本のリクエストが可能です。
お探しの本が「日本の古本屋」に追加された場合に自動通知をお送り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中国書店の新着書籍

半個世紀的中国縁:内山完造与中日文化交流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6,534
呂慧君、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5年07月
半个世纪的中国缘:内山完造与中日文化交流
半個世紀的中國緣:內山完造與中日文化交流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近代中日文化沟通的“媒介者”内山完造》(项目批号:16CWW014)的结项成果。本书的研究对象为与鲁迅交往最密切的日本友人内山完造(1885—1959)半个世纪以来从事的中日文学文化交流活动和中日友好活动,以及他的著述中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推介。本书共包含4部分,分别为内山完造与中日文学文化交流、中日报刊中的内山完造、内山完造的中国认识、中日文化交流的新篇章。本书适合研究日本文学、中国文学、中日比较文学、中日文学文化交流的专业人士以及对以上领域感兴趣的大众读者使用。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从“外国文化输入”到“中国文化输出”:上海内山书店与中日出版文化交流
第二章 内山完造:中日两国文学界交流的媒介
第三章 新见鲁迅致内山完造信札考索
第二部 中日报刊中的内山完造
第四章 从《上海日日新闻》看20世纪30年代的内山完造
第五章 从《大陆新报》《上海文学》看20世纪40年代前半期的内山完造
第六章 从《申报》《杂志》看20世纪上半叶的内山完造
第三部 内山完造的中国认识
第七章 国际都市上海的传统文化空间
第八章 中国人的礼仪观与现实主义:以内山完造和小竹文夫为中心
第四部 中日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第十章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内山完造的文学思想
第十一章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内山完造的文化活动
第十二章 新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附录
附录1 《大陆新报》刊载内山完造作品目录
附录2 《大陆新报》内山完造、内山书店相关报道目录
附录3 《申报》刊载内山完造、内山书店相关报道目录
附录4 《人民日报》内山完造相关报道、内山完造佚文目录
附录5 新资料目录汇编
参考文献
后记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6,534
呂慧君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5年07月
半个世纪的中国缘:内山完造与中日文化交流 半個世紀的中國緣:內山完造與中日文化交流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近代中日文化沟通的“媒介者”内山完造》(项目批号:16CWW014)的结项成果。本书的研究对象为与鲁迅交往最密切的日本友人内山完造(1885—1959)半个世纪以来从事的中日文学文化交流活动和中日友好活动,以及他的著述中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推介。本书共包含4部分,分别为内山完造与中日文学文化交流、中日报刊中的内山完造、内山完造的中国认识、中日文化交流的新篇章。本书适合研究日本文学、中国文学、中日比较文学、中日文学文化交流的专业人士以及对以上领域感兴趣的大众读者使用。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从“外国文化输入”到“中国文化输出”:上海内山书店与中日出版文化交流 第二章 内山完造:中日两国文学界交流的媒介 第三章 新见鲁迅致内山完造信札考索 第二部 中日报刊中的内山完造 第四章 从《上海日日新闻》看20世纪30年代的内山完造 第五章 从《大陆新报》《上海文学》看20世纪40年代前半期的内山完造 第六章 从《申报》《杂志》看20世纪上半叶的内山完造 第三部 内山完造的中国认识 第七章 国际都市上海的传统文化空间 第八章 中国人的礼仪观与现实主义:以内山完造和小竹文夫为中心 第四部 中日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第十章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内山完造的文学思想 第十一章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内山完造的文化活动 第十二章 新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附录 附录1 《大陆新报》刊载内山完造作品目录 附录2 《大陆新报》内山完造、内山书店相关报道目录 附录3 《申报》刊载内山完造、内山书店相关报道目录 附录4 《人民日报》内山完造相关报道、内山完造佚文目录 附录5 新资料目录汇编 参考文献 后记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郭沫若年譜長編(1892-1978) 全5冊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33,000
林甘泉 蔡震 主編、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10月、精装
郭沫若年谱长编(1892-1978)(全5卷)
林甘泉 著 蔡震 主编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本書は、多くの文献資料及び近年の研究成果を基に、著名な作家・文学者・詩人・劇作家・考古学者・思想家・古文字学者である郭沫若の家世、生涯、学術活動及び各種著述を年譜の形を用いて全面的に紹介する。

