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サイズ

  • 小
  • 中
  • 大

古書を探す

「前衛出版社(TW)」の検索結果
5件

逆流:鍾理和与鍾肇政書信録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6,600
鍾理和 Li-ho Chung  鍾肇政 Chao-cheng Chung、前衛出版社(TW)、20・・・
逆流:钟理和与钟肇政书信录
钟理和(1915-1960)钟肇政(1925-2020)

「我們是臺灣新文學的開拓者,將來臺灣文學之能否在中國文壇上──乃至世界文壇上,占一席地,關乎我們的努力耕耘……我們之間豈可無一經常而恆久的聯繫?」

1957年4月23日,鍾肇政懷抱著開拓臺灣文學的理想,初次寫信邀請僻居美濃的鍾理和加入「文友通訊」。這封信,不但串起了幾位苦無出路、四處碰壁的臺籍作家,在戒嚴、白色恐怖的禁制年代中,建立一個文友之間聯繫交流、切磋文藝的小小園地,更讓久病虛弱且形單影隻的鍾理和,得以和文壇有所聯絡。

原先互不相識的兩人,經由三年間密切的信件來往,成為心有靈犀的知心好友。鍾理和的文學,也因為鍾肇政的鼓勵與「文友通訊」的傳閱而被看見。雙鍾深遠的情誼,與眾文友之間的近況來往與藝文對話,堪稱是另類的臺灣文學史料,刻劃著一代臺灣作家的生活與心靈面容。

本書按時間順序,收錄鍾理和、鍾肇政書信共137封,以及16次「文友通訊」的完整內容,經詳細編修與註釋,還原雙鍾通信始末,與眾文友於通訊期間的創作、發表情況。另收錄珍貴照片圖像與鍾理和長子鍾鐵民致鍾肇政部分書信,為鍾理和病逝後的雙鍾書信錄作結。透過鍾理和與鍾肇政珍貴而純粹的文學友誼,以及「文友通訊」的歷史,讓我們回到那個艱困且禁忌的年代,重新理解臺灣作家們如履薄冰、堅毅前進的意志,以及為臺灣文學奮鬥到底的熱情與想望。

目次
序說《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 彭瑞金
逆流的時代,與一段史上最「純文學」的友誼 朱宥勳
凡例

一九五七年
一九五八年
一九五九年
一九六○年

附錄:鍾鐵民致鍾肇政書信選
編後語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6,600
鍾理和 Li-ho Chung  鍾肇政 Chao-cheng Chung 、前衛出版社(TW) 、2024年02月
逆流:钟理和与钟肇政书信录 钟理和(1915-1960)钟肇政(1925-2020) 「我們是臺灣新文學的開拓者,將來臺灣文學之能否在中國文壇上──乃至世界文壇上,占一席地,關乎我們的努力耕耘……我們之間豈可無一經常而恆久的聯繫?」 1957年4月23日,鍾肇政懷抱著開拓臺灣文學的理想,初次寫信邀請僻居美濃的鍾理和加入「文友通訊」。這封信,不但串起了幾位苦無出路、四處碰壁的臺籍作家,在戒嚴、白色恐怖的禁制年代中,建立一個文友之間聯繫交流、切磋文藝的小小園地,更讓久病虛弱且形單影隻的鍾理和,得以和文壇有所聯絡。 原先互不相識的兩人,經由三年間密切的信件來往,成為心有靈犀的知心好友。鍾理和的文學,也因為鍾肇政的鼓勵與「文友通訊」的傳閱而被看見。雙鍾深遠的情誼,與眾文友之間的近況來往與藝文對話,堪稱是另類的臺灣文學史料,刻劃著一代臺灣作家的生活與心靈面容。 本書按時間順序,收錄鍾理和、鍾肇政書信共137封,以及16次「文友通訊」的完整內容,經詳細編修與註釋,還原雙鍾通信始末,與眾文友於通訊期間的創作、發表情況。另收錄珍貴照片圖像與鍾理和長子鍾鐵民致鍾肇政部分書信,為鍾理和病逝後的雙鍾書信錄作結。透過鍾理和與鍾肇政珍貴而純粹的文學友誼,以及「文友通訊」的歷史,讓我們回到那個艱困且禁忌的年代,重新理解臺灣作家們如履薄冰、堅毅前進的意志,以及為臺灣文學奮鬥到底的熱情與想望。 目次 序說《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 彭瑞金 逆流的時代,與一段史上最「純文學」的友誼 朱宥勳 凡例 一九五七年 一九五八年 一九五九年 一九六○年 附錄:鍾鐵民致鍾肇政書信選 編後語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荷蘭時代的福爾摩沙(修訂新版)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6,600
甘為霖 英譯 李雄揮 漢譯 翁佳音 校訂、前衛出版社(TW)、2017年09月
荷蘭時代的福爾摩沙【修訂新版】台灣經典寶庫
荷兰时代的福尔摩沙【修订新版】台湾经典宝库
甘为霖英译,李雄挥汉译,翁佳音校订 台湾前卫出版社