本書對郭沫若的生平與學術進行了全面總結與介紹,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資料價值。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文學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思想家、古文字學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動家。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多種國家行政、科學文化方面的領導工作,同時堅持文學創作,出版了歷史劇《蔡文姬》《武則天》等多部詩集等作品。 郭沫若一生寫下了詩歌、散文、小說、歷史劇、傳記文學、評論等大量著作,另有許多史論、考古論文和譯作,對中國的科學文化事業做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貢獻。他是繼魯迅之後,中國文化戰綫上又一面光輝的旗幟。

该书稿为社科院重大课题。书稿对郭沫若的生平与学术进行了全面总结与介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 郭沫若一生写下了诗歌、散文、小说、历史剧、传记文学、评论等大量著作,另有许多史论、考古论文和译作,对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贡献。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33,000
林甘泉 蔡震 主編 、中国社会科学 、2017年10月 、精装
郭沫若年谱长编(1892-1978)(全5卷) 林甘泉 著 蔡震 主编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本書は、多くの文献資料及び近年の研究成果を基に、著名な作家・文学者・詩人・劇作家・考古学者・思想家・古文字学者である郭沫若の家世、生涯、学術活動及び各種著述を年譜の形を用いて全面的に紹介する。 本書對郭沫若的生平與學術進行了全面總結與介紹,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資料價值。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文學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思想家、古文字學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動家。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多種國家行政、科學文化方面的領導工作,同時堅持文學創作,出版了歷史劇《蔡文姬》《武則天》等多部詩集等作品。 郭沫若一生寫下了詩歌、散文、小說、歷史劇、傳記文學、評論等大量著作,另有許多史論、考古論文和譯作,對中國的科學文化事業做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貢獻。他是繼魯迅之後,中國文化戰綫上又一面光輝的旗幟。 该书稿为社科院重大课题。书稿对郭沫若的生平与学术进行了全面总结与介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 郭沫若一生写下了诗歌、散文、小说、历史剧、传记文学、评论等大量著作,另有许多史论、考古论文和译作,对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贡献。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中国古代物質文化史 絵画 石窟寺壁画(高昌)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7,700
劉穎、開明出版社、2014年10月、精装1冊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 绘画·石窟寺壁画(高昌)

「中国古代物質文化史」シリーズは約70巻予定。建築・絵画・器物などの伝存遺物や考古発掘品などの「物質遺産」を手がかりに、古代から清末に至る中国の歴史を丁寧に解説する。シリーズの内訳は、史前・商周・秦漢・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の「通史」シリーズ全6巻と「専史」シリーズに分けられる。「専史」シリーズは、古建築・石窟寺・古陵墓・古水利・古天文などの「不可移動文物」と、金銀器・鉄器・玻璃器・絵画・紡織などの文物(移動可能文物)によってそれぞれ巻を立てる。本巻はその書法・篆刻巻。

本书以物质文化视角研究高昌石窟壁画与宗教信仰,依次考察高昌石窟不同风格的壁画,分析壁画中的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研究其中所反映的古代高昌社会生活及物质文化交流。同时作者在写作中广泛收集高昌石窟壁画研究的全面信息,包括尚未解决的研究问题,试图为有兴趣的爱好者和石窟艺术的研究者提供思考和研究的线索。书中精选配图210余幅,全彩印刷呈现高昌壁画之精美,从视觉上辅助读者对内容的感知。
目录
绪论
一、古往今来话高昌
二、高昌地区的考古发现
三、古代高昌的宗教信仰
四、高昌石窟壁画的价值
第一章 高昌石窟与宗教信仰
一、古代高昌石窟
二、高昌石窟的形制
三、高昌石窟壁画的年代
四、高昌石窟体现的宗教信仰
第二章 高昌石窟龟兹风壁画——以吐峪沟石窟为中心
一、龟兹壁画风格及其影响
二、高昌石窟龟兹风壁画
三、高昌龟兹风壁画艺术特征
第三章 高昌石窟汉风壁画——柏孜克里克、胜金口、雅尔湖等石窟
一、经变画
二、汉风尊像
三、汉风装饰图案
四、高昌石窟汉风壁画艺术特征
第四章 高昌石窟回鹘风壁画——柏孜克里克、吉木萨尔、库木土喇等石窟
一、佛本行经变
二、密教观音经变
三、药师净土经变
四、地狱变相图
五、毗沙门天王图
六、文殊变
七、争分舍利图
八、弥勒上生经变
九、佛教尊像
十、高昌回鹘风壁画特征
第五章 高昌石窟供养人画像
一、回鹘高昌王室供养像
二、僧人供养像
三、回鹘世俗供养人像
· · · · · ·
第六章 石窟壁画中的装饰图案/
第七章 石窟壁画中的古代高昌社会生活
第八章 高昌石窟壁画中的物质文化交流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片征引目录
后记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7,700
劉穎 、開明出版社 、2014年10月 、精装1冊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 绘画·石窟寺壁画(高昌) 「中国古代物質文化史」シリーズは約70巻予定。建築・絵画・器物などの伝存遺物や考古発掘品などの「物質遺産」を手がかりに、古代から清末に至る中国の歴史を丁寧に解説する。シリーズの内訳は、史前・商周・秦漢・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の「通史」シリーズ全6巻と「専史」シリーズに分けられる。「専史」シリーズは、古建築・石窟寺・古陵墓・古水利・古天文などの「不可移動文物」と、金銀器・鉄器・玻璃器・絵画・紡織などの文物(移動可能文物)によってそれぞれ巻を立てる。本巻はその書法・篆刻巻。 本书以物质文化视角研究高昌石窟壁画与宗教信仰,依次考察高昌石窟不同风格的壁画,分析壁画中的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研究其中所反映的古代高昌社会生活及物质文化交流。同时作者在写作中广泛收集高昌石窟壁画研究的全面信息,包括尚未解决的研究问题,试图为有兴趣的爱好者和石窟艺术的研究者提供思考和研究的线索。书中精选配图210余幅,全彩印刷呈现高昌壁画之精美,从视觉上辅助读者对内容的感知。 目录 绪论 一、古往今来话高昌 二、高昌地区的考古发现 三、古代高昌的宗教信仰 四、高昌石窟壁画的价值 第一章 高昌石窟与宗教信仰 一、古代高昌石窟 二、高昌石窟的形制 三、高昌石窟壁画的年代 四、高昌石窟体现的宗教信仰 第二章 高昌石窟龟兹风壁画——以吐峪沟石窟为中心 一、龟兹壁画风格及其影响 二、高昌石窟龟兹风壁画 三、高昌龟兹风壁画艺术特征 第三章 高昌石窟汉风壁画——柏孜克里克、胜金口、雅尔湖等石窟 一、经变画 二、汉风尊像 三、汉风装饰图案 四、高昌石窟汉风壁画艺术特征 第四章 高昌石窟回鹘风壁画——柏孜克里克、吉木萨尔、库木土喇等石窟 一、佛本行经变 二、密教观音经变 三、药师净土经变 四、地狱变相图 五、毗沙门天王图 六、文殊变 七、争分舍利图 八、弥勒上生经变 九、佛教尊像 十、高昌回鹘风壁画特征 第五章 高昌石窟供养人画像 一、回鹘高昌王室供养像 二、僧人供养像 三、回鹘世俗供养人像 · · · · · · 第六章 石窟壁画中的装饰图案/ 第七章 石窟壁画中的古代高昌社会生活 第八章 高昌石窟壁画中的物质文化交流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片征引目录 后记

中国古代物質文化史 絵画・墓室壁画(魏晋南北朝)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9,900
祁姿妤 等、開明、2021年07月、334、精装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 绘画·墓室壁画(魏晋南北朝)
孙丹婕 祁姿妤 刘韬 编著  开明出版社

「中国古代物質文化史」シリーズは約70巻予定。建築・絵画・器物などの伝存遺物や考古発掘品などの「物質遺産」を手がかりに、古代から清末に至る中国の歴史を丁寧に解説する。シリーズの内訳は、史前・商周・秦漢・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の「通史」シリーズ全6巻と「専史」シリーズに分けられる。「専史」シリーズは、古建築・石窟寺・古陵墓・古水利・古天文などの「不可移動文物」と、金銀器・鉄器・玻璃器・絵画・紡織などの文物(移動可能文物)によってそれぞれ巻を立てる。 本巻は「絵画・墓室壁画・魏晋南北朝」巻。

本卷为绘画部分中的墓室壁画魏晋南北朝阶段。本书分两条时间线,一条是发掘发现的时间线,即从20世纪初叶至1949年的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的发现和现代的相关发现,另一条时间线即历史的时间线索。从这两条时间线,分别介绍了东北、西北、辽东、辽西、高句丽、江南及南方其他地区的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的考古发现。并对发现展开了研究,探究墓室壁画背后的文化渊源,从研究中解读壁画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信仰、社会生活状况,并从中总结了佛教流入的历史;从丧葬习俗看社会文化,从随葬品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看移民风俗与文化交融;从墓室壁画观察到生活细节。