英譯自荷蘭史料的《荷蘭時代的福爾摩沙》(Formosa under the Dutch),是台灣宣教先驅甘為霖牧師(Rev. William Campbell)的代表作,自1903年出版以來,即廣受各界重視,至今依然是研究荷治時代台灣史的必讀經典。
英文版的《荷蘭時代的福爾摩沙》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選自Francois Valentyn的《新舊東印度誌》,這部權威著作中所有關於台灣的地理、貿易及宗教的記述,悉數翻譯收錄。另外,荷蘭首位駐台牧師干治士那篇極著名的台灣原住民報告,也收錄在此。第二部分選自J.A. Grothe的《早期荷蘭海外宣教檔案》,主要是當時荷蘭派駐在台灣的行政人員及教會人士的書信與決議,舉凡台灣原住民風俗、各地原住民間的歷史恩怨、漢人與原住民的敵友關係、日本人及西班牙人對台灣主權的爭奪,以及荷蘭殖民政權在台灣所推展的貿易、農業及傳教諸事務,皆有詳盡的第一手描述,相當珍貴。第三部分節譯自末代荷蘭長官揆一所寫的《被遺誤的台灣》,此書已於2011年由前衛出版完整漢譯版。
前衛版《荷蘭時代的福爾摩沙》收錄甘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初版發行於2003年,頗受學界好評。隨著近年來早期台灣史研究的不斷深化,為謀精益求精,本社特地委請精通荷蘭治台文獻的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翁佳音教授校訂,針對少數甘為霖誤譯的段落,直接由荷蘭原文譯出,並對原書中大量的地名拼音,盡可能考據出當前的實際名稱,讓這部百年經典更趨精確,也更貼近現實。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6,600
甘為霖 英譯 李雄揮 漢譯 翁佳音 校訂 、前衛出版社(TW) 、2017年09月
荷蘭時代的福爾摩沙【修訂新版】台灣經典寶庫 荷兰时代的福尔摩沙【修订新版】台湾经典宝库 甘为霖英译,李雄挥汉译,翁佳音校订 台湾前卫出版社 英譯自荷蘭史料的《荷蘭時代的福爾摩沙》(Formosa under the Dutch),是台灣宣教先驅甘為霖牧師(Rev. William Campbell)的代表作,自1903年出版以來,即廣受各界重視,至今依然是研究荷治時代台灣史的必讀經典。 英文版的《荷蘭時代的福爾摩沙》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選自Francois Valentyn的《新舊東印度誌》,這部權威著作中所有關於台灣的地理、貿易及宗教的記述,悉數翻譯收錄。另外,荷蘭首位駐台牧師干治士那篇極著名的台灣原住民報告,也收錄在此。第二部分選自J.A. Grothe的《早期荷蘭海外宣教檔案》,主要是當時荷蘭派駐在台灣的行政人員及教會人士的書信與決議,舉凡台灣原住民風俗、各地原住民間的歷史恩怨、漢人與原住民的敵友關係、日本人及西班牙人對台灣主權的爭奪,以及荷蘭殖民政權在台灣所推展的貿易、農業及傳教諸事務,皆有詳盡的第一手描述,相當珍貴。第三部分節譯自末代荷蘭長官揆一所寫的《被遺誤的台灣》,此書已於2011年由前衛出版完整漢譯版。 前衛版《荷蘭時代的福爾摩沙》收錄甘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初版發行於2003年,頗受學界好評。隨著近年來早期台灣史研究的不斷深化,為謀精益求精,本社特地委請精通荷蘭治台文獻的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翁佳音教授校訂,針對少數甘為霖誤譯的段落,直接由荷蘭原文譯出,並對原書中大量的地名拼音,盡可能考據出當前的實際名稱,讓這部百年經典更趨精確,也更貼近現實。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台湾総督府(修訂新版) 台湾経典宝庫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3,960
黄昭堂 著 黄英哲 訳、前衛出版社(TW)、2013年07月、293p、23cm
台灣總督府(修訂新版)台灣經典寶庫 黃昭堂 黃英哲 譯