目录
绪论 学术史概论
第一节 20世纪初叶至1949年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的考古与发现
第二节 东北地区魏晋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
第三节 西北和其他地区西晋十六国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
第四节 南方地区——东晋南朝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
第五节 北方地区北朝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
第一章 界与位:墓室壁画图像的时空观念与家园观念
第一节 天界的时空:十二星辰与天象图
第二节 来生的家园:墓葬图像空间位置的划分
第三节 西王母图像群体与西王母信仰
第四节 四神图像的变化与四神信仰
第五节 河西魏晋墓照墙上的集体祥瑞形象
第六节 高句丽墓葬中的佛教图像与佛教流入历史
第二章 从平城到洛阳
第—节 拓跋鲜卑的迁徙与丧葬习俗
第二节 平城的移民风俗与文化交融
第三节 北魏晚期的葬俗与图像
第三章 墓主画像
第四章 孝道:孝子与列女
第五章 竹林七贤与商山四皓
第六章 胡化风尚:从东魏北齐到西魏北周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9,900
祁姿妤 等 、開明 、2021年07月 、334 、精装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 绘画·墓室壁画(魏晋南北朝) 孙丹婕 祁姿妤 刘韬 编著  开明出版社 「中国古代物質文化史」シリーズは約70巻予定。建築・絵画・器物などの伝存遺物や考古発掘品などの「物質遺産」を手がかりに、古代から清末に至る中国の歴史を丁寧に解説する。シリーズの内訳は、史前・商周・秦漢・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の「通史」シリーズ全6巻と「専史」シリーズに分けられる。「専史」シリーズは、古建築・石窟寺・古陵墓・古水利・古天文などの「不可移動文物」と、金銀器・鉄器・玻璃器・絵画・紡織などの文物(移動可能文物)によってそれぞれ巻を立てる。 本巻は「絵画・墓室壁画・魏晋南北朝」巻。 本卷为绘画部分中的墓室壁画魏晋南北朝阶段。本书分两条时间线,一条是发掘发现的时间线,即从20世纪初叶至1949年的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的发现和现代的相关发现,另一条时间线即历史的时间线索。从这两条时间线,分别介绍了东北、西北、辽东、辽西、高句丽、江南及南方其他地区的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的考古发现。并对发现展开了研究,探究墓室壁画背后的文化渊源,从研究中解读壁画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信仰、社会生活状况,并从中总结了佛教流入的历史;从丧葬习俗看社会文化,从随葬品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看移民风俗与文化交融;从墓室壁画观察到生活细节。 目录 绪论 学术史概论 第一节 20世纪初叶至1949年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的考古与发现 第二节 东北地区魏晋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 第三节 西北和其他地区西晋十六国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 第四节 南方地区——东晋南朝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 第五节 北方地区北朝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 第一章 界与位:墓室壁画图像的时空观念与家园观念 第一节 天界的时空:十二星辰与天象图 第二节 来生的家园:墓葬图像空间位置的划分 第三节 西王母图像群体与西王母信仰 第四节 四神图像的变化与四神信仰 第五节 河西魏晋墓照墙上的集体祥瑞形象 第六节 高句丽墓葬中的佛教图像与佛教流入历史 第二章 从平城到洛阳 第—节 拓跋鲜卑的迁徙与丧葬习俗 第二节 平城的移民风俗与文化交融 第三节 北魏晚期的葬俗与图像 第三章 墓主画像 第四章 孝道:孝子与列女 第五章 竹林七贤与商山四皓 第六章 胡化风尚:从东魏北齐到西魏北周

中国古代物質文化史 書法.紙書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9,900
肖三喜、開明出版、2021年12月
漢代、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の7章に分け、文献記載の漢代“紙”及び“紙”書、出土文物中の帯字紙、魏晋南北朝の麻紙、藤紙、唐代の硬黄紙、“箋紙”等加工紙、宋元の“皮料紙”、竹紙、明清以来宣紙及び各種高級加工紙など各時代の異なる紙名品を収録、“紙”の変遷とその書写について紹介する。関連カラー図版多数収載。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书法.纸书》以物质存在的书写用纸这一崭新视角为切入点,探赜索隐,钩沉拾遗,梳理出中国古代书法史的基本脉络,阐释了“片纸只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探究了物质文明成果和书法文化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全书内容以三条线索有条不紊的展开论述。

一是以中国古代书写用纸的发展和演变为轴线,探究其对各个时代书写风格的深刻影响。从文献记载、出土实物、字源学等层面,考察了汉代带字纸以及魏晋时的麻纸、藤纸,唐代的硬黄纸、“笺纸”,宋元的“皮料纸”、竹纸,明清以来宣纸以及各种高档加工纸等多种面貌,并论述了纸张的特点对个人、时代书风的影响;

二是以书家、书迹为经线,以点带面,从书写技巧、美学意蕴和文化价值等角度归纳其书写艺术特点。书法史的基本内容包含了具有代表性的书家和经典作品,以纸书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审美价值等为衡量标准,择取每一个时代的书写佼佼者,并对其生平家世、交游、习书为学的基本历程进行考察,揭示其书写风格的形成以及特定书写内容存在的内在因素;

三是以纸张承载的书写文化形态为纬线,从文书、诗文稿录、写经、书抄、高堂大轴五大书写样式和类别进行阐释,彰显纸张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及其价值功能。一纸文书可御天下,“雪泥鸿爪”足以传情,青灯黄卷更显虔诚。寒暄、传告、奏请、抄录等等,这些“铁画银钩”虽被誉为小道,但却成为文人墨客“传移模写”的经典佳作。

从家书到诏书,从民间抄书之风到官方组织抄写的诸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煌煌巨制,虽形式不一,内容有别,技艺不同,风格互异,目的多样,但它们大多同时具有书写的实用性、审美性和艺术性,或优美、或壮美,或温润,或苍茫,并普遍存在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社会管理、信息传播、人际交往、宗教传播以及文献生成、历史编撰、文学创作等诸多领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审美价值。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9,900
肖三喜 、開明出版 、2021年12月
漢代、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の7章に分け、文献記載の漢代“紙”及び“紙”書、出土文物中の帯字紙、魏晋南北朝の麻紙、藤紙、唐代の硬黄紙、“箋紙”等加工紙、宋元の“皮料紙”、竹紙、明清以来宣紙及び各種高級加工紙など各時代の異なる紙名品を収録、“紙”の変遷とその書写について紹介する。関連カラー図版多数収載。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书法.纸书》以物质存在的书写用纸这一崭新视角为切入点,探赜索隐,钩沉拾遗,梳理出中国古代书法史的基本脉络,阐释了“片纸只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探究了物质文明成果和书法文化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全书内容以三条线索有条不紊的展开论述。 一是以中国古代书写用纸的发展和演变为轴线,探究其对各个时代书写风格的深刻影响。从文献记载、出土实物、字源学等层面,考察了汉代带字纸以及魏晋时的麻纸、藤纸,唐代的硬黄纸、“笺纸”,宋元的“皮料纸”、竹纸,明清以来宣纸以及各种高档加工纸等多种面貌,并论述了纸张的特点对个人、时代书风的影响; 二是以书家、书迹为经线,以点带面,从书写技巧、美学意蕴和文化价值等角度归纳其书写艺术特点。书法史的基本内容包含了具有代表性的书家和经典作品,以纸书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审美价值等为衡量标准,择取每一个时代的书写佼佼者,并对其生平家世、交游、习书为学的基本历程进行考察,揭示其书写风格的形成以及特定书写内容存在的内在因素; 三是以纸张承载的书写文化形态为纬线,从文书、诗文稿录、写经、书抄、高堂大轴五大书写样式和类别进行阐释,彰显纸张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及其价值功能。一纸文书可御天下,“雪泥鸿爪”足以传情,青灯黄卷更显虔诚。寒暄、传告、奏请、抄录等等,这些“铁画银钩”虽被誉为小道,但却成为文人墨客“传移模写”的经典佳作。 从家书到诏书,从民间抄书之风到官方组织抄写的诸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煌煌巨制,虽形式不一,内容有别,技艺不同,风格互异,目的多样,但它们大多同时具有书写的实用性、审美性和艺术性,或优美、或壮美,或温润,或苍茫,并普遍存在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社会管理、信息传播、人际交往、宗教传播以及文献生成、历史编撰、文学创作等诸多领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物質文化史-書法.簡牘.帛書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9,900
朱楽朋 楊磊 王芳、開明出版、2021年12月
簡牘部分は、簡牘の発生と発展、簡牘の研究について概述。簡牘の体系、簡牘文化及び簡牘書法を文献と実証を通じて列挙。帛書部分は、帛書の名義と形制、帛書の使用情景、帛書の書写と収納、帛書の書写の歴史、帛書の発見と流伝、帛書の書法芸術、帛書の内容とその文化価値などを記述。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书法.简牍帛书》本卷创新的将简牍与丝帛作为书法的材料载体,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前半部分是简牍,作者首先对简牍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关于简牍的研究做了整体的概述,后面即以时间为线索,在使用简牍的时代里,将简牍的体系、简牍文化及简牍书法,通过文献结合实证列举清楚。后半部分是帛书,主要内容包括帛书的名义和形制、帛书的使用情景、帛书的书写和收纳、帛书的书写历史、帛书的发现和流传、帛书书法艺术、帛书内容及其文化价值。两部分内容都比较充实,语言流畅,各有风格、各具优长。编排的思路和层次比较清晰。从书稿的整体能看出作者的术业专精、学术积累及治学精神。结构的设置很有新意,并且深刻理解了我们物质文化史的编写意图。这部稿件,不仅对专业研究人员能起到比较好的参考作用,对一般读者也能起到引导入门的作用。它适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历史、艺术、建筑、考古及相关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研究者,同时也适用于具有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文物爱好者。