台灣總督府,威嚴與華麗並存的宏偉建築,始建於1912年,於1918年竣工。這個台灣最高的統治機關,日治時期是殖民地威權的象徵,而在1945年10月,當日本帝國末代總督安藤利吉被押解離台後,新統治者君臨台灣,且依然坐鎮於此,繼續前朝宣威睥睨台灣人的任務。
本書是台灣總督府的編年史記,是黃昭堂教授於1981年發行日文版初版,截至1988年10月再版8次,漢文版亦發行7次,平均每年都再刷的學術性經典之作,也是第一本最系統化、最簡明扼要,研究台灣近代史的兼具學術性與通俗性的專著。黃昭堂教授用最淺顯易懂的文字賦予本書政治史的性格,而譯者黃英哲教授則畫龍點睛地打造了本書的靈魂。
黃昭堂教授從日本近代史出發,敘述日本統治台灣的51年間,它是如何運作「台灣總督府」這部機器以施展其對日台差別待遇的統治伎倆。此外,書中對台灣總督、民政長官的任免經緯,當時台灣人的抵抗運動,及釣魚台列嶼的主權爭議始末等,亦有一番分明疏理。
本書理性解析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台灣,以歷任台灣總督及其統治架構為中心,從正反二面全面地檢討日本統治台灣的是非功過,以及在不同階段台灣人的應對之道。日治時期究竟是台灣人的一場噩夢或美夢?我們需要重新再反思。

本書特色
 1.日、台史上永垂不朽的權威著作。1981年日文版甫出版,即被日本學界列為「日本史叢書」經典流傳。
 2.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系統化且簡明扼要的研究台灣近代史的通俗專著。
 3.新收錄近百張日治時期的台灣老照片,加深讀者閱讀的樂趣與帶入感。

目次

第一章日本占有台灣 ------ 33
第二章初期武官總督時代 -- 63
第三章文官總督時代 ------111
第四章後期武官總督時代 --167
第五章台灣總督府的權力 --211
第六章台灣總督府的末日 --239
附錄 --------------------273
主參考文獻 --------------277
人名索引 ----------------281
版權頁 ------------------304
封底 --------------------306
著作権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3,960
黄昭堂 著 黄英哲 訳 、前衛出版社(TW) 、2013年07月 、293p 、23cm
台灣總督府(修訂新版)台灣經典寶庫 黃昭堂 黃英哲 譯 台灣總督府,威嚴與華麗並存的宏偉建築,始建於1912年,於1918年竣工。這個台灣最高的統治機關,日治時期是殖民地威權的象徵,而在1945年10月,當日本帝國末代總督安藤利吉被押解離台後,新統治者君臨台灣,且依然坐鎮於此,繼續前朝宣威睥睨台灣人的任務。 本書是台灣總督府的編年史記,是黃昭堂教授於1981年發行日文版初版,截至1988年10月再版8次,漢文版亦發行7次,平均每年都再刷的學術性經典之作,也是第一本最系統化、最簡明扼要,研究台灣近代史的兼具學術性與通俗性的專著。黃昭堂教授用最淺顯易懂的文字賦予本書政治史的性格,而譯者黃英哲教授則畫龍點睛地打造了本書的靈魂。 黃昭堂教授從日本近代史出發,敘述日本統治台灣的51年間,它是如何運作「台灣總督府」這部機器以施展其對日台差別待遇的統治伎倆。此外,書中對台灣總督、民政長官的任免經緯,當時台灣人的抵抗運動,及釣魚台列嶼的主權爭議始末等,亦有一番分明疏理。 本書理性解析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台灣,以歷任台灣總督及其統治架構為中心,從正反二面全面地檢討日本統治台灣的是非功過,以及在不同階段台灣人的應對之道。日治時期究竟是台灣人的一場噩夢或美夢?我們需要重新再反思。 本書特色  1.日、台史上永垂不朽的權威著作。1981年日文版甫出版,即被日本學界列為「日本史叢書」經典流傳。  2.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系統化且簡明扼要的研究台灣近代史的通俗專著。  3.新收錄近百張日治時期的台灣老照片,加深讀者閱讀的樂趣與帶入感。 目次 第一章日本占有台灣 ------ 33 第二章初期武官總督時代 -- 63 第三章文官總督時代 ------111 第四章後期武官總督時代 --167 第五章台灣總督府的權力 --211 第六章台灣總督府的末日 --239 附錄 --------------------273 主參考文獻 --------------277 人名索引 ----------------281 版權頁 ------------------304 封底 --------------------306 著作権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台湾摩登珈琲屋:日治台湾飲食消費文化考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4,400
文可璽、前衛出版社(TW)、2014年06月、293p、23cm
臺灣摩登咖啡屋:日治臺灣飲食消費文化考