目录
简牍篇
第一章 简牍概述
第一节 简牍的名义
第二节 简牍的制作、形制与书写
第三节 简牍研究概况
第二章 战国简牍文化
第—节 战国简牍的出土概况
第二节 战国简牍的书法艺术
一、晋系简牍
二、齐系简牍
三、楚系简牍
四、秦系简牍
五、秦简书风与楚简书风的比较
第三节 战国简牍中的历史文化信息
第三章 秦代简牍文化
第—节 秦代简牍的出土概况
第二节 秦代简牍的书法艺术
第三节 秦代简牍中的历史文化信息
第四章 西汉简牍文化
第五章 东汉简牍文化
第六章 三国两晋简牍文化
帛书篇
引言 书于丝帛:中国文字记录的华彩一章
第七章 帛书的名义和形制
第八章 帛书的使用情景
第九章 帛书的书写和收纳
第十章 帛书书写的历史
第十一章 帛书的发现和流传
第十二章 帛书书法艺术
第十三章 帛书内容及其文化价值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9,900
朱楽朋 楊磊 王芳 、開明出版 、2021年12月
簡牘部分は、簡牘の発生と発展、簡牘の研究について概述。簡牘の体系、簡牘文化及び簡牘書法を文献と実証を通じて列挙。帛書部分は、帛書の名義と形制、帛書の使用情景、帛書の書写と収納、帛書の書写の歴史、帛書の発見と流伝、帛書の書法芸術、帛書の内容とその文化価値などを記述。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书法.简牍帛书》本卷创新的将简牍与丝帛作为书法的材料载体,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前半部分是简牍,作者首先对简牍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关于简牍的研究做了整体的概述,后面即以时间为线索,在使用简牍的时代里,将简牍的体系、简牍文化及简牍书法,通过文献结合实证列举清楚。后半部分是帛书,主要内容包括帛书的名义和形制、帛书的使用情景、帛书的书写和收纳、帛书的书写历史、帛书的发现和流传、帛书书法艺术、帛书内容及其文化价值。两部分内容都比较充实,语言流畅,各有风格、各具优长。编排的思路和层次比较清晰。从书稿的整体能看出作者的术业专精、学术积累及治学精神。结构的设置很有新意,并且深刻理解了我们物质文化史的编写意图。这部稿件,不仅对专业研究人员能起到比较好的参考作用,对一般读者也能起到引导入门的作用。它适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历史、艺术、建筑、考古及相关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研究者,同时也适用于具有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文物爱好者。 目录 简牍篇 第一章 简牍概述 第一节 简牍的名义 第二节 简牍的制作、形制与书写 第三节 简牍研究概况 第二章 战国简牍文化 第—节 战国简牍的出土概况 第二节 战国简牍的书法艺术 一、晋系简牍 二、齐系简牍 三、楚系简牍 四、秦系简牍 五、秦简书风与楚简书风的比较 第三节 战国简牍中的历史文化信息 第三章 秦代简牍文化 第—节 秦代简牍的出土概况 第二节 秦代简牍的书法艺术 第三节 秦代简牍中的历史文化信息 第四章 西汉简牍文化 第五章 东汉简牍文化 第六章 三国两晋简牍文化 帛书篇 引言 书于丝帛:中国文字记录的华彩一章 第七章 帛书的名义和形制 第八章 帛书的使用情景 第九章 帛书的书写和收纳 第十章 帛书书写的历史 第十一章 帛书的发现和流传 第十二章 帛书书法艺术 第十三章 帛书内容及其文化价值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中国古代物質文化史-書法.甲骨文金文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13,200
金玉甫 李海亭、開明出版、2021年12月
『中国古代物質文化史』書法部分の甲骨文・金文巻。甲骨文の書刻方式、甲骨文の機構と章法、甲骨文の芸術風格と審美、甲骨文書法の発展と甲骨文名家の名作実例を詳述。金文は青銅礼器の発展と密接に関係する。物質文化遺物としての中国古代の青銅器を指摘し、金文の発展を叙述。

本卷创新的将甲骨文与金文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前半部分是甲骨文,除了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之外,紧贴书法的主题,从甲骨文的书刻方式、甲骨文的机构和章法、甲骨文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甲骨文书法的发展和甲骨文名家名作实例几个方面具体阐述。后半部分是金文,金文以青铜器的发展历史为主要依托,与青铜礼器的发展紧密相连。明确指出了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遗留,给后人留下了无比丰富的财产,这些财产,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并且金文的发展做了系统表述。两部分内容都比较充实,语言流畅,各有风格、各具优长。编排的思路和层次比较清晰。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 书法·甲骨文金文
目录
甲骨文篇
引言
一、产生背景
二、记载内容
三、发展历程
四、文字特点
第一章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第一节 甲骨文的发现与出土
一、股墟出土甲骨文
二、殷墟以外地区商代甲骨文的发现和发掘
三、西周甲骨文的发现和发掘
第二节 甲骨文研究概况
一、科学发掘新材料
二、甲骨学的诞生
第三节 甲骨学者与研究成果
一、孙诒让(1848~1908)
二、“四堂一宣”
三、其他杰出学者
四、甲骨文著录与断代
五、甲骨文工具书的编纂
第二章 甲骨文书刻
第一节 甲骨文书刻材料与工具
第二节 甲骨文的书刻程序与方法
第三节 甲骨上的契刻文字与朱、墨书
第三章 甲骨文的结构特点
第一节 造字法与“六书”传统
第二节 甲骨文的结构特点
第三节 甲骨文的体势变化
第四章 甲骨文的章法特征
第一节 甲骨刻辞的行款
第二节 甲骨刻辞字群分布
第三节 甲骨刻辞字群之间的联系
第五章 甲骨文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特征
第一节 甲骨文的文化分期
第二节 甲骨文的艺术分期
第三节 甲骨文的审美特征
第六章 甲骨文书法
· · · · · ·
金文篇
第七章 夏朝青铜文化
第八章 商代金文
第九章 西周金文
第十章 春秋战国金文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13,200
金玉甫 李海亭 、開明出版 、2021年12月
『中国古代物質文化史』書法部分の甲骨文・金文巻。甲骨文の書刻方式、甲骨文の機構と章法、甲骨文の芸術風格と審美、甲骨文書法の発展と甲骨文名家の名作実例を詳述。金文は青銅礼器の発展と密接に関係する。物質文化遺物としての中国古代の青銅器を指摘し、金文の発展を叙述。 本卷创新的将甲骨文与金文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前半部分是甲骨文,除了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之外,紧贴书法的主题,从甲骨文的书刻方式、甲骨文的机构和章法、甲骨文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甲骨文书法的发展和甲骨文名家名作实例几个方面具体阐述。后半部分是金文,金文以青铜器的发展历史为主要依托,与青铜礼器的发展紧密相连。明确指出了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遗留,给后人留下了无比丰富的财产,这些财产,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并且金文的发展做了系统表述。两部分内容都比较充实,语言流畅,各有风格、各具优长。编排的思路和层次比较清晰。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 书法·甲骨文金文 目录 甲骨文篇 引言 一、产生背景 二、记载内容 三、发展历程 四、文字特点 第一章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第一节 甲骨文的发现与出土 一、股墟出土甲骨文 二、殷墟以外地区商代甲骨文的发现和发掘 三、西周甲骨文的发现和发掘 第二节 甲骨文研究概况 一、科学发掘新材料 二、甲骨学的诞生 第三节 甲骨学者与研究成果 一、孙诒让(1848~1908) 二、“四堂一宣” 三、其他杰出学者 四、甲骨文著录与断代 五、甲骨文工具书的编纂 第二章 甲骨文书刻 第一节 甲骨文书刻材料与工具 第二节 甲骨文的书刻程序与方法 第三节 甲骨上的契刻文字与朱、墨书 第三章 甲骨文的结构特点 第一节 造字法与“六书”传统 第二节 甲骨文的结构特点 第三节 甲骨文的体势变化 第四章 甲骨文的章法特征 第一节 甲骨刻辞的行款 第二节 甲骨刻辞字群分布 第三节 甲骨刻辞字群之间的联系 第五章 甲骨文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特征 第一节 甲骨文的文化分期 第二节 甲骨文的艺术分期 第三节 甲骨文的审美特征 第六章 甲骨文书法 · · · · · · 金文篇 第七章 夏朝青铜文化 第八章 商代金文 第九章 西周金文 第十章 春秋战国金文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中国古代物質文化史-宋元明清(上下)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16,500
白彬 張科等、開明出版、2022年08月