第一個種植咖啡的家族、第一家在臺灣專賣咖啡豆的商店、第一家吃西餐喝咖啡的歐風料理屋、第一間打出「力フェー」名號的咖啡屋、第一臺流動式咖啡車、第一家偷渡提供跳舞場的俱樂部、第一家最負盛名的臺式酒樓知興衰起落……
全面認識臺灣摩登時代中的庶民生活,精采奪目的另一面!

日治大正末期至昭和期間,大約1920末到30年代,「力フェー」──咖啡屋風潮從日本興盛繼而傳入臺灣,一時間風靡各大城市。與?子店、喫茶店的純情風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大部分咖啡屋直接訴求感官歡愉和娛樂消費,而當摩登尖端的跳舞社交風氣在昭和初年也加入咖啡屋陣容後,咖啡屋於是被喻為是一處真正「歡樂的王宮」,甚至也可算是現代化過程中,社會生活消費的摩登象徵之一。

有日人考察昭和初期的咖啡屋潮現象,也歸納出六種咖啡屋的營業形態:
‧「純粹咖啡屋」(以販賣咖啡為主要營業者)
‧「麵包店」(以販賣糕點、麵包、糖果、簡餐為主)
‧「蘇打、清涼飲料店」(以清涼飲料蘇打水、冰淇淋等為主)
‧「餐廳」(以西洋料理為主)
‧「酒吧」(酒館)
‧「cabaret」(酒家、夜總會)(供應飲食物外、還提供餘興如爵士樂團、舞蹈表演等或設有舞池者)

雖然彼時有過充分考據與分類日本的咖啡屋消費內容,但本書所述實在以臺灣一地曾發生過的報導與記載,逐步編織出一幅臺灣摩登咖啡屋之在地樣貌。從日人治臺初始明治時期的飲食店、遊廓,到大正時期的?子店、喫茶店、咖啡屋,最後終於昭和時期二次大戰爆發以至結束,不僅一一介紹各式咖啡屋的潮流現象,而更多的是,發掘生存在那個時代的人、事和風月故事。

其中特別的是,除了描述時代男女在咖啡屋交陪情誼、議論政事的種種活動,本書亦全面爬梳史料追蹤咖啡流傳臺灣後──第一個種植咖啡的家族、第一家在臺灣專賣咖啡豆的商店、第一家吃西餐喝咖啡的歐風料理屋、第一間打出「力???」名號的咖啡屋、第一臺流動式咖啡車、第一家偷渡提供跳舞場的俱樂部、第一家最負盛名的臺式酒樓之興衰起落……可說彌補了臺灣在咖啡消費與生產面向的歷史敘事。

或茶或咖啡,咖啡屋任憑那個時代的摩登男女光顧消費,還等什麼?來!請走入本書時光隧道,也陪他們喝上一杯吧!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4,400
文可璽 、前衛出版社(TW) 、2014年06月 、293p 、23cm
臺灣摩登咖啡屋:日治臺灣飲食消費文化考 第一個種植咖啡的家族、第一家在臺灣專賣咖啡豆的商店、第一家吃西餐喝咖啡的歐風料理屋、第一間打出「力フェー」名號的咖啡屋、第一臺流動式咖啡車、第一家偷渡提供跳舞場的俱樂部、第一家最負盛名的臺式酒樓知興衰起落…… 全面認識臺灣摩登時代中的庶民生活,精采奪目的另一面! 日治大正末期至昭和期間,大約1920末到30年代,「力フェー」──咖啡屋風潮從日本興盛繼而傳入臺灣,一時間風靡各大城市。與?子店、喫茶店的純情風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大部分咖啡屋直接訴求感官歡愉和娛樂消費,而當摩登尖端的跳舞社交風氣在昭和初年也加入咖啡屋陣容後,咖啡屋於是被喻為是一處真正「歡樂的王宮」,甚至也可算是現代化過程中,社會生活消費的摩登象徵之一。 有日人考察昭和初期的咖啡屋潮現象,也歸納出六種咖啡屋的營業形態: ‧「純粹咖啡屋」(以販賣咖啡為主要營業者) ‧「麵包店」(以販賣糕點、麵包、糖果、簡餐為主) ‧「蘇打、清涼飲料店」(以清涼飲料蘇打水、冰淇淋等為主) ‧「餐廳」(以西洋料理為主) ‧「酒吧」(酒館) ‧「cabaret」(酒家、夜總會)(供應飲食物外、還提供餘興如爵士樂團、舞蹈表演等或設有舞池者) 雖然彼時有過充分考據與分類日本的咖啡屋消費內容,但本書所述實在以臺灣一地曾發生過的報導與記載,逐步編織出一幅臺灣摩登咖啡屋之在地樣貌。從日人治臺初始明治時期的飲食店、遊廓,到大正時期的?子店、喫茶店、咖啡屋,最後終於昭和時期二次大戰爆發以至結束,不僅一一介紹各式咖啡屋的潮流現象,而更多的是,發掘生存在那個時代的人、事和風月故事。 其中特別的是,除了描述時代男女在咖啡屋交陪情誼、議論政事的種種活動,本書亦全面爬梳史料追蹤咖啡流傳臺灣後──第一個種植咖啡的家族、第一家在臺灣專賣咖啡豆的商店、第一家吃西餐喝咖啡的歐風料理屋、第一間打出「力???」名號的咖啡屋、第一臺流動式咖啡車、第一家偷渡提供跳舞場的俱樂部、第一家最負盛名的臺式酒樓之興衰起落……可說彌補了臺灣在咖啡消費與生產面向的歷史敘事。 或茶或咖啡,咖啡屋任憑那個時代的摩登男女光顧消費,還等什麼?來!請走入本書時光隧道,也陪他們喝上一杯吧!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沙茶:戦後潮汕移民与台湾飲食変遷 自然人文系列

中国書店
 福岡県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
3,344
曽齢儀、前衛出版社(TW)、2020年12月
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臺灣飲食變遷 曾齡儀
沙茶 战后潮汕移民与台湾饮食变迁 曾龄仪 台湾前卫

從沙茶身世 探究臺灣特殊飲食味道的緣起
沙茶原來是舶來品?!
源自東南亞 在潮汕地區出現的沙茶傳入臺灣後
成為寶島熟悉的醬料
在沙茶醬的濃淡香醇之間 訴說移民胼手胝足的創業故事
更是臺灣社會的一頁歷史

素有「東方猶太人」之稱的潮汕人,移居東南亞的經驗讓他們帶回沙嗲滋味,經改良成為沙茶。戰後大批潮汕移民跟隨國府撤退來臺,將當地的沙茶菜餚傳入臺灣,透過飲食改變了臺灣常民的生活,也讓沙茶與牛肉的組合成為臺灣飲食的新風貌。
本書試圖將歷史融於生活之中,邊吃火鍋邊沾醬,就能邊談小知識。藉由史料、新聞剪影以及當事人的口述訪談,譜寫出臺灣飲食中的移民腳步。

目次
推薦序|以飲食理解世界/翁肇喜
推薦序|從滋味中講出學問/張素玢
推薦序|「文化以待之」的飲食研究/陳元朋

作者序

導論:醬料與移民:臺灣「沙茶醬」的味道與身世
一、醬料:飲食文化中的關鍵角色
二、移民與飲食變遷
三、沙茶醬的味道與身世
四、本書結構

第一章 餐桌上的新味道:「沙茶菜餚」的出現
一、「沙茶醬」的製作
二、來自高雄的味道:「赤牛牌」沙茶醬
三、揚名海外的臺灣品牌:「牛頭牌」沙茶醬
四、戰後牛肉飲食的出現:沙茶菜餚的消費型態