『中国古代物質文化史』は考古発見と伝世文物などに基づき書かれた中国古代文化史。通史と専史の系列がある。『中国古代物質文化史』断代史の宋元明清巻は、宋から清までの約1000年の歴史を叙述。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断代史系列中的一卷。宋元明清时期属于我国历史进程中的封建社会晚期,其间中国社会在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此一时期又值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亦是中外文化交流颇为频繁的阶段。以上种种,使得宋元明清时期物质文化遗存数量多、分布广,类型繁杂,然就物质遗存本身而言,仍以城市、墓葬、宗教、手工业和中外文化交流遗存为引人注目。本书拟以城市、墓葬和宗教、手工业(瓷器、铜镜和金银器)、中外文化交流五个方面为重点,以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为依据(截至2016年12月底),对宋元明清时期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行叙述,力图对有关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作一合理、清晰、忠实而系统的阐述。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 宋元明清 上、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城市
第一节 都城
一、北宋东京城
二、南宋临安城
三、辽上京
四、辽中京
五、金上京
六、金中都
七、元上都
八、元大都
九、明清北京城
第二节 地方城市
一、南宋平江府城
二、遵义海龙囤
第三节 特点
一、都城内宫城位置的改变和开放式街巷的兴起
二、城市建筑技术出现若干新特点
第二章 墓葬
第—节 宋代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第二节 辽代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第三节 西夏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第四节 云南火葬墓的发现与研究
第五节 金代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第六节 元代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第七节 明代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第三章 帝陵
第四章 瓷器
第五章 金银器
第六章 铜镜
第七章 宗教遗存
第八章 中外文化交流
后记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16,500
白彬 張科等 、 開明出版 、2022年08月
『中国古代物質文化史』は考古発見と伝世文物などに基づき書かれた中国古代文化史。通史と専史の系列がある。『中国古代物質文化史』断代史の宋元明清巻は、宋から清までの約1000年の歴史を叙述。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断代史系列中的一卷。宋元明清时期属于我国历史进程中的封建社会晚期,其间中国社会在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此一时期又值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亦是中外文化交流颇为频繁的阶段。以上种种,使得宋元明清时期物质文化遗存数量多、分布广,类型繁杂,然就物质遗存本身而言,仍以城市、墓葬、宗教、手工业和中外文化交流遗存为引人注目。本书拟以城市、墓葬和宗教、手工业(瓷器、铜镜和金银器)、中外文化交流五个方面为重点,以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为依据(截至2016年12月底),对宋元明清时期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行叙述,力图对有关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作一合理、清晰、忠实而系统的阐述。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 宋元明清 上、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城市 第一节 都城 一、北宋东京城 二、南宋临安城 三、辽上京 四、辽中京 五、金上京 六、金中都 七、元上都 八、元大都 九、明清北京城 第二节 地方城市 一、南宋平江府城 二、遵义海龙囤 第三节 特点 一、都城内宫城位置的改变和开放式街巷的兴起 二、城市建筑技术出现若干新特点 第二章 墓葬 第—节 宋代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第二节 辽代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第三节 西夏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第四节 云南火葬墓的发现与研究 第五节 金代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第六节 元代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第七节 明代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第三章 帝陵 第四章 瓷器 第五章 金银器 第六章 铜镜 第七章 宗教遗存 第八章 中外文化交流 后记 海外在庫につき、納入までに1ヶ月ほどかかります。
もっと見る

コショタン

「日本の古本屋」内で検索する

キーワードや著者名、出版社で古本を検索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ひらがな、カタカナ、漢字、英字等の表記方法や、絞り込み条件の変更もお試しくださ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