第二章 戰後臺灣的潮汕移民
一、戰後高雄的潮汕移民:以「哈瑪星」與鹽埕區為中心
二、府城飄香:戰後臺南的潮汕移民
三、泰國華僑「林國長」與戰後臺北的潮汕移民

第三章 沙茶滋味與家族故事
一、臺北「吳元勝」家族的沙茶經營與變遷
二、港都鹽埕區的「沙茶牛肉爐」
三、吳新榮的「沙茶」體驗與臺南「小豪洲」故事

第四章 各具特色的沙茶店家
一、「咖哩」與「沙茶」的交融:基隆特有的滋味
二、兄弟同心:新竹「西市汕頭館」的沙茶菜餚
三、炭爐古早味:臺中「汕頭牛肉劉」沙茶爐
四、國境之南的沙茶滋味:屏東「新園」沙茶火鍋

第五章 結語:戰後臺灣「沙茶菜餚」的社會文化意涵

附錄|參考書目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かごに入れる
気になる本に追加
クレジットカード使用可 銀行振込可 代引き不可 公費可 海外発送不可 適格請求
3,344
曽齢儀 、前衛出版社(TW) 、2020年12月
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臺灣飲食變遷 曾齡儀 沙茶 战后潮汕移民与台湾饮食变迁 曾龄仪 台湾前卫 從沙茶身世 探究臺灣特殊飲食味道的緣起 沙茶原來是舶來品?! 源自東南亞 在潮汕地區出現的沙茶傳入臺灣後 成為寶島熟悉的醬料 在沙茶醬的濃淡香醇之間 訴說移民胼手胝足的創業故事 更是臺灣社會的一頁歷史 素有「東方猶太人」之稱的潮汕人,移居東南亞的經驗讓他們帶回沙嗲滋味,經改良成為沙茶。戰後大批潮汕移民跟隨國府撤退來臺,將當地的沙茶菜餚傳入臺灣,透過飲食改變了臺灣常民的生活,也讓沙茶與牛肉的組合成為臺灣飲食的新風貌。 本書試圖將歷史融於生活之中,邊吃火鍋邊沾醬,就能邊談小知識。藉由史料、新聞剪影以及當事人的口述訪談,譜寫出臺灣飲食中的移民腳步。 目次 推薦序|以飲食理解世界/翁肇喜 推薦序|從滋味中講出學問/張素玢 推薦序|「文化以待之」的飲食研究/陳元朋 作者序 導論:醬料與移民:臺灣「沙茶醬」的味道與身世 一、醬料:飲食文化中的關鍵角色 二、移民與飲食變遷 三、沙茶醬的味道與身世 四、本書結構 第一章 餐桌上的新味道:「沙茶菜餚」的出現 一、「沙茶醬」的製作 二、來自高雄的味道:「赤牛牌」沙茶醬 三、揚名海外的臺灣品牌:「牛頭牌」沙茶醬 四、戰後牛肉飲食的出現:沙茶菜餚的消費型態 第二章 戰後臺灣的潮汕移民 一、戰後高雄的潮汕移民:以「哈瑪星」與鹽埕區為中心 二、府城飄香:戰後臺南的潮汕移民 三、泰國華僑「林國長」與戰後臺北的潮汕移民 第三章 沙茶滋味與家族故事 一、臺北「吳元勝」家族的沙茶經營與變遷 二、港都鹽埕區的「沙茶牛肉爐」 三、吳新榮的「沙茶」體驗與臺南「小豪洲」故事 第四章 各具特色的沙茶店家 一、「咖哩」與「沙茶」的交融:基隆特有的滋味 二、兄弟同心:新竹「西市汕頭館」的沙茶菜餚 三、炭爐古早味:臺中「汕頭牛肉劉」沙茶爐 四、國境之南的沙茶滋味:屏東「新園」沙茶火鍋 第五章 結語:戰後臺灣「沙茶菜餚」的社會文化意涵 附錄|參考書目 台湾海外在庫につき、納期は3週間ほどかかり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は見つかりましたか?

在庫検索から見つからなかった場合は、書誌(カタログ)からも検索できます。
お探しの古書が登録されていれば、在庫が無い本や条件に合わない本についても、こちらからリクエスト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書誌(カタログ)から探す

太平洋戦争終戦80年 - 戦後80年

海軍辞典
海軍辞典
¥3,000

日航ジャンボ機事故40年 - 航空機、事故、安全

航空時代
航空時代
¥22,000
航空旅行
航空旅行
¥22,000